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唐山师范学院驻围场上三合义村工作组围场扶贫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2-07 15:38:30
    语音播报

    唐山师范学院驻围场上三合义村工作组围场扶贫

    养“脱贫驴”奔致富路

    ——记唐山师范学院驻围场上三合义村工作组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陈宝云)寒冬腊月,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上三合义村村民王杰没有闲着,精心照顾驴舍里的几十头驴,他盼着驴儿快点长大,卖个好价钱,过几年盖间新房子。

    和王杰一样,再加把劲,让全村脱贫出列,已成为全体村民新年的共同愿望。时间回到2016年的初春,由唐山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郭文利任组长的驻村工作组,来到了上三合义村。

    上三合义村位于围场东部山区,全村共有1180人,其中贫困户194户,人均年收入不足2700元,是国家划定的深度贫困村。这片土地,既不在坝上,又不算坝下,既没有坝上壮美风光带来的旅游资源,又没有坝下平整肥沃的耕地。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耕地较少,劳动力流失,严重缺水等原因,造成全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匮乏,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

    经过反复探讨研究,工作组最终达成共识,要积极宣传,广泛动员,扎实工作,循序渐进,带动村民改变固有思路。

    很快,工作组筹措了社会帮扶资金35万元,用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开展公益活动。他们在村里设立专项基金,表彰村民先进典型;为村内125户贫困户、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发放了大米、面粉等;帮助村委会更换了门窗,给村里硬化了路面、绘制了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在主路新装置了22盏路灯……这些变化让村民们看到了驻村工作组帮扶的诚意。

    了解到村民“一没技术二没钱”的现状,工作组向村民耐心讲解在村中发展养驴产业的可行性。“驴从驴皮到驴肉,浑身都是宝。围场水好、空气好、植被好,在这样生态条件下养殖出的驴,市场竞争力强。”郭文利说,他们还根据村里实际,琢磨出“1+1+X”发展新模式,即一个有活力的党支部+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平台+所有致力于提升自身生活水平的村民。

    为了给村民吃定心丸,郭文利促成唐山一家农业养殖公司与村里的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由该公司无偿出资35万元为合作社购买幼驴50头,由12户贫困户分户养殖。合作社提供饲料配方、技术支持、运营销售“一条龙”服务,成驴由该公司以市场价保价回收,合作社按5%的比例提取成驴销售分成,在实现贫困户零成本投入、零距离就业、零风险经营的同时,保证了村集体稳定增收。

    过了大半辈子紧日子的王杰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联络了另外4户村民,一起加入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养起第一批21头毛驴。“2016年,靠养驴,我挣了6万多元,已经脱贫出列了!”王杰说,如今他养驴规模已扩大到70头,2017年收入突破10万元,2018年,将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以上,届时全村养驴数量将超过300头,可帮助村集体增加8万元收入。

    责任编辑:李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