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献县:大喇叭44年广播“小屯故事”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10-20 17:33:46
    语音播报

    献县:大喇叭44年广播“小屯故事”

    陈桂菊正在广播。

    “同志们请注意,今天我广播的内容有三项:一是红白喜事和开业庆典禁放鞭炮;二是大街上晾晒粮食不准设置障碍物;三是学习一下党章里面的‘党员的义务’。为了环保和节约,县城已禁放鞭炮。咱们村是全国文明村,虽然离县城远,也要带头禁放鞭炮。经村两委商议,以后再有红白喜事包括开业庆典,一律不准燃放鞭炮,希望每家每户遵照执行……”每天8时整,沧州市献县河城街镇小屯村广播员陈桂菊便会开始她的第一遍广播。陈桂菊是小屯村第三任广播员,小屯村的广播喇叭从1973年至今已经广播了44年,积累下的广播稿记录了小屯村数十年的变化,也成为国家数十年发展变化的缩影。

    亲自撰写广播稿,稿子攒了一铁皮柜

    小屯村村主任赵夫雪回忆,1973年,他高中毕业后,当起了村里的团支书、民兵连文书,专门负责村里的宣传工作,村干部把“广播喇叭”的事也交给了他。当上村里的广播员,赵夫雪既激动又感到责任重大。为做好每天的广播,最初,他请教村干部,后来亲自撰写广播稿,有时摘抄报纸上的新闻稿,更多的时候是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广播。

    从1973年到2003年前后,赵夫雪30年坚持自己撰写广播稿,每天早晚广播两次,逢年过节外出回来的人多,还要多广播几次。赵夫雪担任了村干部后事务繁多,就把广播喇叭的事交给了村民张文乐。张文乐广播了七八年后,陈桂菊接任广播员。无论谁广播,都会亲自撰写并保存起广播稿。如今,小屯村的广播稿攒了一铁皮柜。

    赵夫雪说,广播稿是小屯村历史的见证,也是国家40多年变化的缩影。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方兴未艾,小屯村大喇叭广播的内容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赵夫雪翻着1985年的一篇广播稿说,那时候村里号召大伙养鸡、种植枣树,小屯村的蛋鸡在全县都很有名气。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小屯村党支部鼓励村民经商办企业,广播的内容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主,有时候还广播有关市场行情的信息。进入21世纪以来,小屯村富裕起来,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富裕村、文明村,广播内容为国家方针政策、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信息等。

    “无论广播了多少年,每天广播的内容很少有重样的。”赵夫雪说,小屯村村民养成了听大喇叭广播的习惯,即便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手机上网这么普遍,但小屯村的喇叭一响,忙碌的人们还是会停下手中的活儿,“竖”起耳朵听一听。孙福如老人今年83岁,听了几十年广播,每天都能感受到小屯村的变化,特别是年终开大会时村民们争先恐后为村里的公益事业捐款出力,他深受感动。前些年,孙福如半夜里主动到村里大街上打扫卫生。他说,自己受广播喇叭的影响,也愿意为村里做点儿贡献。如今孙福如老人住进本村的养老院,依旧保持着每天听村里大喇叭广播的习惯。

    小屯村的大喇叭已经广播了44年。

    不怕罚款几千元,就怕摘星喇叭喊

    赵夫雪说,现在小屯村有3000人,人多面广,喇叭个数也得跟上。特别是村里盖了几栋新区楼房后,为了广播喇叭全覆盖,村里安装了12个大喇叭。每天广播时,12个喇叭同时响起,不但小屯村住平房的能听到,住楼房的也能听到,就连周边的西阁村、东八册屯村等村庄也都能听到。

    赵夫雪说,村里有专职广播员,村干部一般不在广播里“插言”,除非有重大事项,村干部才在喇叭里喊一通。“但如果村党支部书记贾培山在喇叭里广播,那肯定是全村的头等大事。”赵夫雪说。

