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抓住关键技术创新 推动节水小麦发展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6-12 15:01:07
    语音播报

    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抓住关键技术创新 推动节水小麦发展

    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抓住关键技术创新,推动节水小麦发展。近年来,他们选育出的衡观35、衡4399、衡0628、衡S29、衡4444等一批具有突出“节水丰产、抗逆广适”特点的小麦品种,正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节水30亿立方米。

    成绩是如何实现的?

    作为国家和河北省节水小麦鉴定的唯一单位、黄淮北片抗旱鉴定单位,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通过大量种质资源研究,明确了节水小麦株叶根发育动态,解析了节水特性的生理遗传基础,形成抗旱节水性鉴定指标体系,创新形成了小麦节水性鉴定评价标准。同时,科研人员利用鉴定指标体系,对数千份种质资源、品种实现了有效筛选。鉴选的28个节水小麦品种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节水小麦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形成的抗旱鉴定方法研究实现了一个核心、两个环境、三个水分、四个层面、五个时期。即围绕节水指数或抗旱指数核心指标评价品种节水和抗旱性;在模拟干旱和自然鉴定两种环境下同时鉴定;在足水、节水和全生育期干旱三个水分处理下鉴评;可调查产量、农艺、生理、生化四个层面的性状;可在萌发期、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全生育期五个时期进行评价。

    他们还利用旱棚实现了“三精、两防、一控”,保证鉴定结果准确性。三精是精确控制灌溉水量、精确测定土壤水量、精确测定渗漏水量。两防是防止降雨干扰、地下水干扰。一控是控制土壤含盐量,降低次生盐渍化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此外,在节水小麦选育研究方面,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自主创新形成了“水旱交替定向培育综合选择技术”(发明专利ZL201110036185.8)、抗热指数方法、节水及抗旱指数鉴定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利用,“九五”以来,他们培育出衡麦系列品种23个,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累计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节水30亿立方米。他们选育的衡观35、衡4399、衡0628、衡S29、衡4444等一批具有突出“节水丰产、抗逆广适”特点的小麦品种,正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其中衡4399于2016年晋升为河北省冀中南区试对照品种,衡观35在冀、鲁、豫、皖、苏、陕、晋、津、鄂等九省(市)推广应用。获小麦新品种保护权8项,获发明专利2项,以衡观35为代表的系列节水品种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成果8项,为节水小麦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新审定的两个节水品种衡9966和衡H1401,具有较好推广潜力。

    这些节水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并配合实施良种良法技术,实现了小麦少浇一次水、每亩节水30立方米以上,为华北漏斗区节水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动力。

    (赵红梅)

    责任编辑:谭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