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网手机版

  • 分享
  • 河北农网乡情

    外公的船

    来源:河北农网 2021-05-27 15:35:50
    语音播报

    外公的船

    外公去世那一年,我刚读小学三年级。对外公的印象,除了他那张饱经沧桑而略显严肃的脸,就是停泊在唐河岸边几经风霜的残破渡船了。

    外公家与我家隔唐河相望。而距离外公家不过四五里地的郭滩街,就是曾经繁盛喧嚣的唐河码头之一。据说在东汉时,郭滩已为河运码头,这里曾集聚豫、湘、川等地商贾,天下货物集散于此,财源滚滚如滔滔唐河水,享有“银郭滩”的美誉。后来,陆运发达,河道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加上年久失修,曾经的盛景不再。

    然而,即使河运早已没落,多年来郭滩街一直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集市,店铺林立,商品繁多,美食云集……老戏院、牛杂汤、胡辣汤、郭滩烧鸡,以及有三百年历史沉淀的老茶馆文化……这些,对周围的百姓充满了巨大的诱惑,是其他集市所取代不了的。

    外公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听母亲讲,外公在造船前,经常背着河对岸的村民渡河。夏天还好说,冬季,刺骨的河水令人望而生畏。几经犹豫,外公决定造船。那条船长数十米,宽两三米,一建好,就停泊在唐河岸边,开始了它的使命。

    有了这条船,两岸村民的来往频繁了,交流也更深入了。逢年过节,我们一家四口带着礼品来到唐河边,欢喜地踏上外公的船,去外公家走亲戚。

    外公幼时便失去双亲,十几岁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年幼的我,每次在跳上外公的船之后,心总是揪起来。我和弟弟总是牢牢地抱着父母的大腿,或者紧紧地扯住父母的衣袖,紧张地盯着河水或飘摇残破的渡船。外公站在船头,将长长的竹竿插入河底,静静地等待着人们依次上船站好,并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和自行车摆放好,这才开船。

    我看着撑船的外公,眼睛里神采飞扬,像阳光一样灿烂,与平时的沉默截然不同。小小的我,默默地看着形象高大的外公,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我扫视着船上的众人,很想大声告诉他们:“看,这个撑船的,是我外公。”

    自从有了这条船,外公就把自己绑到了唐河边,风霜雨雪,一年又一年。所以,在我记忆中,饱受风吹日晒的外公,脸部和裸露出来的皮肤,总是黝黑的,黑得发亮。那是时间和岁月刻在他身上的印记。

    直到70岁出头,外公还在撑船,外公和他的船,成了唐河上一道别致的风景。外公72岁时,因高血压而得了偏瘫,半年后就离世了。外公出殡那天,我走在哭丧队伍中,充斥于耳膜的是连绵而嘈杂的哭喊声。年仅9岁的我,还不懂得死亡的意义。忽然想着,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外公撑船了,再也吃不到外公从唐河里摘下的鲜菱角了,一时间巨大的悲哀从心中升起,直冲到喉间和鼻头,泪水无声地流了出来。

    外公走后,舅舅继承了他的遗志,拿起竹竿,撑船渡人。

    后来,附近的几个村庄集资修建了坚固的混凝土桥,人们便少走水路了。自此,外公那条陈旧残破的船,终于结束了它的使命,默默地停泊在唐河边,看着人来人往,看着日月如梭,花开花落……

    外公渡的不仅仅是别人,也是他自己。外公已去世三十年了,但是他的船和他的音容笑貌,不仅刻在亲人的脑海中,也刻在很多人的心中。 山西省阳泉市 孙克艳

    责任编辑:张晓华

    下一篇: 一家修房盖屋 全村都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