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网手机版

  • 分享
  • 河北农网乡情

    带孙子看《熊出没》 想起露天电影

    来源:河北农网 2021-06-18 16:48:47
    语音播报

    带孙子看《熊出没》 想起露天电影

    前不久,64岁的我陪孙子去影城看电影《熊出没之原始时代》,又一次勾起了我对露天电影的美好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老家绝大多数村庄都没有电。在一片黑咕隆咚的晚上,若是看到哪个村里有一片白光,肯定是放电影了。于是,我们一群半大小子一呼百应,便向着有灯光的地方出发了。等我们气喘吁吁地赶到,电影已放映半截了,甚至仅剩下了个尾巴。

    有一次获悉,十多里外的公社驻地放电影,路远有点怵头,不去又不甘心,就想找一个大哥哥领我们去。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按街坊辈份我该叫他爷的年轻人,于是我们就登门请求他带路。开始他并不乐意,可架不住我们软磨硬泡。然而,去了才发现观众太多了,黑压压的看不到边,根本没办法靠近银幕。只觉得人头攒动,银幕上下人声鼎沸,一片狂热。

    那时候,露天电影场次有限,片子也特别少,而且多是黑白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以及后来的样板戏电影,是我小时候看得最多的。因为反复看,以至于好多台词倒背如流,至今记忆犹新。当年我还经常和小伙伴学着电影里的人物做游戏,弄得老师和家长哭笑不得。

    那时的露天电影只有一部放映机,一部影片一般有三至四盘胶片,所以,中间至少要中断两到三次以更换胶片。这时候,放映机上的电灯就会亮起来。这短暂的停顿就像篮球赛中的叫停,有的人赶紧出去方便,抽烟的人趁机抽几袋旱烟,孩子们更不忘抓紧时间疯闹几下。等再次开映,场内马上又恢复了平静。

    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放映员,没想到还真的实现了。1976年冬天,我冒着凛冽的寒风,离开了老家那片养育了我十九年的黄土地,来到了石家庄光荣入伍。一年后,我真地当上了放映员,还是电影队队长。

    小时候曾不止一次地想,当个电影放映员多好啊!不仅工作体面,还近水楼台先得月,能经常看电影。然而,当了放映员才知道,心思全在设备的正常运转上,根本没功夫看电影。

    不仅如此,天气对我们的工作影响极大。夏天雨水多,常有黑云压城,观众都避雨去了,而我们为了保护设备最终被浇成了落汤鸡;冬天滴水成冰,又不能戴手套操作,手都冻僵了,装胶片都很困难。有时候,明知天公不作美,可电影档期只有一个晚上,过期作废,所以,只能在大篷车内放映。狭窄的车厢内安置两台放映机,外加两名放映员,极不方便。但看到大家津津有味看电影的情景,我的心里美极了。

    即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露天电影仍然受到普遍欢迎。我们不仅在部队大院里定期放电影,还经常奉命跟着部队野营拉练,去深山哨所、贫困农村以及军民共建单位放映,慰问部队官兵和老百姓。所到之处,我们都是香饽饽,深受欢迎,充分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深情。

    露天电影给人以艺术享受,让人明辨是非,受到教育。有的电影不仅故事感人,插曲也特别优美。堪称电影史上经典的《柳堡的故事》,一曲《九九艳阳天》不知在多少人心中掀起了涟漪;而《少林寺》中“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的主题曲,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喜盈门》则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一个贤淑媳妇、怎样孝敬年迈长辈的道理……

    露天电影一直伴随了我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直到1997年中秋我离开部队。露天电影不只是美好回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的最佳载体之一。

    啊!露天电影,我赞美你!(石家庄市 申德明)


    责任编辑:李媛

    下一篇: 走进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