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 分享
  • 张家口:一个坝上汉子的“土豆梦”(组图)

    来源:新华社 2018-08-17 16:13:09
    语音播报

    张家口:一个坝上汉子的“土豆梦”(组图)

    一个坝上汉子的“土豆梦”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韩筱婧)坝上汉子王登社常说:“和马铃薯结缘,是我的命运。”他用了30多年,从一名基层农业科研人员成长为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弄潮儿”。

    王登社在种植基地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上世纪80年代初,刚毕业的王登社和其他几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坝上农科所。当时其所在课题组承担了中国马铃薯攻关项目的一些方向--包括“品种资源保存、筛选、鉴定”“脱毒马铃薯推广和应用”等。

    “科研成果不能躺着睡觉”的观念在王登社从业之初便扎根心中,影响着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改革开放十几年后,外资对进入中国餐饮市场依然谨慎。1990年,麦当劳第一家中国餐厅开业,选址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深圳。两年后,北京王府井也有了金色“M”招牌。

    餐厅生意火爆,超乎想象,但背后马铃薯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王登社回忆说,麦当劳的招牌薯条在中国并没有合适的加工原料马铃薯。作为全球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每年却要进口5万吨左右的薯条来满足市场需求。

    他介绍,制作薯条的马铃薯要同时满足“长椭圆形、芽眼浅、还原糖含量低、干物质含量高”等诸多条件。中国的大部分马铃薯长于抗旱抗病,但并不符合加工标准。

    其实早在1982年,麦当劳曾调研过中国的优质马铃薯种植地,第二年还把适用于加工薯条的一系列洋品种引入中国,其中就包括在北美地区最常见的薯条加工原料--加拿大品种“夏波蒂”。

    生长阶段的马铃薯继代组培苗。新华社记者韩筱婧摄

    自上世纪90年代初,麦当劳开始从美国派遣马铃薯方面的专家到中国。在业务往来中,王登社的人生第一次跟“老外”有了接触。

    外国专家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极大地震撼了王登社,也激发了他的热情。他观察到,在中国,农民种植农作物不成功,往往缺乏的不是“良种”,而是“良法”。一想到合资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农场操作场景,他便再也不想窝在研究室里,“要到更大的平台做更多的事情”。

    这种“不安分”后来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

    智能马铃薯储存库。新华社记者韩筱婧摄

    1995年,王登社加入位于北京的麦当劳薯条供应商,默默学习、总结着外国团队的“成败得失”。“我当时想,也许可以把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在外国专家的基础上加以一些创新和改变,没准就能成。”

    1999年,王登社找到老东家坝上农科所,创建了自己的试验系统。

    2002年,“夏波蒂”终于在中国大地成功大规模量产,王登社与“夏波蒂”也联系在了一起。

    后来,王登社成立了张家口雪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雪川农业),从马铃薯种业起步,进军国内种薯市场,入驻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

    雪川农业高海拔高隔离种薯基地。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王登社强调,研发将是自家企业永恒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工艺、产品。”

    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国外农产品蜂拥而至。与拥有高度产业化、机械自动化生产条件,掌握先进管理和市场理念的国际巨头相比,处于劣势的中国马铃薯产业亟待实现整个行业水平的跃升。

    2014年,为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马铃薯的加工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雪川农业开始与荷兰爱味客合作开展马铃薯加工项目。双方共同投资6亿多元,安装建设新的法式冷冻薯条生产线和全粉生产线各一条,每小时可加工7.5吨马铃薯。

    “我认为自己是马铃薯产业化的推广者和拓荒者。雪川农业目前正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智能化节水灌溉,走在了全国前列。改革开放40年于我而言,通过改革,中国建立了创新机制和模式;通过开放,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摒弃了小农耕作,真正融入了市场经济。改革激发了创新型环境,开放让我们走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道路,这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就是颠覆性推进。”王登社说。

    同时,雪川农业用“造血”的方法进行精准扶贫,把企业的奋斗精神也注入农民群体的血液之中。

    王登社与当地农民交流,调研扶贫。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这些年,雪川农业在河北省张北县、沽源县、康保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正镶白旗等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先后投资近5亿元,建设了国际标准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与周边地区多家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户签订马铃薯种植回收合同,为2万多个贫困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六七百个当地村民现在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雪川人”,还有4000多人也加入了其临时季节性用工的队伍。

    未来十年,王登社打算带领团队踏踏实实地夯实国内马铃薯市场的基础,为走向国际做足准备。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