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调查|8年,“庄里”夜经济渐成气候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5-03 07:30:30
    语音播报

    调查|8年,“庄里”夜经济渐成气候

    夜间的文艺活动演出让市民生活更加丰富。记者张昊摄

    [阅读提示]

    4月的石家庄,尽管还在暖暖冷冷中徘徊,但夏天眼看是要来了。

    4月15日,石家庄市政府在北国商城启动了2018年的夜经济建设工作。

    华灯初上,从写字楼里涌出来的年轻人,和饭后寻找休闲场所的市民,一股脑扎进省会各家商业综合体以及商业街。

    曾经,外地人会笑话这座城:晚8时之后的石家庄,就进入了“深睡眠”。如今,石家庄的夜经济被呼唤起来,并爆发出蓬勃而旺盛的消费力。

    这得益于石家庄8年的夜经济推行之旅。

    8年推进,为石家庄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为推动省会“双创双服”提供了新支撑。

    4月29日晚,市民在省会庄里街享受假期夜晚的休闲时光。记者张昊摄

    从“深睡眠”到第三出行高峰

    4月21日21时,从石家庄勒泰UME影城看完《头号玩家》,王栋兴奋地就电影剧情和女友交流,并准备到勒泰东侧的庄里街解决“五脏庙”的问题。

    这个时间段的庄里街,一片灯火辉煌,食客们散坐在大小饭馆,连门口的揽客小哥也看不出丝毫倦意。毕竟,和白天的消费高峰比,夜晚又将是商家的另一波盈利潮,谁肯和生意过不去。

    勒泰商圈的天府小吃也因为川味特色,食客穿梭。这家店2016年9月开业,2017年5月就瞅准时机开设了夜宵。“原来22时闭店,我们自动延时到23时甚至24时,人气需要养啊。”该店经理郝瑞琪从楼上朝庄里街望去。

    这条近两年兴起的商业街,一楼的商家和三四楼的商家相互衬托,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餐饮业集聚。“我们有过一晚3个小时流水过3000元的纪录,这对于小吃来说,是很不错的成绩,这说明庄里的夜生活消费潜力还是有的。”郝瑞琪说。

    8年前,外地人还会笑话这座城:晚8时之后的石家庄,就进入了“深睡眠”。如今,每天晚9时的第三个出行高峰已经形成,商场的夜间消费已占其全天营业额的两成。

    这个过程,石家庄市商务局有关工作人员印象深刻。

    2011年,石家庄市开始发展夜经济。

    “当时我们搞了一个调研,有群众就反映,晚上不是不想出门,是出来没地方去。到处黑漆漆一片,去哪都不方便,除非搞对象,要不然你说出来干吗?”这位负责人回忆,当时的调查数据中,19时闭店是商家常态,20时闭店算是比较晚的,几家在21时左右闭店的大商场,可以说是石家庄当时夜经济“最后的门面”。

    这和石家庄的气候条件不无关系。

    郝瑞琪是餐饮业的老人,多次到成都、重庆等地观摩学习,“咱北方冬天的夜晚又冷又长,春秋也不是很暖和,仅仅夏季几个月很难培养出市民晚上外出的消费习惯。和南方城市比,在饮食特色和气候条件上,都没有基础。”

    当时曾有人调侃,过了21时,石家庄满市区也找不到一家开门营业的饭店,“也就KTV还能看见灯”。

    为此,石家庄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30多个单位组成的夜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石家庄市商务局。

    “当时也是边摸索边嘀咕。”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记得,当初为发展夜经济,石家庄市商务局组织各区商务部门,逐个商家包片到人,发动了二环以里近3000家商户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抵触情绪很大啊。商户问,我电费谁出,人员工资谁出?”

    为此,省市两级财政一度拿出7200多万元来扶植刚刚起步的夜经济,主要用来补贴商家电费。

    即使如此,部分商家并不买账。

    石家庄勒泰市场营销副总经理陈文念说,几年前庄里街50多户商家对延时营业并不理解,还需要商场做工作协调。而在市商务局工作人员的记忆里,2011年夜经济推出之初,他们天天晚上加班,任务就是逛商场,“虽然商家配合延长了闭店时间,但晚上去看,很多时候却是售货员比顾客多……”

    商场抱怨,大商场延长一小时闭店,电费就不是个小数目。市政府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协调电力部门,以石家庄为主要试点,落实有关政策,当时使商家电费支出降低0.2元/千瓦时左右。2015年年底,政策全面落实,商业企业的电费支出进一步降低。

    顾客抱怨,商场关门晚,稍不留神就错过末班车,回家都麻烦。领导小组为此又协调了公交公司,先后5次对104条(次)公交线路进行了延时。部分末车收车时间已经延至23:40至00:30,保持了与市区各大商圈及特色街区营业时间的同步。

