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定州:文明新风遍城乡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3-30 09:59:37
    语音播报

    定州:文明新风遍城乡

    文明新风遍城乡

    ——定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纪实

    □通讯员 程文昭 聂资滨

    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多了……近年来,定州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建章立制、典型引领等措施,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逐步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村民素养和乡风文明。

    寓教于乐,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50岁的吴二勇是杨家庄乡吴羊平村文艺队的骨干。春节期间,他每天都忙着排练、表演。“文艺表演一场接一场,可忙了!”加入村文艺队以来,吴二勇每个春节过得都很充实,“参加文艺队陶冶情操,再也不像以前一样闲着没事打麻将了。”

    春节期间,该市文广新局组织了“我们的中国梦”移风易俗文化进万家活动,举办乡镇文化活动200余场,送戏下乡28场,惠及群众18万余人次。各乡镇(街道办)、村街社区也通过开展文艺汇演、书画展、字谜灯会、经典诵读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倡导移风易俗。

    近年来,该市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构建了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目前,全市建成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8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486家农村书屋,农村文艺队伍500余支,文艺骨干3000余人,年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470余场次。彩色周末、群众说唱演家乡、戏曲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该市还组织乡镇文化站干部、农村文艺骨干,参加市委宣传部、市文化馆和市文联举办的各项专题培训。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指导社会文艺团队和乡村文化能人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

    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文化的内生动力得以充分发挥,如春风细雨润泽着群众的心田。一大批由基层群众自编自演的优秀文艺作品,带给村民欢乐,陶冶村民情操,营造着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新风尚。

    创新载体,大力培树典型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走进定州市明月店镇赵家洼村李青家的小院里,鹅卵石铺设的小路,充满意境的小亭子,都让人耳目一新。眼下,定州市许多乡村庭院都成了风景。

    该市妇联以典型带动、全面发动的方式,按照“人美、室美、院美、厨厕美、村庄美”的五美标准,在全市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选活动,以培育干净整洁的生活新风。定州市妇联主席范会旗介绍说,“村里推选、乡镇评选,最后全市还要进行一次评选表彰。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全市妇女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的积极性。”

    去年,该市培树美丽庭院建设示范村55个。目前,全市五星级美丽庭院达到了20%以上,三星级以上美丽庭院达到了50%以上。

    为培育文明新风,定州大力选树各种典型,广泛开展文明村、定州好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如今,该市10人登上中国好人榜,1人获评河北省道德模范,16人入选河北好人,600多人被授予定州市级道德模范,330多人被评为定州好人。

    该市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导向作用,将他们的事迹编写成书籍,编排成文艺节目,制作成影视作品进行大力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让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建章立制,上下齐抓共管

    春节前,开元镇东念自疃村村民张淑芳为儿子办喜事,“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参与下,原本要办40多桌的酒席缩减到了十几桌,以前的‘八大碗’也换成了普通的杂烩菜,费用比以前节省了40%左右。”张淑芳说。

    近年来,定州市把推动移风易俗,反对婚丧大操大办等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市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婚丧事宜办理标准,向全市印发了《移风易俗倡议书》。全市25个乡镇(街道办)、531个村(社区),全部按程序选举产生了相应的红白理事会。其中,村级红白理事会不但明确了当地红白事操办规范,还介入其中,提供全过程、一条龙服务,从而有效刹住了铺张之风。

    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孝老敬亲在定州渐成风尚。据定州市红白理事会统计,全市每年大约举办喜事1万例、白事7800例,较之以前,总计每年可节省费用约1.4亿元。

    “红白理事会不仅仅是要刹住铺张浪费之风,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红白事大操大办的传统观念。”定州市红白理事会会长刘向伟介绍说。

    责任编辑:张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