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喜迎十九大特刊】燕赵展宏图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10-12 06:45:40
    语音播报

    【喜迎十九大特刊】燕赵展宏图

    【卷首语】

    金秋燕赵,气韵生动。

    五年回眸,岁月峥嵘。

    历史的深刻蕴涵,总是在不断地回眸与展望中彰显。

    从太行深山、冀中平原,到渤海之滨、塞外山城,从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到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五年奋进的生动场景,构成河北发展的时代画卷。

    这是遵循引领的五年。

    从“四个加快”“六个扎实”,到“三个扎扎实实”“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使河北改革发展有了最根本的政治引领、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最重要的行动指南。

    全省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带领下,不断强化“四个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在河北落地生效。

    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

    打破壁垒,绘好一张图,重点突破,下好先手棋,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过剩产能加速退场,新兴产业快步登台,河北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河北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精准扶贫,众志成城,力拔穷根奔小康,河北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喜迎十九大,续写新辉煌。

    七千四百万燕赵儿女,期待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征程中再展宏图。

    协同发展 逐梦京津冀

    党的十八大以来,燕赵大地上,春天的故事不断上演。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千载难逢、最大最现实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上升到国家层面来部署。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地更绿,水更清,出行更便捷,产业更有活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生态、产业方面重点突破。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轮廓日益清晰,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实施,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化承接平台全面启动。

    雄安新区建设世界瞩目,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按照中央要求和新区规划建设需要编制的四大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明显。

    统筹“两翼”协调发展,借势打造冀北发展新高地,河北正在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与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京津冀数百家医疗机构签约合作,教育协作方兴未艾……一系列区域难点、民生痛点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京津冀三地群众不断收获协同发展的“红利”。

    >>圆梦冬奥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梦想成为现实。

    围绕“精彩、非凡、卓越”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规划设计高标准推进,张家口市冰雪运动蓬勃开展,冰雪旅游如火如荼,冰雪运动装备产业蓄势待发。抢抓“冬奥机遇”,搭乘“冬奥快车”,一份精彩的筹办答卷,正在徐徐向世界铺展。

    >>京张高铁

    2017年9月10日,建设中的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张高铁,预计2019年12月底建成通车。届时,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车次所需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为不到1小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以北京新机场、京张高铁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雄安新区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雄安新区白洋淀内的村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部署,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划区域发展的新路子。雄安新区,一项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历史性战略部署,降临在这片土地上。“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让雄安新区走上历史前台。

    >>张北数据中心

    2016年9月12日,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一号、二号园区正式启用。

    2014年8月,京冀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北县与北京中关村开始共建云计算产业园。去年,阿里张北云联数据中心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今年,多个大数据项目又在张北陆续开工。到2020年,该县数据中心服务器将达150万台,相关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潮白河大桥

    今年6月11日,连接北京通州与河北燕郊的潮白河大桥合龙。潮白河大桥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全长1118.6米,预计今年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

    潮白河,一边是燕郊,一边是通州,被视为河北与北京的“分界线”。为避开拥堵车流,栖居燕郊的数万名上班族每天都要徒步40分钟穿越潮白河,去对岸白庙村搭乘班车前往北京。这一景象很快将成为记忆中的风景。正在加快建设的潮白河大桥,通车后从燕郊驱车到北京六环路,仅需15分钟。

    >>坐上“公交”跨京冀

    今年7月6日,林方方赶上了北京到雄安新区的首班动车。她兴奋地晒出了自己的车票,80分钟,45元。

    2012年林方方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北京工作,原因是北京到老家廊坊很方便,“有公交也有中巴,2014年开通了北京到廊坊的通勤车,全程21分钟。”

    “以前从北京到白洋淀,要么从木樨园坐大巴到安新,要么从北京西站坐高铁到保定,再去客运站倒车到安新,哪个也不方便。”听说开通了动车后,她迫不及待地买票成为第一趟车的乘客。

    “以前,总觉得京津冀一体化离我很远,没想到交通便利来得这么快,跨省出行就像在一座城市坐公交。”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

    2016年10月18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正式竣工投产,量产两个月,新款车型悦纳销量即突破4万辆,销售收入达26亿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我省积极引进京津现代产业技术和优势企业,全省2016年引进京津资金3825亿元,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等一批大项目投产见效。

    >>黄骅港杂货码头

    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与天津市政府、河北省政府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提出建成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为两翼的世界级港口群,并提出优化津冀港口布局和功能分工、加快港口资源整合等6大重点任务,进一步增强港口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预计到2020年,黄骅港吞吐量将达到3.6亿吨,集装箱将达到150万标箱,成为辐射中西部和沿海、连接东北亚和亚欧的北方新兴国际航运中心。