    也有群众反映,饭后想到公园溜达一圈,可里面灯关得早,黑乎乎一片不敢去;想去体育馆锻炼,可人家已经下班了……

    通过不断协调,如今,这些问题不断得以解决,石家庄的夜晚终于一点点亮了起来。

    “勒泰仅用了两年,就实现了夜间延时营业盈利。”而现在,以郝瑞琪为代表的商户们已经主动在商场延时的基础上再延时,陈文念说,“这说明顾客多,商家有的赚。”

    “2011年、2012年,夜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差不多是半个月就要开一次会,协调的问题多,大事小事都要分配到具体部门解决。现在基本上是半年一碰头,从政府主导开始变为政府服务。”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说。

    “断奶是必须的,政府搭好了台子,戏还是要由商家来主唱。有钱赚,你不让它延时营业,它自己会延下去。”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说。

    夜间出来消费的市民。记者张昊摄

    从吃购为主到全面开花

    4月23日22时,翟营大街夜市已经进入尾声,附近高校的学生们陆续从烤串、麻辣烫、臭豆腐摊前离开,热闹了几个小时的夜市一条街慢慢安静下来。

    烤串摊摊主小魏麻利地清理着烤串摊上的残渣,清点了下装零钱的盒子,又点开手机看了看零钱入账,冲身后已经睡眼蒙眬的孩子喊:“这就回家,今儿妈挣了200多(元)呢!”

    22时14分,小魏母子踏上了回家路,而附近万达步行街的小酒吧才刚刚开始上人。在一家有歌手驻场的酒吧里,某器械公司销售经理小杜和北京来的客户正在听歌手唱歌。

    “以前外地来客户只能带着去唱歌,如今可以玩的地方已经有很多了。像现在这个时间段,吃完饭送客户回酒店太早,出去唱歌又太老套,找个小酒吧聊聊业务,正合适。”小杜说。

    陈文念介绍,他们发现,餐饮已经不能单独承担拉动夜间营业额的重任。“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体验,很少有消费者到商家来只为了吃饭,更多是为了满足吃喝玩一条龙的需求。甚至出现了三代人同时出行的家庭式消费,这对夜间消费的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家也一直在寻求突破。”

    小杜和客户走进酒吧的时候,位于中山路的石家庄洪顺曲艺社,则刚刚谢幕。“我们挣扎了多年,终于在夜经济的红利之下,熬过了冬天。”洪顺曲艺社的总经理盛利强感慨。

    2011年创立的洪顺曲艺社,有200多个座位。“头一年,为了培育市场,我们一度送票,即使这样,上座率也不高。”但随着夜经济发展,在解决了吃、购之余,转到文艺消费的群众多了起来,盛利强说,“现在上座率达到六七成没问题。”

    和洪顺曲艺社有类似经历的还有精英剧场。“最惨的时候,台上的演员比观众多,你想象一下我们的压力。”精英剧场经理刘巧茹介绍,精英剧场2012年12月创立,一周演出两次。如今,随着观众增多,票价已比初创时略有提升,却依然能保持稳定的上座率,“这也反映出石家庄市民夜间文艺消费的上涨势头。”

    4月20日,已过21时,依托滹沱河打造的叶子广场,依然人头攒动,小孩子的叫声和划船的水声掺杂在一起,骑着双人自行车的情侣轻声交谈……

    这是石家庄夜经济的新趋势,从吃购为主的夜经济消费,向文化、体育、休闲消费扩散。山前大道生态公园、叶子广场、白鹿温泉等休闲场所,夜间消费渐成气候。

    夜间消费,还解决了过去白天没时间晚上没地方的锻炼需求:市区100多家健身场所,每晚平均客流超过万人;迪卡侬篮球场、超顺足球场等场所需要提前预订。

    这些新的夜经济消费模式,又拉动了上下游不同行业。

    4月24日21时30分,刚在中山路南小街放下两名乘客的的哥马师傅,把空车牌子翻起来没20秒,就看到了路边三拨招手的乘客。马师傅最喜欢周末夜班。

    而郝瑞琪的店里,最近不断有旅行社找上门来协商,“希望我们的夜宵能接下夜间抵达石家庄的旅游团配餐。你看,只要打开了门,生意自然就来了。”

    夜经济繁荣之下,石家庄的商业综合体由原来的一家增加到14家;形成了13条经营相对规范,风格不同的商业街区。那是因为商业企业夜间营业收入占到全天的20%左右,每年增长15%以上。

    我们离“不夜城”还有多远

    4月15日,今年的夜经济大幕拉开。

    今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将夜经济建设工作列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双创双服”和市委市政府“4+4”现代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工作。提出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城市活力的新要求。

    几大商业综合体纷纷开展不同的促销活动。其中勒泰的“全城盛宴”从4月21日持续到5月1日,“统计数据还需要等几天,按照去年的经验,日均客流量可达到12万人次,车流量都能达到1万辆左右。”陈文念介绍。

    石家庄的夜经济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同时,和成都、南京等地相比,石家庄的夜经济离形成品牌、真正变身“不夜城”,还有一段距离。

    小酒吧里,小杜摇晃着杯里的咖啡感慨,“说起成都大家知道宽窄巷子,说起南京有夫子庙、秦淮河。可咱们这里还没有这种特色品牌,经营也不够集中。”

