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麓园画院燕赵名家——陈卫建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9-05 09:57:17
    语音播报

    麓园画院燕赵名家——陈卫建

    阳光洒在脸上

    陈卫建

    扎根大地,而后向上,这是一种阳光的生命姿态。

    往往,生命的大写之美,就扎根在大地的怀抱之中。

    陈卫建,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眼角眉梢流溢着勃勃英气。

    你很难想象,曾经有一段岁月,他一脚踏进300米深的煤矿矿井,“四块石头夹块肉”的井下生活,一干就是两三年。

    在这个和平而安静的时代里,他始终没有忘记煤矿时期那段艰难的岁月。他和工友们在黑漆漆的煤水里摸爬滚打,将大大小小的煤块一点一点地装上运煤车,沿着轨道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送。

    每一个人都期待着升井那一刻,期待着一缕阳光洒在脸上的感觉。

    陈卫建的画作绝大部分都是人物,展现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图景: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天真积极的年轻男女等等。更多的,还是“矿工”,他们身上有种雄性的张扬,有种坚韧的力量,笔墨之间,更有一股澎湃不止的阳刚之气。

    陈卫建曾经说过,艺术创作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而好的作品,一定可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采煤人

    陈卫建打小生活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踏上矿工之路,面对矿井磨砺青春,甚至一代一代地走下去,是矿区里很多人的选择。

    他从技校毕业之后便被分配至矿井一线。尽管早已熟悉了矿区的生活,但真正下了井,现实的残酷,还是让这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儿,一时间无法适应。

    那个年代,下井还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工种,冒顶、塌方、瓦斯泄漏……更要命的是沉重无望的劳力付出。

    他服从安排,因为没有丝毫余地。穿上矿工服,扎上腰带,戴上矿灯,顺着矿井下降至300多米深的巷道之中,再沿着履带向巷道深处前进。整个过程,他连腰都直不起来。矿灯映照下,细小的煤粉飘浮飞荡在面前。

    工友们一个个脸庞乌黑,他们在狭窄的空间里,挥动着铁锹,一点一点地往运煤机里填着大大小小的煤块。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年轻的陈卫建同样拼命干活。

    煤堆堆得像小山似的,行走其间,陈卫建的青春灼灼燃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矿上的文化部门发现了他的特殊才能:画画。

    说来,陈卫建自幼喜爱画画,画什么像什么。闲暇时,他偶尔画上两笔,倒也让生活添了不少情趣。

    矿区宣传部把他“借”过去,做黑板报,画宣传画。相比于阴暗潮湿的井下生活,真是天壤之别。

    他不仅要画身边的矿工兄弟,还画其他各类人物、各种各样的场景。

    彼时,摄影远没现在发达,大幅的遗像都是照着照片画出来的。

    有一回,矿上一名工人离世,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陈卫建便带着纸、笔等材料,对照着那位死者的脸庞,画出了一幅让死者家属满意的画像。

    牧羊女

    1977年,高考恢复了。

    和很多考生一样,陈卫建兴奋得夜不能寐、跃跃欲试。经历了动荡坎坷的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高考机会。

    那一年的冬天是温暖的。高考,积聚了太多的希望。

    他拾起课本,一切从头来,白天工作,夜晚学习,如饥似渴。

    陈卫建报考的院校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尽管考得不错,但阴差阳错,他最终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

    第二年,他选择再次冲刺。

    这一次,他势在必得。因为年龄的关系,这是他人生最后的转折机会了。

    素描、色彩、创作……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拿到了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通知书,迎来了新的人生旅程。

    上大学那年,陈卫建已是25岁。他万分珍惜学习的机会,玩了命地学,玩了命地画。

    1982年,他毕业了。四年大学时光,他完成了从矿工到美术工作者的蜕变,绘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毕业之后,他到华北制药厂宣传部担任美术编辑。工作环境相对宽松,他利用一切空闲到处写生,向画坛前辈虚心请教,同画坛同仁倾心交流,画作水准不断提升。

    2000年,陈卫建的作品入选中国美协在浙江义乌举办的“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奖;

    2001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在青岛举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和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

    2003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海潮杯中国画作品展”;

    2004年,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前述这些不过是他创作情况的一小部分。

    陈卫建入选全国大展的作品多是矿工题材,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说,经常在绘画时有一种错觉,他觉得就是在画自己,在画亲密无间的工友。他一边画,一边与纸上的人对话。

    无论是谁,只要将滚烫的爱心与梦之期许,日复一日地付诸辛勤耕耘、顽强探索、不惧失败的创作之中,其生命枝头都会有绚丽的绽放。

    远望

    硕果盈香,荣誉接踵而至。

    陈卫建在画坛开始崭露头角,尽管成绩斐然,但前行中依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缘于他对生命的敬畏,对艺术的虔诚。

    他不甘于就此止步,他想超越自我,向上攀登,因为艺无止境。

    2001年,陈卫建参加了中国美协举办的高级研讨班;

    2002年,他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第一工作室研究生班。

    陈卫建是一个脚踩大地,手捧泥土的画家。不少评论者认为陈卫建的作品有一种写实的风格,里面有他的情感融入,他耐得住寂寞,静下来,慢慢地想,慢慢地画。

    被刻画出来的矿工,很多人都是煤渣沾在脸上快要掉下来了或者一想起来就让他泪流不止。

    他很多次站立在画作前,默然无语,就那样静静地与画中人直面相对,似乎冥冥之中有着交流。他让笔下的每一个“矿工”在黑暗中都能看到前所未有的光明,坚实丰厚、苍凉激越,“画中的人就是我们”。

