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雄安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过程意识”

    来源:雄安发布 2017-10-03 22:42:59
    语音播报

    雄安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过程意识”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今天中国许多地区面临的紧迫课题。刚刚成立半年的雄安新区,尽管常被视为“一张白纸”,在产业结构方面“船小好调头”,却也同样面临如何在既有产业格局下,快速实现转型升级的问题。

    近日,第二届白洋淀(雄安⋅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在雄安新区容城县落下帷幕。文化节期间,服装虚拟数字化定制、3D打印技术让人耳目一新,青年设计师邀请赛紧张激烈,国际水准的T台时装秀精彩纷呈……“千年雄安 时尚元年”的宣传语,为这座“北方服装名城”标定了新的历史起点

    传统的服装加工,是目前容城县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全县有985家服装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的近1/2,2016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但受历史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这些企业多以贴牌、代工为主,近些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受到不小冲击。企业缺少品牌、技术老旧、管理经验匮乏的短板也日益显现。雄安新区的成立,客观上为服装产业突破瓶颈、转型升级带来一系列资源和政策红利。但反过来讲,“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的高点定位,也给传统服装加工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变还是不变,已经成为当下事关生死的选择题。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白洋淀国际服装文化节勾勒的“时尚雄安”愿景,还是在加工中引入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和新工艺,都是当地服装企业回炉淬火、重新锻造的尝试。而这背后,更有政府对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的引导作用。今年6月,容城县政府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北京服装学院容城时尚产业园,打造了一个集设计服务、技术转化、展示销售、时尚推广及产业培训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创新孵化平台,时尚雄安迈出第一步。对此,也有人提出疑问:雄安“高举高打”,传统塑料、皮革企业陆续关停,为什么同样传统的服装产业却萌发新芽?未来快速涌入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不可避免地搅动市场,进一步挤压传统服装产业的生存空间,还有政策引导的必要吗?

    实际上,雄安传统服装产业所处的十字路口,背后有一个更大的时代命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各地都在探索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是不是把所有传统产业都一股脑扫地出门,直接嫁接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考虑现实情况的复杂性。许多后发地区和雄安一样,具备像服装加工这样基础扎实、腾挪空间大、延展性强的传统产业,反而可能玩出新花样,做出大文章。更重要的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散乱污、产能过剩的企业必然淘汰,从事这些行业的劳动者短期内却难以“华丽转身”,而传统产业有时恰恰能起到吸纳、过渡的作用,填补转型升级造成的断层,成为促进地区发展的润滑剂。

    改革开放近40年来,腾笼换鸟、推倒重来的故事听了很多,而“老树开出新花”的情况却并不多见。转型固然求速度,却也不能过猛,否则可能出现砸了旧锅,却端不上新碗的窘境。反观雄安新区对传统服装产业的支持和引导,符合“一定考虑百姓长远利益”原则,为今天许多后发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这个意义上,转型升级需要一些“过程意识”,更要把握好“快与慢”的辩证法。“过程意识”背后,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理念和思路。特别是当问题棘手、时间紧迫,需要“蹄疾”,但更要“步稳”,切忌急功近利,这或许就是雄安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带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点击进入雄安新区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