河北农网手机版

  • 分享
  • 河北农网乡村振兴

    变废为宝!孔家庄破解秸秆处理难题

    来源:河北农网 2020-12-18 13:20:15
    语音播报

    变废为宝!孔家庄破解秸秆处理难题

    冀农融媒体·河北农民报(记者 张宝程 通讯员 李旭东 杜秀慧) 在农村,农田秸秆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民的大难题。今年,张家口市万全区孔家庄镇引进3家秸秆处理企业,使秸秆回收不仅覆盖了全镇,而且辐射到周边地区。地里的秸秆被企业回收后,农民秸秆处理难题迎刃而解。

    秸秆处理难题

    以往在农村,农田秸秆处理成为困扰农民的一个难题。

    在万全区孔家庄镇朱尾庄村,村民席照江告诉记者,家里种植了玉米,冬天他很少到地里。每年秋天,村民掰了玉米棒子后,玉米秸秆就留在地里。有的村民会在秋后收割玉米秸秆,而他家经常在来年春天再收拾玉米秸秆,以便更好地种地。

    以前农民有一个习惯,会在春起种地前将玉米秸秆焚烧,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种地,可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

    刘强,孔家庄镇武装部长。他介绍,一直以来,在孔家庄镇大田种植的农作物中,玉米占了很大比例,每年产生的玉米秸秆数量也非常庞大。

    不少农民家养牲畜,农田秸秆成为储备牲畜过冬的饲料,家家户户也会用它取暖做饭,现在随着供暖方式的改变和家养牲畜的减少,出现了玉米秸秆难消化、难处理的问题。

    席照江说:“农民已不用玉米秸秆取暖做饭,若家里没有养牛羊的话,人们也不愿意要这些玉米秸秆,运回家来也没地方放,现在村容村貌变好了,堆在院子外面的玉米秸秆会影响环境卫生。”

    秸秆转化利用

    今年孔家庄镇的秸秆处理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该镇采取引导发展本地企业、引进外地企业的方式,全面推进玉米秸秆转化利用,在镇域内的朱尾庄村、逯家湾村和深井堡村分别成立了3家秸秆处理企业,使得秸秆回收覆盖了整个镇域,甚至辐射到周边地区。

    汇农草业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秸秆处理企业。走进位于逯家湾村的这家秸秆处理企业,记者看到,场地上堆放着已经压缩打包的玉米秸秆,还堆放着大量粉碎了但还没有打包的玉米秸秆。

    该企业负责人杜海军告诉记者,今年7月他建起秸秆处理厂,投资购进2台青储压块机、4台割草机,另外还有铲车、叉车、翻斗车等机械。从7月底就开始加工生产玉米秸秆,一直要生产到明年春天。

    农民种植大田玉米,一亩地少得可产五六百斤玉米秸秆;多得能够产出七八百斤玉米秸秆。

    割草机和翻斗车到农民地里收割玉米秸秆,割草机将玉米秸秆收上来,然后通过粉碎机,在现场就将玉米秸秆进行了粉碎,最后输送到翻斗车内。

    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运到秸秆处理厂的空地上,然后通过压块机,将其压缩打包,之后罩上网袋就可以出售了。压缩打包的秸秆主要作为养牛饲料。厂里将压缩打包的玉米秸秆卖到内蒙古蓝旗、宝昌等地。一包压缩的玉米秸秆重量25公斤,每吨卖到650元。同时也收购青秸秆,农民种植的玉米,在玉米秸秆还绿着的时候,企业就将秸秆运走了。

    青秸秆亩产1吨至2吨。青秸秆压缩打包,为了不发霉,采取双包装,都是真空的。每包青秸秆重65公斤,一吨卖到240元。

    地里没了秸秆

    “一般情况下,我们开着割草机直接到地里收割玉米秸秆,将地里清理干净后,有利于农民来年种地。只是有的村民担心割草机进入地里后,会将地压坏,因此往往在地冻以后,才愿意让收割机进入田间收割玉米秸秆。在收割玉米秸秆时,收割机一般要在根部处留下5厘米,来年春种时,旋耕机一旋就将剩余的秸秆头打碎还田了。”杜海军介绍到。

    在山区种植玉米较少,平地种植玉米较多。

    “秸秆处理厂每年可生产2万吨玉米秸秆,由于现在秸秆量少,实际生产量在5000吨左右。现在万全当地的田间秸秆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所需,我们要到怀安、宣化等地去收购田间秸秆。昨天还到宣化去收购。”杜海军说。

    如果村民种植的玉米地块过于小,收割机一进去就将地占满了,没法再收割玉米秸秆了。除此之外,只要有路,收割机能够开进去,就可以将田里的玉米秸秆都收上来。村民的地块小,但只要能连成片同样可以进行收割。

    到外村收割玉米秸秆时,就尽量在村里找熟人,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然后收割机才进入到田间。企业到各村收玉米秸秆时,有时会按每吨20元至40元进行付费。如果收购青储玉米,则付费50元至70元。

    “在孔家庄镇农民不会烧玉米秸秆了,因为玉米秸秆都让企业收走了。”杜海军说。

    秸秆处理产业化

    孔家庄镇逯家湾村有454户1311人,2004年,该村建起煤炭市场,村民们有的开煤栈;有的跑运输,他们从内蒙古、山西拉上煤炭,然后再运到天津、秦皇岛等地,煤炭市场面积3000亩,占了两个村的土地,后煤炭市场关闭了。

    李东海,逯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他介绍,村里人均耕地2亩,去年村里种植了七八百亩玉米。一直以来,逯家湾村村民冬季取暖都烧煤,今年村里通了天然气,村民冬季取暖使用上了天然气,冬季取暖煤炭都不用了,更何况玉米秸秆。

    刘强认为,通过回收农民的玉米秸秆,粉碎、打包成为冬季牛、羊等牲畜的饲料,让农田秸杆有了用武之地,也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在孔家庄镇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秸秆回收利用产业化格局。玉米秸秆在饲料化处理过程中,无论是田间秸秆的粉碎处理、回收还是压缩打包,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人工参与,各企业充分吸纳村民打工,为群众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韩双志

    下一篇: 顺义与沽源强化协作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