    转型升级 培育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提出“6643”工程这一化解过剩产能的路线图,扭住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两个“牛鼻子”,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

    保定、廊坊、张家口的目标是“无钢市”,而整个河北,“十三五”期间则承担起全国钢铁行业三分之一的压减任务。

    既用钢铁之心去产能,又向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寻找新动能:

    省委深改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3次会议,在投资、财税、金融、土地等领域出台一大批改革举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一系列外事活动和经贸洽谈会,河北优势产能走向世界,对外开放更进一步;

    创新河北、质量强省战略实施,为河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转的进程加快,新的态势显现。

    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花开河北;特种机器人、生命健康产业等七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全域旅游在各地竞相推进;新经济业态不断涌现……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河北经济呈现出三大可喜变化:装备制造业超过钢铁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超过传统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第二产业。

    >>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

    今年廊坊5·18经洽会上,我省第一家大数据产业建筑综合体——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作为大会开幕式场馆和大智移云展主展馆,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近年来,我省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河北发展的大梁。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成为全省新的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首批1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同比增长23.6%和27.7%,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开滦矿山博物馆

    2016年9月,游客在开滦矿山博物馆井下探秘游影厅观看4D电影。唐山在推动工业转型中,把旅游与工业历史结合起来,用中国最古老的铁路和世界最先进的氢燃料动力机车,串联起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弯道山陶瓷小镇等工业景观。

    近年来,全省增创旅游发展新优势,开辟旅游发展新境界。根据部署,全省将作为一个完整旅游目的地,实现统一规划布局、统筹开发管理,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推动河北旅游迈入质量时代。

    >>特种玻璃

    2017年7月11日,邢台经济开发区,河北富晶特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待出口的特种玻璃。

    近年来,我省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海归”家乡创业忙

    打开APP找车、开锁、点火……用手机就可开走一辆共享汽车。不满30岁的“海归”杜乾,在石家庄创立了本地首家共享汽车运营企业。

    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又到英国杜伦大学拿下了硕士学位,这样的经历足以让杜乾在国外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双创正酣的国内,吸引着他。2014年底,他回国后选择回到家乡石家庄创业。

    家乡石家庄为创业提供的政策支持让杜乾如鱼得水。如今,他的公司在桥西区一个产业园内拥有500平方米的办公区,这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仅此一项,一年可节省房租20万元。

    >>复兴号

    由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生产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实验运行中。

    2017年8月21日11时52分,从北京西开往广州南的G65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驶进石家庄站,这是“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首次在京广高铁载客运营。从这一天起,“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扩大开行范围。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目前已开始时速350公里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衡水行政审批大厅

    2017年8月9日,在衡水市行政审批局审批大厅,工作人员正在热情服务办事群众。今年2月24日,衡水市成立全省首家设区市审批局,运行了几十年涉及审批事项的1500枚公章退出了历史舞台,衡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

    近年来,我省致力建设完善高效便捷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企业开办环境、投资建设环境、融资环境、经营环境以及政务服务环境。

    >>河钢塞尔维亚工厂

    2017年2月21日,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有限公司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冷轧厂轧机控制室内,工人在监控生产情况。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是塞尔维亚唯一国有大型支柱性企业,2016年4月被河钢集团出资收购后,连续亏损7年的钢厂在8个月后实现全面盈利。

    近年来,我省积极引导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能“走出去”,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工厂项目实现了中东欧产能合作,并为进军欧盟市场打下基础,成为钢铁企业“走出去”、全球布局产能的样板。

    >>石家庄光谷产业基地

    2016年12月1日,石家庄鹿泉经济开发区光谷产业基地,工作人员在研发生产光纤通讯、无线通讯等产品。近年来,鹿泉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淘汰水泥产能4000多万吨,占总量的80%。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了电子信息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集群。

    五年来,全省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201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取代钢铁行业成为第一大行业和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同时,工业发展新动能不断聚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

    >>长城汽车出口

    2017年6月9日,产自保定的150辆长城汽车在长春国际陆港等待搭乘“长满欧”中欧班列经由满洲里口岸发往俄罗斯。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在强化服务、重点帮扶、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全省民营经济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总体效益不断提高、发展活力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绿水青山 塑造生态美

    这个夏天,无数人为一片林海所感动。

    坝上高原,塞罕坝三代务林人历时55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百万亩人工林海。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可歌可泣的“塞罕坝精神”,让河北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个生动范例。