    陈卫建一直在强调希望的力量。他说,今天画他们不仅仅是展现痛苦、压抑和艰难,而是想通过画作告诉大家: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有生机勃勃,在最苦难的时候,总是有希望在前方。

    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有画家的血汗积累,铅华洗尽现本真。他说,与其说人物画是用笔来画的,倒不如说是用眼睛在画,“把人看做山,看做水”,这是技术的角度,还有感情的角度,“把人当作自己,当作自己的父亲、兄弟”,首先要真心地爱“他们”,你的笔端才会有感情,你的眼睛才能有泪水。

    除了矿工,陈卫建笔下还有普通的农民、年轻女子等等,都是平凡的人,但都有股摄人心魄的内在力量。

    惠安姐妹

    如今,陈卫建已过耳顺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有意识地不让自己“成熟”起来,他不喜欢一天比一天“老练”,一天比一天“谨慎”,他不想让自己有太多的顾虑、担心和犹豫,不想把自己完完全全弄丢了,不喜欢“瓜熟蒂落”。

    陈卫建希望自己对事物保持兴趣,“保持一份童真”,他希望带着自己的美好来与世界对话。

    比如,他创作出的年轻女子都清丽莹洁,赏心悦目,自然大方,秀而不媚,艳而不俗,且含蓄有神。

    陈卫建始终认为,笔墨应跟随时代,一个画家最重要的,是美,是真,是富有责任感。他从不认为,那些阴暗、丑陋的东西是美。

    他亲历、参与、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历史进程,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燕赵大地,他深情祝福,笔墨之中无不蕴含其浓浓的情思。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一并融入他的绘画世界,于沉静之中,让观者感受到那份久违的真诚和前进的力量。

    陈卫建,这位从矿井中走出的画家,将之前的收获回归于零,在新的起点上,他朝着艺术之巅,砥砺前行。

    东坡观砚图

    一世童心

    执笔在手,之于陈卫建老师,我马上想到“童心”这个词。说来,陈老师在麓园画院七位画家里年岁最长,但其天真、快乐之心常常感染旁人。每每有陈老师在,就有欢乐,就有愉快。

    陈卫建老师是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尤为钟情人物,矿工脸上的煤渣、老人脸上的皱纹、年轻女子的眼神……他总能画出一般观察式画作无法表现的真实内在。

    记得第一次见陈卫建是在赵县河北画院创作基地,他和几位画坛同仁住在那里,静心创作。

    偶有友人来访,他一身放松,满心真诚。谈到创作,他说:我只有一个心思,就是好好地画画,如此而已。

    唯有保持童心的人才能在名利面前微微一笑,淡然处之。经历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陈卫建老师早已踏过山山水水,看过潮涨潮落,一路走来,坦坦荡荡,正大光明。

    年轻的时候,陈卫建老师在数百米深的井下挖过煤。很难想见,他那足可打篮球的身体,在井下一定弯曲得比工友们更为难受。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升井那一刻,阳光洒在脸上的感觉。

    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依然坚持画画,把身边的一切,用笔墨呈现在纸上,而后静静端详。

    农家女

    陈卫建老师不喜设防,宽以待人。再后来调入矿上宣传部门,他画古人,也画今人;画活人,也画死人。

    没有一股韧劲儿,肯定是不行的。否则,山重水复,长路漫漫。

    没有一颗善良的心,肯定收获不了快乐,攀登不到一个又一个高度。

    童心是积极上进的心,没有退缩,不甘落后,“活到老,学到老”,名气日盛,他不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

    他说:我发觉年纪越大,越要警惕自己的内心不能变老。因为时不我待,所以要保持童心。

    童心的拥有绝不只是一句话那么简单。60多岁的陈卫建,外表看像50岁,听他说话像40岁,反应敏捷恐怕好多30岁的人都比不上他。如果与师友们聊起绘画,他更是一脸认真,倾心吐露真性情。

    但凡与友人聚餐,陈卫建老师绝对是席间的开心果、喜之郎,谈笑劝酒,嘻嘻哈哈。

    他特别喜欢游泳,而且擅长游泳。有一次见他是在北戴河,天高云淡,海风徐徐,他脱了鞋袜,光着白白的脚丫子,在沙滩上随意地行走,袒胸露肚,脸上涌着欢波,心里只有一个字:乐。

    一跃而起,扑向大海,扑向浪峰,气势汹汹的惊涛骇浪,仿佛成了他胯下的坐骑。

    童心其实就是安适的心,拥有它会忘却红尘,安然自如,心随路转,心路常宽。童心之所以难得,是因为它能在阴冷的矿下看到曙光,能把你从疲沓的神态中唤醒,帮你在挫折的困境中振作,历练人的睿智,豁达人的胸怀。

    陈卫建能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作画,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这才真是心静如水,志存高远吧。

    从他笔下的那些画面里,哪能找到老境颓唐的嗟叹?更多的是“微霞满天”的韵致以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邢云)

    麓园画院团队

    郑世芳 河北省文联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麓园画院顾问。

    张国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画院原院长,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展区评委,河北省文史馆馆员。麓园画院荣誉院长。

    李孟贵 邢台市麓园美术馆馆长。河北省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麓园画院执行院长。

    陈卫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石家庄市美协副主席。麓园画院副院长。

    颜景龙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画院院聘画师。麓园画院副院长。

    马唯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河北省文史馆馆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承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麓园画院副院长。

    王继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副主席,河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麓园画院副院长。

    钱广信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研究院艺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美协山水画创研室画家,河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创作中心创作员,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麓园画院副院长。

    刘立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培训中心导师,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导师,邢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麓园画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郑晓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