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 分享
  • 易县博物馆开馆 12月6日500多件文物与公众见面

    来源:燕赵晚报 2017-12-07 12:41:26
    语音播报

    易县博物馆开馆 12月6日500多件文物与公众见面

    易县博物馆开馆 燕文化引人注目

    昨日500多件文物与公众见面

    “易水长歌”带你穿越8000年历史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复制)。

    燕国钱币。

    战国时期燕国瓦当。

    清朝皇帝金丝楠木龙凤宝座。

    8000年前的刻陶面具(复制)。

    12月6日上午,历经8个月建设、集中展现易水河畔8000多年历史的易县博物馆开馆。曾列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的北福地遗址出土的,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陶制面具(复制)和500多件文物与公众见面,该馆呈现出来的长达800多年的燕文化以及被列强盗运出境的辽三彩罗汉复原像等引人注目,来自京津冀的数百名文物专家和爱好者参加了开馆仪式。

    易水河畔有8000多年历史

    据了解,易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是联合国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该县承载了8000多年的北福地史前文明、有易氏部族占卜、燕国古都、荆轲刺秦、紫荆关长城、清西陵以及现当代狼牙山五壮士等举世闻名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现在有文化遗存30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其中,该县北福地史前遗址发现成果位列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易县博物馆位于易县县城西2.5公里处的易水文化产业园,建筑为矩形三层单体建筑。该馆总投资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多平方米,展线500多米,共展出文物500余件(套),其中仿制文物9件(套)。陈列以“易水长歌”为主题,采用实物、围板、雕塑、场景复原等形式,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按照易县文化脉络分为先民足迹、燕都风范、郡县之制、雄关福地、气壮山河、追寻梦想、易州流风、易州遗珍等8个展区。还设置有序厅、临时展厅和互动区域。

    博物馆建设从2012年开始谋划,经过馆舍选择、规划编制、大纲撰写、专家评审等前期工作,自2016年10月开始展陈施工,历经8个月建设完成。易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赵合忠表示,易县无论是文物的数量还是品质,在河北省的县市区中都名列前茅,但是一直缺少一个像样的博物馆。这些珍贵的文物尘封在仓库中不见天日。易县的财政并不宽裕,政府斥巨资建设博物馆,是要把它打造成一个爱国文化平台,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热爱自己的家乡。

    我国发现最早的刻陶面具

    在博物馆里的北福地遗址单元记者看到,这里复原了1985年发掘文物的现场。这个遗址位于易县北福地村,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要为新石器时代遗存,是河北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距今约8000年左右。

    在展柜中,展出的是复制的刻陶面具,人脸形状,面部轮廓清晰,双眼镂空,口鼻及胡须线条刚劲有力,顶部和双颊有五个用于穿系的圆孔。

    易县博物馆馆长贾国琳介绍,北福地遗址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遗物近百件。其中陶器里面有不少刻陶假面面具,共有十余件。面具大的与真人面部基本相同,小的10厘米左右。雕刻技法属平面浅浮雕单面雕刻。面具的内容主要为人面,也有猴面、猪面等兽面,造型风格集写实、象征、装饰于一体,为史前原始艺术的精品。这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在我国同时期遗址中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史前宗教或巫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燕文化:河北文化的DNA

    河北素以燕赵为名,燕文化是河北文化最重要的DNA之一。记者在馆内看到,位于二楼的“燕都风范”展厅大气凝重,复原了燕国的夯土城墙。

    从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地建立燕国,至秦灭六国,燕国历四十三世八百余年,战国时期经燕昭王苦心经营,燕国繁盛一时,跻身战国七雄,在易县建成的燕下都作为燕国都城长达300余年,黄金台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等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燕下都遗址在今河北易县县城东南2.5公里处,形状呈长方形,东西约8公里,南北约4-6公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已知发现的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而且遗存丰富,保护较好。

    记者在这里看到了举世罕见的宫门构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这是1966年在燕下都遗址出土的,原件保存在河北博物院,上海世博会上曾作为河北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朋友们展示。”贾馆长告诉记者。虽然只是复制品,但其风采依然。

    在墙上,排列整齐的战国燕国瓦当古朴而精美。这些瓦当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滴水作用,呈半圆形,上面有印模印的装饰花纹。

    辽三彩罗汉像被盗运国外

    易砚是中国名砚,闻名海内外。在易县博物馆展柜中,记者看到了汉代的石黛板,由两块平板和一块研石组成,为本地玉黛石石质,光滑细腻。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易砚。

    记者在二楼看到一尊与真人大小相当的复制罗汉像,容貌逼真、表情生动。据介绍,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组像曾秘藏于易县峨眉寺附近的睒子洞,早年被认为是唐三彩。“后来专家认定属于辽代,其色彩比唐三彩更艳丽。”贾馆长说。

    这组罗汉组像人物容貌逼真,表情生动,衣褶纹饰流畅,塑像手法高超,是中国古代写实主义塑像的杰出作品。上世纪初被列强盗运出境,盗运过程中一些罗汉像不幸摔碎。迄今为止存世的仅有10尊,分别收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顶级博物馆,其艺术价值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杰作。

    在清西陵单元,展出了一对象征着皇权的威严的龙凤宝座,每尊宝座重达200多斤,是用金丝楠木雕制而成,这对宝座来自于崇陵的享殿,是国家二级文物。而绘制于清道光年间的一幅“皇朝一统舆地全图”,上面地名密密麻麻,是目前比较罕见的同时期地图,是国家一级文物。

    此外,博物馆里还再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场景。据了解,目前,该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记者 石英杰 通讯员 冯英华)

    责任编辑:苏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