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奋斗者之歌|李德:环卫工也能成“大工匠”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6-21 07:36:26
    语音播报

    奋斗者之歌|李德:环卫工也能成“大工匠”

    环卫工也能成为“大工匠”

    ——记沧州市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李德

    李德在改装全天候扫路车。(资料片)沧州运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5月,中组部组织的“大国工匠”研修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开班。作为我国环卫工人中首位被列入“大国工匠”的高技能人才专家,沧州市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李德参加了研修。

    36年来,李德扎根环卫一线,刻苦钻研,技术革新达到106项,获得9项国家专利,成功改造20多辆环卫车,直接为国家节约改装资金数百万元。“只要把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创新,环卫工也能成为‘大工匠’!”李德说。

    创新路上的“排头兵”

    “全天候扫路车上再加一个装置,用起来可能更省力,先上这个零件试试……”6月14日一早,李德又早早来到环卫站维修车间,捣鼓那些熟悉的车辆零件。

    1982年,20岁的李德进入环卫系统,在市区解放路上扫大街。一些人的异样目光让他感受到压力,也激励着他一定要在这个行业扎根,干出个样来。

    1985年,李德进入运河区环卫局维修车间工作,开始接触环卫车辆。“当时变速箱拆装不方便,四五个大小伙子抬着都吃力。”李德萌生了自制一些简单小工具的想法,靠着一股子冲劲,他钻研出变速箱绞车,实现了一人轻松拆装。从那时起,创新的种子就在李德的心里扎下了根。

    2004年,沧州市运河区成立公厕管理站,李德当上站长。在一次检查工作时,李德发现,工人在清理旱厕时提着粪桶,蹭得满身脏臭,他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工人们告别肩背、手提粪桶的现状。

    他开始钻研小型粪便机械作业车。两个多月,李德画了1000多张图纸,经过不断摸索,一辆既美观又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小型粪便作业车问世了。如今,工人只需按动操作阀门,就可以轻松完成粪便从清掏到倾倒的全过程。

    看到工人们疏通下水道手上磨出了泡,李德发明了“多功能高压冲洗车”,既能疏通管道,又能洒水、冲洗;有的厕所位于平房区,小型吸污车进不去,每次都得靠几十米长的管子吸污,他受电力部门电线绞盘的启发,发明了手摇绞盘;看到环卫工开着小型吸污车,冬冷夏热太受罪,经过沟通,汽车制造商按照李德提出的技术参数制造了底盘,成功升级小型吸污车,不仅有空调,外形也更美观……

    工作岗位上的“拼命三郎”

    在运河区环卫局采访,大伙都说,李德是一个“拼命三郎”。

    小型吸污车是李德拿到的第一个国家专利。为此,李德差点把命搭上。

    在既没有样车也没有资料的情况下,李德全凭摸索尝试。连续半个多月,他几乎每晚都睡不着,脑子里全是小型吸污车的图纸。强压之下,他在工作中心脏病突然发作,同事叫了救护车送他到医院。抢救成功后,李德又接受了手术治疗。医生特意叮嘱李德:这是先天性的心肌肥厚,必须静养,半年内不能干累活儿,更不能着急、生气……而他,住院一星期,回家休息了一星期,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几年前,沧州市环卫局购置了8辆60万元一台的路面吸尘车,可由于城区路面时有不平,造成吸尘装置倾斜,出现扬尘现象,吸尘车面临报废。李德得知后,经过再三分析吸尘车构造和原理,提出了解决方案,反馈给吸尘车厂家。很快,厂家一位空气动力学的高级工程师给李德回信告知,“这套方案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落地至少需要上千万的科研经费和两年多的论证。”

    时间不等人,李德只好自己改造。制造零件没有模具,他就手工对一些异形件进行切割打磨;各个连接系统不熟悉,他就对照原车一点点摸索。每天早上5时来,晚上10时以后才走,一连两个多月,愣是“破译”了整套技术,只花了几万元,就对吸尘车成功进行了改装。

    工匠精神的“传承人”

    这些年,李德有几次机会可以离开环卫行业:有单位看中他的能力要将他调走;南方厂家看中他的才干,想让他去做技术指导,待遇从高从优;自幼习武的他屡屡在武术比赛中获奖,被新加坡相关机构看中,想高薪聘他任教……面对这些机会,他却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在环卫一线忘我工作着。

    有人说他傻,荣誉和能力本可以让他换个环境,舒适地生活,他却天天泡在又脏又累的一线;9项国家专利和众多技改成果本可以让他衣食无忧,他却无偿地提供给武汉、北京、南昌、山东等环卫特种车厂家使用……

    “干这工作靠的就是良心,工人们的艰苦环境时刻激发着我的斗志,每当看到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带来工作环境的改善,我就有一种自豪感。”李德说。

    今年4月,李德从运河区公厕管理站调到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担任站长、党支部书记。谈起下一步工作,他信心十足:“现在‘家底’比当初厚多了,但机械作业率只有50%。我正在收集改进措施,利用自己的技能,传承工匠精神,培养更多技能型环卫工人。”(记者张近情、戴绍志)

    记者手记

    用心践行“工匠精神”

    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36年来,李德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牢固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高标准对待工作,坚决杜绝“差不多”现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李德用一颗精益求精的心,积极践行着“工匠精神”,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精髓。(记者戴绍志)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