    “政府还需要统一规划,搞好顶层设计,适时引导。国外商业街的夜经济,哪怕起初是自发形成的,其后也往往在政府引导之下,形成清晰的规划方案。”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春和认为,打造一街一景,一区域一特色,引入成熟的品牌商家,也会更有利于夜经济开花结果。

    这种引导不仅要体现在商业街区的规划和政策的倾斜吸引上。

    2017年石家庄发行了文化惠民卡,100元含有500元金额,可以到省市13家演出单位直接消费,受益者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商家。“去年用惠民卡来看演出的观众不在少数,这也培养了消费者的购票意识,包括大麦网上的在线销售也一度达到了四成。”刘巧茹介绍。

    文艺演出商家希望类似的惠民惠商政策可以来得更猛烈些。“有文艺爱好者常跟我抱怨,为什么北上广的一些优质剧目石家庄没有?引入一些优质剧目需要商家承担不小的风险,惠民补贴多一些,我们适当拉低票价,能拉动整个文化消费市场,可以和夜经济互相促进。毕竟,对于演出市场来说,夜消费是主要市场。”河北艺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猛说。

    还有,更现实的是进一步提高支撑夜经济消费的软硬件。

    小魏即将收摊的位置,位于翟营大街路东,由于各家摊位常年经营,便道砖透着一种酱油色,脚踩上去也油腻腻的。

    “夜市,也是政府为发展夜经济,活跃市民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有相对数量的消费群体。高端夜经济消费要规划引导,低端的也需要啊。比如说,地摊的上下水能不能统一解决,餐厨垃圾能不能及时清理?规范管理的小细节,也决定着夜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王春和认为。

    有数据显示,2017年,石家庄的犯罪率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22.4%。“人们越来越关心消费、娱乐的质量,治安环境是重要一环,这既代表城市形象,也能为夜经济的繁荣提供有力保障。做好软环境文章,不仅体现在治安上,也要体现在交通状况改善上,要让消费者体验到城市夜间消费安全感和愉悦感。”王春和说。(记者白云)

    ■记者观察

    夜经济带给我们什么

    石家庄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还没有太厚重的历史可供翻阅。

    这里四季分明,冬刺骨、夏酷热、春秋短,适宜季节不长。一个夏季自发培养出“撸串”的消费习惯,会很快被低温卷走。别说消费者,就是商家,在气候和消费特点面前,曾经都没赚夜经济钱的动力和勇气。

    那么,石家庄的夜间消费需求真的没有吗?

    当然有。

    对夜经济的呼唤,一直沸腾在民间。这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增加的一种表现。

    2011年夜经济的开启,改变了庄里人过去吃饭必须只能到饭店,买东西必须只能到商超,看电影必须只能到电影院的割裂的消费模式,形成了到一个商业综合体就能完成绝大部分消费需求的消费新模式。

    夜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几个消遣场所。

    石家庄市夜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对勒泰中心等综合体的调查,夜经济消费中,零售业态占到50%左右,餐饮业态占到30%,休闲娱乐业态占到20%左右。

    受网店的冲击,实体店的零售业出现整体下滑的情况,一些店铺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直接波及一批售货员。过去,靠白天的销售额就能带来利润的零售,逐步失去阵地,而夜经济带来的机会,使夜间销售市场找到了新的蛋糕,甚至带来了新的就业。

    新的消费模式下,夜经济还促使商家转变了思路,北国商城、万达广场、勒泰中心、苏宁广场等大型企业都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家电节、网络购物秒杀、线上线下同价等活动。各企业都实现了线上支付,国大36524便利店开展了“网订店取”等方式。夜经济的发展,有力助推了电子商务交易,2017年上半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8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5%。

    势头上扬的休闲娱乐业态中的文艺演出部分,直接提高了市民的欣赏水平,也提升了本土演员的演艺水平。一直被认为“土”的石家庄,能引来和欣赏《大河之舞》这样的舶来艺术,也有了可圈可点的原创文艺演出,还有了更多的本地受追捧的演艺人员。

    2016年,精英剧场主创演出的《德云风云》参加了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栏目,当场获全票通过,一度进入前20名。

    因夜间消费对灯光需求较高,石家庄还亮化了580座楼宇,增加了4800公顷的绿化,2011年“走”上街头的110个110警务站,也无形中为夜经济需要更好的治安环境助一臂之力。

    软硬件的提升,拉动的不仅仅是经济,城市的品位也跟着拔高。24小时书店也第一次在这座城市里驻足,24小时咖啡馆也多家落地生根。

    街头的扎啤和烤串,让人尽情喧嚣;书店里的文字和墨香,使人流连忘返;戏剧相声、桨声灯影,也正一点点走进我们的夜生活。你可以因为高兴事儿,和朋友在灯火璀璨的闹市喝一杯,也可以因为长夜难眠在书店读一个通宵,也可以选择甚至开创更新的浪漫……

    我们期待,石家庄的夜晚,早日形成自己的韵味。(文/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