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 分享
  • 河北塞罕坝“森林卫士”:满树绿色就是我们的骄傲

    来源:新华社 2017-08-13 19:04:01
    语音播报

    河北塞罕坝“森林卫士”:满树绿色就是我们的骄傲

    新华社石家庄8月13日电(记者曹国厂、于佳欣)眼下这个季节,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郁郁葱葱,满目苍翠,这里被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头,云的故乡”,每年吸引着50多万名游客慕名前来。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曾森林茂密、禽兽繁集,是清朝皇家猎苑的一部分。

    然而,到了清末,为弥补国库亏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逐渐地,千里林海几乎荡然无存,“美丽高岭”变成茫茫荒原。到上世纪50年代,已变成人迹罕至、风沙肆虐的沙源地。

    自1962年以来,塞罕坝三代创业者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高寒荒漠中,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在渺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

    塞罕坝美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王龙 摄)

    这片绿来之不易,守护好这片绿也并非易事。除了防火,防治病虫害这个森林“无烟的火灾”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起得比鸟早,睡得比鸟晚,才能守护好这片绿。”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国志锋说,今年5月底,林场发生大面积落叶松尺蛾虫害,总场下属的千层板、北曼甸、阴河三个林场虫害发生面积四万多亩,最多的一棵树有上万头尺蛾。

    为了守护住绿色,国志锋率队展开了灭虫行动。由于风速低于1.5米/秒时喷药防治虫害效果最好,所以,清晨2时国志锋就已经和同事们起床,做好喷药防治的各种准备并出发到达防治地块,4时左右趁风速小开始防治。由于这时天色还一片漆黑,许多操作只能是打着手电筒进行。

    “一台机器喷药距离达到1000米,一个技术员一天下来要走十几公里。早上8:30至9时,起风之后就停止喷药,工作人员开始休息吃饭,技术员对设备检修。”国志锋说,到14时左右他们开始重复清晨的工作,防治结束回到家,往往已经是22时以后。如果大规模病虫害发生的话,这样的工作需要持续近两个月。

    塞罕坝美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辛志友 摄)

    跟虫子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国志峰说起防治虫害的办法头头是道。“每年危害林场的害虫有十几种,虫害的防治时间很重要。防治早了,有的卵还没孵化,会造成二次危害;防治晚了,即使将虫害控制住了,但损失已经造成了。”国志峰说,“坝上有昆虫1000多种,我能认识几百种。吃饭遛弯时看到树叶颜色不对,就得去查看清楚。”

    国志峰说,2000年以来,塞罕坝每年防治病虫害约14.6万亩,挽回可能损失掉的木材7万立方米。“虽然多数人看不到我们的工作,但满树的绿色就是我们的骄傲。”这位皮肤黝黑的40岁汉子朴实地说。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郑晓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