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一位百岁将军的两块“基石”和十句“箴言”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7-31 06:37:03
    语音播报

    一位百岁将军的两块“基石”和十句“箴言”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位将军。

    他是开国将军,也是百岁将军。

    毛泽东称他“孙行者”。

    朱德叫他“孙胡子”。

    他很早就蓄了胡子,据说还是在战争年代由“朱毛”特批的。

    还有一位领导同志在中央军委一次会议上说:“北京有位孙胡子,他德高望重,奋斗不息,有经验,有水平,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他一讲话,群众就欢迎,就鼓掌。如果我们全军有一百个孙胡子,全国有一千个孙胡子,那我们就了不起了!”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经常听到他在多个场合的激情演讲。凡是听过他作报告的人,都有共同的感受:他那火一般的热情,富有新意、充满哲理的话语,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产生着强烈的“磁场效应”,使热情者产生共鸣,蒙尘者受到洗礼,空虚者得以充实,麻木者重被震醒。

    那时候,在北京街头,人们也常常看到他的身影。只见一位身材瘦高、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戴着一顶旧军帽,穿着一身褪了色的军衣,足蹬一双发白的军用胶鞋,手提一个灰色塑料兜,在街道旁长时间散步。实在走累了,他就挤上公共汽车,有时候还给年轻人让座。

    每个月发了工资,他拿出三分之二交给老伴,用以贴补全家生活费用开支。剩下的三分之一归他支配。他用这些钱做什么用呢?他用以购买书报杂志,经常是一摞一摞的,还亲自包装捆好,送到邮局,分寄给他经常联系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青年朋友。

    他经常作报告,经常做好事,为此人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老雷锋”。

    记得我第一次听他作报告,还是在1963年。此后在长达40年间,我经常拜访他,聆听他的教诲。来往多了,我们成了忘年交,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他是军事教育家,也是书法家。我在职的时候,他题赠给我八个大字:“闻鸡起舞”“吃亏是福”。我退休之后,他又题赠给我八个大字:“余热生辉,晚霞仙火”。这十六个大字,成了我的座右铭,一直指导着我的言行。

    他于2004年5月12日仙逝,享年100岁。他的小儿子孙兢告诉我这个噩耗后,我和妻子冒雨赶到他的住地吊唁,面对他的遗像,我们深深地三鞠躬,抬起头来,泣不成声。

    这些年我经常想,在1614位开国将帅中,他是中将,并不算高,但是为什么他的名字特别响亮,他的影响又是那么巨大呢?

    想来想去,我觉得有这么两条:一是在战争年代,他跟随毛泽东、朱德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二是在和平时期,他牢记毛泽东“两个务必”的教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恪守当官为民之道,保持布衣本色,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

    他的功绩说不完,他的事迹写不尽。在这里,我只能简单地讲讲他的两块“基石”和十句“箴言”。

    两块“基石”

    他多次向我谈起,影响他的一生、成为他为人处世准则的,是两种植物:一是“竹”;二是“莲”。他把这两种植物,称之为铺垫自己人生之路的两块思想“基石”。

    他幼年在故乡河北大城读书时,一位姓李的国文老师,亲笔为他写了一篇题为《说竹》的范文:

    竹者,君子也。立根厚土,风雨不摇;中空外直,更有劲节;寒暑不凋,清瘦怡然;生聚成林,竞相勃发。故苏子曰:“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在抄写这篇散文的纸张背面,李老师还写下了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竹石》画上的一首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篇短文只有短短数十字,但竹子那种坚韧不屈、奋发向上、挺拔自直、虚心有节的精神和风格却跃然纸上。“道不离文,文以载道”。这样的老师,又作这样的范文,对于正在学校进德修业的年轻人大有益处,在他的头脑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他的第一块思想“基石”。

    他还多次谈到,当年的国文课本上,还有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已到暮年的他,仍能一字不错地把这篇短文背诵出来。他在旧军队中呆过11年,官至中校,但他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这篇《爱莲说》,就是奠定他为人处世准则的第二块思想“基石”。他于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此后一直追随毛泽东、朱德南征北战,在人民军队中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他都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敬仰。

    他常对人说:“做人要有竹子般的挺拔精神,还要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的确,人们在这位百岁将军身上,深刻地感受到了“竹君”和“莲君”的精神与品格。

    十句“箴言”

    他既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

    我多年来与他交往,总结了他的十句“箴言”。

    一,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劳逸适度,精神宽舒。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16个字,可谓经验之谈。他喜吃家常便饭,不吃大鱼大肉,对烟酒从不沾边。他坚信“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从来不吃各种补药,长年坚持走路是他健身的主要方法。平时他手不释卷,博览群书,特别注意精神上的充实和宽舒。

    二,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他认为,健康与快乐二者是辩证关系,互相影响,缺一不可。要想身体好,必须精神好。对疾病、困难,首先要在精神上战胜它。遇到不顺心的事,要想得开,要心胸开阔,不要生闷气,心宽则寿。

    三,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能抗百病。这是他赠送给中老年朋友的一句话,衷心祝愿大家精神愉快,健康长寿。

    四,健康长寿,始于足下。他经常说这句话,这是他的亲身体会。长征开始时,他已是师级干部,应该配马,但被洋顾问李德卡掉了,他是一步一步地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他认为,健康长寿主要是走出来的。

    五,腰包无钱,睡觉香甜。他认为,诚如孔子所言,人到老年,“戒之在得”。他对金钱看得很淡,认为那是身外之物。他自己在生活上极为简朴,对别人却慷慨大方。

    六,一个人要有志气,一支军队要有士气。他认为,对于带兵的人来说,最大的忌讳莫过于部队没有士气了。历代军事名家都把士气视为军队的生命,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

    七,不戴乌纱帽,精神更活跃。1982年10月,他率先向全国政协党组递交了一份情真意切的辞职信,恳求免去他全国政协常委的职务。这两句话,就是在那份辞呈里写到的。他认为,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越淡越好,彻底打破了名利地位观念,在思想上、精神上就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就会精神旺盛、身体健康。

    八,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1988年,我军恢复实行军衔制度前夕,时任总参谋长的迟浩田同志请他现身说法,畅谈“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的人生体验。他在报告中,谈到了毛泽东当年对少数人所作的批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他还引用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他的那场报告,使总参广大干部深受教育,至今难以忘怀。让他现身说法,最有资格。他历来志存高远,淡泊名利。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前夕,他向组织诚恳表示:“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立功,在授衔时宁低勿高,授我少将足矣。”中央军委考虑他资深功高,授予他中将军衔。

    九,说古应鉴今,无古不成今。为了征集文史资料,他不辞辛苦,四处奔波。他动员几十位老将军、老部下撰写回忆录,以便发挥存史、资治、育人的作用。

    十,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这是他转赠给夫人田秀涓的古人箴言。1939年9月,当时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的他与担任晋察冀边区妇救会主任的田秀涓,经由聂荣臻介绍,结为革命伉俪。田秀涓是抗日战争时期有名的“田氏三姐妹”中的老大。他们夫妻一起参加过党的七大。解放后田秀涓曾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他们夫妇二人情深意笃,互敬互爱,度过了钻石婚。早在1989年,这对革命夫妻就被评为“全国金婚佳侣”。

    写到这里,尚未出现这篇文章主人公的尊姓大名。我想,年龄大一点的同志,可能都了解他,年轻一点的同志,可能不知道他。那我就告诉大家吧:

    这位可爱可敬的开国将军、胡子将军、百岁将军,就是当年闻名遐迩、家喻户晓的孙毅同志。

    让我们记住他、学习他!  (田永清)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