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 分享
  • 【沧州晚报】整理300套鼓谱河间老人为大鼓留根

    来源:沧州晚报 2017-08-30 16:19:14
    语音播报

    【沧州晚报】整理300套鼓谱河间老人为大鼓留根

    走进河间,不管是开业庆典,还是婚娶亦或祝寿,都会听到敲的震天的大鼓。河间大鼓最鼎盛的时期,每逢春节正月十二,大大小小的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披红挂绿走出家门,敲鼓打镲,一时间锣鼓喧天,浓浓的年味一下子扑面而来。一个大鼓队少则四十多人,多则七八十人,那场面、那气势,看上去就令人震憾。

    说起河间大鼓,就不得不说到正在筹建的河间大鼓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田文欣。今年78岁高龄的他是一名退休干部,至今已走乡串户,多方收集整理完成了各派流传套路和鼓谱300余套。

    鼓声阵阵动人心

    鼓槌带着彩穗时而上下飞舞,如彩蝶追花;时而轻击鼓边,如蜻蜓点水。打铙镲的演员其表演也是花样迭出,时而挺胸仰首,双臂高展,如二郎担山,时而一镲高抛,如飞燕穿云。近日,在河间瀛洲镇十街村村民委员会的大院里,记者有幸看到了身穿红色表演服的田文欣和鼓友们敲起了大鼓。

    河间大鼓因其体大而得名。田文欣敲的大鼓鼓面直径1.8米以上,据说还有2米以上的特大鼓。鼓的打击面用牛皮制成,为了发音响、又悦耳、耐打击,牛皮不得有鞭伤、刀痕、针眼,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河间大鼓已有千余年历史,经历了两个鼎盛时期,一个是明清两代太平时期,当时的河间大鼓队估计有300多个;另一个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河间大鼓队数目急增,有三四百个。每逢农闲和节日、庆典之时,当地的大鼓表演十分红火。”田文欣老人说起大鼓神采飞扬。60多年前,年仅10余岁的田文欣在姐夫的村子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大鼓有如春雷初炸,惊天动地的声音,小小少年追着大鼓队从这村敲到那村,满心欢喜。

    收集鼓谱3000余套

    “大鼓”这粒种子在田文欣心中,一埋就是30多年。直到1986年,田文欣第一次拿起了鼓槌,“咚咚咚”敲出了自己的鼓声。在河间樊庄乡城上村,他跟着村中90多岁的老鼓手学习苦练,因为老人年纪太大,很多曲子已记不完整,细心的田文欣一点点搜索核实,记录下10余套鼓谱。从这开始,他对鼓谱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虽然中间有几年因为生活的原因没有再拿起鼓槌,但是遇到没有见过听过的鼓谱,田文欣还是要千方百计地记下来,就这样,他陆续记录了近40套鼓谱。

    2006年,河间大鼓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因为没有现成的鼓谱记录,靠口传面授传承难度大,使河间大鼓套路越来越少,严重制约新鼓手的成长,已到濒临失传的境地。抢救和保护河间大鼓迫在眉睫。

    河间市有关部门把记录鼓谱的重任交给了田文欣。在一年多的时间里,50多名德高望重、打鼓技艺高、演奏套路多、记忆力好、责任心强的鼓手,或演示或口述,熟悉鼓谱韵律的田文欣一一记录下来。此外,每当听到鼓友说,又在哪里听到了新的鼓谱,他要跑去听一听,任丘、肃宁等周边县市,留下了田文欣追逐的身影。“到现在,我已经记录了300多套,大概占河间大鼓全部鼓谱的70%。”

    成立大鼓队 免费教有心人

    大鼓经过了千余年的风雨苍桑,现在出现了演员年龄老化、新生力量充实慢、活动费用募集困难、鼓队乐器得不到充实等问题,尚存的鼓队由400多支减少到100多支。田文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两三年前,他手写了一个招生广告,“免费传授大鼓,不收取任何费用,器材齐全”,连续几天张贴在公园里,可是无人问津。“有的人说打鼓耽误时间,还不如打会儿麻将,我可不认同,我有责任让大鼓传承下去!”围坐在大鼓旁,田文欣语气干脆。

    今年5月26日,田文欣和瀛洲镇十街党支部书记王铁行、村民孟和迎等几名志同道合的鼓友,一拍即合,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建起了河间大鼓队,田文欣任副会长。消息一传出去,就吸引了周边200多名喜爱大鼓的人们前来报名,里面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田文欣心里又得到了一丝安慰:“趁着还能敲,我要把自己会的鼓谱毫不保留地免费教给别人。”为了这个心愿,年近八旬的老人一直在努力着。

    责任编辑:韩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