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植根沃土 传承薪火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8-10 15:44:16
    语音播报

    植根沃土 传承薪火

    小榆林不是一片榆树,是一个村庄。《小榆林纪事》(中华古籍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不是一本散文,也不是一本游记,而是一部村史——衡水深州市榆科镇南、北榆林村的村史。也许是眼界所限,这样内容丰富、大气磅礴的村史,我还是第一次读到。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村发展史。当下,“寻根”是一种时尚,而阅读《小榆林纪事》,不啻一次寻根之旅。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的先辈怎样生活,改革开放之前农村的光景如何,该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景式记叙。特别是近代以来,农村的社会管理、传统文化、生产劳动、生存状况,乃至婚丧嫁娶、村风村貌、生活万象、人情百态……在书中都予以详细记录。它的容量、它的厚度,它极具特色的叙述,只有亲自沉浸书中才能深刻体会。书中的语言生动活泼,不单单是接地气,更是一种地气的凝结。这种地气不是土气,不是农民的局限,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原汁原味的农村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小榆林纪事》就是一部记载与传承中国农耕文化的宝典。

    史书的生命在于真实。全书秉笔直书,力求真实还原历史。该书以时间为线索,以村庄各个发展阶段的真情实况为主轴,从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展现了一个普通平原小村近百年的历史变迁。该书主编谢继忠曾在深州教育战线工作多年,退休之后发挥余热,和志同道合的乡亲一起全身心投入到村史著述工作之中。他们以农民的视角看待历史、书写农民,反映农民的真实心态。比如,对于当年农村搞集体经济,书中既记录了农民对“吃大锅饭”的不满、抱怨,也如实记录了那个年代农村中令人感动的事情。正是由于《小榆林纪事》真实地记载了农村的兴衰变迁,即使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也能够懂得老百姓为什么拥护共产党,为什么赞成改革开放。这也是这本书给人最深刻的启迪。

    发扬乡村文化,弘扬乡村文明是这本书的主线。书中不仅记录了村民收养孤儿、下井救人等积德行善、见义勇为的动人之举,也记录了他们“不以善小而不为”、以恩报德、善事父母、子爱利亲等优秀品质。《小榆林纪事》作为一部村史,所记都是真人真事,叙述中始终坚持一种态度:对于贤者、善者,一律写出名姓,以宣表其人其事;而对于少数不肖者或势不得已而做了错事者,则考虑时代和社会背景,又以劝诫后人为怀,述其事而将名姓隐去,足见村史编撰者的良苦用心。

    《小榆林纪事》体例活泼,为其他村史的编撰提供了典范。全书的编撰既有一定之规,又不拘一格,一切以记载详尽、表达充分为标准。譬如,许多章节在“纪事”之后还有“轶事”,纪事是正式记载,轶事则是补充。可恰恰是这些轶事有人物、有情节、有观点,尤为生动。该书最大的特色是通过故事阐述道理。从燕王扫北的故事到八路军抗日的故事,从勤劳致富的故事到孝老敬亲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让书中的观点更加真实可信,也增加了可读性和吸引力。

    国有国史,村有村史。把历史客观地记录下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记录村史更为不易。读了《小榆林纪事》后,我深深感到编撰一部好的村史,其难度不亚于编撰一部县志。从存史资政的角度来看,县志村史各有千秋。有了《小榆林纪事》这样的村史,若干年后,如果有人想要了解农民的生存状态,想要知道执政者如何管理农民,就可以在《小榆林纪事》中找到答案。

    谢继忠说,全书以发展变化为主旨。我理解这里所说的发展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客观发生的发展变化,二是农民对发展变化的追求。书中对客观变化的记述让人心潮起伏,而农民对发展变化的向往和追求,更让人刻骨铭心。读了这部书,可以真切了解农民的所思所盼,有利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准做好农村工作。

    这样一部全面、系统、详尽记载一个村庄近百年历史的书籍,由退休中学教师谢继忠,带领村中若干志同道合的乡亲,历时六年编撰完成。我敬佩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敬佩他们倾情投入、锲而不舍的精神,敬佩他们殚精竭虑、任劳任怨的付出,更敬佩他们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鲁迅说过:“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有这样一批人在,乡村文明的火炬就会熊熊燃烧。(楼听雨)

    责任编辑:谭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