    一片林海,让人感动;一个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更让人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科学研判形势,深化治理措施,河北制定了“1+18”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扬尘治理结构、矿山开发结构、土地使用结构。

    铁腕治污、节能减排,一系列新机制新体制开始建立: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内环保督察,率先建立环保警察队伍;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顺利完成,连续三年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落实偷排、偷放入刑;排污权交易全面启动,用煤权、用能权、工业水权、钢铁产能指标使用权等约束性资源交易制度建立。

    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露天矿山整治、太行山燕山绿化攻坚等系统工程深入推进。

    如今,一个各方广泛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绿色河北、美丽河北正一步一步朝我们走来。

    >>塞罕坝

    这个夏天,位于河北最北端的一弯深绿——塞罕坝林场吸引了全国目光。55年来,一代代林场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

    如今,塞罕坝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近年来,河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全省以每年500万亩的造林速度向前推进,燕赵大地的绿色版图日渐扩展。

    >>旅发大会

    2017年9月,秦皇岛葡萄小镇街景。9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秦皇岛市举行。

    旅游业已经成为河北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产业、全面小康建设的幸福产业、关系社会福祉的民生产业、绿色生态环境的低碳产业。近年来,河北打造旅游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区域联动、生态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旅游产业化新路子。

    >>滹沱河

    2017年7月,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景区新增景观。

    滹沱河是石家庄市的母亲河,上世纪90年代末,滹沱河逐渐成为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地。2007年11月,石家庄市启动了滹沱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日前,随着工程主体的完成,被污染了多年的河流,再一次荡起清波,亘古长河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善河北生态环境,我省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多地河流重现碧波。

    >>环保地暖进我家

    从2016年12月10日开始,雄县北沙乡沙辛庄村村民董凤娟彻底告别了兼职“锅炉工”的角色。那一天,她家用上了地热供暖,家里原来那台燃煤取暖炉正式下岗。

    冬天烧煤的日子里,董凤娟每天要从院外推回一小车煤,每两天还要往外推出一车炉渣,院子里没几天就一层煤灰。脏累不说,室温只有12摄氏度左右。

    2016年北沙乡一带被划为禁煤区,周边村纷纷改电改气,沙辛庄村地热资源丰富,村旁新建了地热井,地热集中供暖最方便。

    用上地热后,室温一下子达到了20摄氏度。董凤娟的老父亲出院回到家高兴地说:“暖和,暖和!”

    >>衡水湖

    近年来,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修复与保护、河网综合整治、环湖林地修复等多项工程,综合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如今,衡水湖已经成为京津冀重要的生态环境支撑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我省加强重污染河流治理和湖泊湿地保护,白洋淀、衡水湖、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整治取得积极进展。

    >>煤改气 煤改电

    2016年12月,石家庄首批采用“大温差”集中供热技术的新设备在鹿泉热力公司投入运行。这项技术来自清华大学,首次应用于石家庄供热系统。经过系统转换,工业余热、废热变成了可以循环利用的能源,不增加能源消耗,供热能力就能提高50%以上。

    推进清洁取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工程。今年,全省168个县(市、区)启动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

    针对农村采暖期散烧总量大、方式落后、排放强度高,导致冬季雾霾频发、重污染天气较多的情况,我省制定了《河北省农村散煤治理专项实施方案》,要求2017-2020年平原农村地区主推气代煤、支持电代煤,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取暖方式。

    >>南水北调

    2014年11月,从唐县庆都山山顶远眺,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气势如虹。

    2014年12月18日,备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甘甜的南水一路北上,润泽了燕赵大地。两年多来,南水在保障生活用水、修复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工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电动公交

    2016年,在银隆新能源邯郸产业园,一批新能源纯电动大巴正在做投放市场前的最后检测。

    近年来,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根据有关规划,到2020年河北将形成50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在全省建设充电站1000座,充电桩10万个。

    >>清漳画廊

    2017年5月,清漳河鱼米乡景观带内,农田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形成美丽的“清漳画廊”。

    2016年以来,涉县立足山区特色优势,充分挖掘本地独有的自然生态、特色农业和红色文化资源,以清漳河为轴,建设清漳河鱼米乡景观带,倾力打造“中国太行红河谷”。

    五年来,河北省在农村重点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建设环境美、生态美、产业美、精神美的四美乡村,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脱贫攻坚 携手奔小康