    小屯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玉升说,小屯村人人重视荣誉,特别重视“星级文明户”的小牌子,如果谁家在喇叭里被点了名,谁家的牌子被摘了,那是非常丢人的事。如今,小屯村有句俗话:“不怕罚款几千元,就怕摘星喇叭喊。”李玉升说,小屯村正面典型非常多,几乎每月都要表扬几个先进人物。但也有极少数“后进”的,村干部不客气,就在喇叭里点名道姓批评,这家就得为此摘掉文明星级的小牌子,会羞臊得好几天不好意思出门。

    小屯村党支部书记贾培山曾讲过一个小故事。

    有个外村人到小屯村卖货,不慎丢失了一件货物,找来找去没找到,无奈向村党支部求助。贾培山在喇叭里一喊,说,“如果谁昧下人家的货物,小屯村人就不承认你是本村人。”有个妇女捡到了那件货物,听见喇叭里的喊声,就赶紧给人家送去了。那个外村人感动地说:“这要是在别的村,我都没心思找回来。在小屯村,喇叭一广播就管用!我服了!”

    小屯村44年积累的广播稿。

    听着“小屯故事”长大,听着致富信息发家

    四十多年来,小屯村三任广播员接力广播,谁也不懈怠,广播的内容无论怎么变化,都以村内的事务和先进典型为主,每天都在讲“小屯故事”。赵夫雪说,多年来,小屯村发生过多个产生很大影响的大事,如“百辆轿车逛县城”、张文远义务投资数百万元为村里修建养老院、小屯村建起全县首座电梯楼房、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火化并实行骨灰集中存放等,很多典型都是通过村里的喇叭广播出去的。

    “广播喇叭教育了村民、影响了村民,好人‘辐射’了村民,好事带动了村民,国家政策靠广播喇叭传播深入人心,致富信息靠广播喇叭入脑入心,村规民约靠广播喇叭来规范。我们觉得在现在的形势下,广播喇叭不但不能削弱,还要加强。村两委需要广播喇叭,村民也需要广播喇叭。”赵夫雪认真地说。

    孙金秀是河城街镇的一名教师,她的婆家和娘家都在小屯村。孙金秀说,她家就在老村部附近,那里有一个大喇叭,每天早晚都会广播新鲜事儿。“我最爱听赵夫雪主任的广播,声情并茂,说的虽然是家乡话,但亲切幽默,听后深受教育。广播对我以后的上学和工作都有很多帮助。”孙金秀感慨地说,虽然她现在县城居住,但周末或节日回家,特意早去晚回。“为的就是听听村里的广播喇叭,熟悉的乡音最亲切。”

    王丙华是村干部,也是小屯村先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之一。他说自己听村里的广播喇叭几十年,一直没有听够。“我从农业转型工业,就是村里的喇叭告诉我的。”王丙华笑着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喇叭广播说国家鼓励经商办企业,还分析了小屯村的现状。“有的人还对广播喇叭里的说法半信半疑,我就相信了,先干再说,结果成功了。还是村里大喇叭对我帮助大,现在我还坚持每天听听村里的大喇叭。”

    翻阅小屯村几十年积累下的广播稿,很多已经泛黄,虽然字迹不同,但都写得非常认真。在广播稿中,称呼从最初的“社员们”到“乡亲们”,再到“父老乡亲们”“村民们”“同志们”“企业家同志们”以及现在的“帅哥们”等,几十年间称呼的变化反映了时代进步与当时的语言特征。

    为表彰小屯村广播稿等档案资料保存服务完善,2001年,省档案局授予小屯村“为农村服务工作‘先进档案室’”称号。小屯村党支部书记贾培山说,在小屯村,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无论从事着何种职业还是做多大生意,都对村里的广播喇叭有兴趣,都爱听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党的声音要传播到家家户户,小屯村的喇叭要坚持广播下去,“小屯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通讯员黄金屋、良库、立勋 记者韩泽祥 文/图)

    责任编辑:高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