    又是一个金秋。阜平县设施大棚内的香菇,采了一茬又一茬;内丘县岗底村的苹果,又获得了丰收……沐浴在丰收喜悦中的燕赵大地,又将有一批贫困群众脱贫。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第二站,就走进了我省阜平县深山区,专门就脱贫攻坚考察调研。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的叮嘱,饱含着他对困难群众最深的牵挂,也融进了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深的思考。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河北以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为主战场,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努力让全省人民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精准扶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各地开展贫困户和低保户精准识别,为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奠定基础。

    精准脱贫,更要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我省派出2万多名驻村干部,分赴全省最贫困的乡村定点帮扶,不脱贫就不脱钩。

    科学决策,42个扶贫专件陆续出台;加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成倍增长;强化保障,低保线与扶贫线双线合一……

    在喜迎十九大的美丽时节,在奔赴小康的道路上,河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

    >>牧场里的好日子

    9月的察北秋高气爽,51岁的刘丙成额头却是一层细汗。他挥动草耙,扬起草料,悉心饲喂牧场里的小牛犊。

    往年这时,地里的莜麦一收,卖上一万多元,就是全家三口人一年的主要收入。为贴补家用,他还要到北京打一冬天的零工。

    今年,刘丙成不用外出打工了。集“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生产加工”产业一体化的旗帜乳业,在察北的现代化工厂配套有大规模奶牛牧场,刘丙成成了牧场的犊牛饲养员。

    旗帜乳业奶粉工厂现有员工700多人,70%以上是贫困户。“活儿不复杂,年收入却接近4万元。”刘丙成他们,感到好日子越来越近了。

    >>骆驼湾

    2017年8月,远眺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群山环抱,绿意盎然,美景如画。

    党的十八大后仅40多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的我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共商脱贫之策。在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总书记鼓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5年间,20多万阜平干部群众汗水和泥,苦干实干,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牢记总书记重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奏响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燕赵壮歌。

    >>科技扶贫

    2016年10月,内丘县岗底村,李保国生前潜心指导的标准化科学种植的岗底苹果,喜获丰收。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山,带动10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称他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的紧密融合,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驻村帮扶

    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党员干部是“领头雁”,全省2万余名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认真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建立了五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2017年6月21日,驻阜平县长角村扶贫工作组帮村民送孩子上学,并鼓励孩子们将来走出大山去上大学。

    >>光伏扶贫

    2017年7月26日,任县西马河桥村贫困户孙仁仓在擦拭自家房顶上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板。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新路,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针对困难群体开展长期持续帮扶,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今,在我省贫困地区,很多农户的屋顶、废弃的宅基地上都“种”着不用浇水、收益有保障的“庄稼”———光伏发电站。

    >>教育扶贫

    2016年10月,赞皇县第二中学七年级78班的学生们在标准化操场上快乐奔跑。他们中,很多学生是根据赞皇县的教育扶贫政策,走出大山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山里娃。

    几年来,赞皇县累计转移安置学生10390名,其中赞皇县第二中学对山区5个乡镇的贫困生每人每年发放2400元的生活补贴和平均450元的交通补贴。赞皇县职教中心所有学生学费免交,山区贫困学生每年领取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近年来,我省“三免一助”资助范围扩大到省内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惠及贫困学生4.46万人。

    >>平泉蘑菇

    2016年5月12日,平泉一家工厂化杏鲍菇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采摘杏鲍菇。

    平泉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建成10亩以上农业标准化园区2455个,流转土地17万亩。形成了食用菌、设施蔬菜、经果林等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其中食用菌、山杏产业基地规模全国领先。小蘑菇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顶梁柱”。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从业人数达12万,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我省重点培育特色农业、家庭手工业等多个扶贫新产业新业态,仅去年一年就带动130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京津对口帮扶

    2016年6月,在滦平京承合作示范园区,技术人员穿着防护服在无菌作业区观察幼肉鸡的生长。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京津两市对口帮扶河北省张承环京津相关地区工作方案》要求,2016年至2020年,北京市、天津市对我省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相关县区开展对口帮扶。其中,北京市13个区对口帮扶张承保三市16个县区,天津市5个区对口帮扶承德市5个县。

    策划/张许峰 姜 艳 朱艳冰

    视觉/展茂光 王戬芬 褚 林

    撰稿/董立龙 袁伟华 白 云

    编辑/王思达 白 云 周聪聪

    图片/贾恒 赵威 赵永辉 陈建宇 田瑞夫 史晟全 王慧 陈童 陈雷 宋杰 张东 马武山 吴宏道 金良快 邢广利 朱旭东 王慧娟 张楠

    责任编辑:高小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