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9-14 08:53:50
    语音播报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现代都市型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形态,是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具有都市特征的现代农业,一般指以城市、城市周边及其辐射地带为主,以现代科技、信息和工程技术作支撑,以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标准化为标志,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等多种功能并重且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就其经济功能而言,可以借助和依托城市现代工业技术和装备,应用城市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使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和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各类农副产品的同时,借力城市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等优势,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大流通和大贸易,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促进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

    现代都市型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现代都市型农业除了具有“都市之肺”的生态功能和参与、体验、休闲、娱乐及农事文化教育等社会功能外,其发展中所体现的城乡融合、农旅一体、“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三产”(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先进理念,也非常契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充分利用,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利于装备、技术、销售网络的集成,推动质量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和品牌农业提档升级;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动就业;有利于扩大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城乡融合与农村开放;有利于绿化、美化城乡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现代都市型农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消费前沿等特点,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开创新思路,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新模式,加快推动形成智能化的农业服务支撑体系。

    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现代都市型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类社会资本和新型经营主体会顺应这一趋势,利用都市要素资源优势,不断拓展种植养殖业上下游产业链条,挖掘产业发展新潜力,提高农业附加值,打造农业产、加、销一体的各式(“中央厨房”“从田间到餐桌”等)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确保获取更多的农产品增值收益。同时,观光、旅游、休闲、康养等农业新业态将会加速发展,各类一二三产业融合基地、园区等,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现代都市型农业为现代农业转型注入了新动能。各类高端要素加速聚集不仅是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在客观上为农业加速转型注入了新动能。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对接、工业化改造,将原有资源和生产模式与符合城市资源、消费需求的发展理念重新整合,可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另一方面,工业化、全产业链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日益缺乏对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压力,有效保障了农产品的市场供应,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现代都市型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发展体验型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都市型农业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提升居民休闲消费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参与性,不仅衍生创造出了新的服务型产品,还为传统农产品创造了新的销售途径;通过发展农事体验教育、农业DIY、农业会展等,可推动经营主体转变经营理念,打造新的盈利模式;通过打造优美的田园环境、展示古朴的农耕情调,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服务和农事体验等产业的发展。

    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了智能化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形成。创新是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灵魂。在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过程中,依托城市信息、绿色生产等先进技术手段,立足于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实际需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推动全过程信息化;依托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信息技术团队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农技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应用于各类农业生产主体,这些都将促进智能化农业服务支撑体系的形成。

    以有力有效举措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融合发展理念。城乡融合,是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核心要义。现代都市型农业与城郊型农业有着本质区别。城郊型农业从体制上仍然是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资源只是单向由农村流向城市,更多强调的是郊区农村为城市服务,产业结构单一,重视了农业生产,相对忽视了生态和社会效益。与此相对应,现代都市型农业则是城乡一体的体制结构,城乡烙印淡化,社会资源和福利在城乡之间的分配趋于公平,城乡是互相融合、统筹发展的关系,更多强调的是资源的双向流动,甚至是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在功能上要求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并重,在产业上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鉴于此,我们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把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真正地贯彻到技术装备投入、政府资金扶持、资源要素配置等各个环节,确保现代都市型农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科学制定规划,对接引领乡村振兴。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推动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充分认识现代都市型农业在食品供给、吸纳就业、平衡生态、保护环境、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诸多方面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要高规格、高起点、高站位对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规划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确把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作为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从实际出发,充分借力京津及我省各市科技、人才、信息、市场和资本方面的优势,联动实施农业提升、科技创新、功能拓展、主体创新、质量安全、金融服务、大数据及物联网应用等一批创新创建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集更多创新资源,推动多模式多业态创新发展,努力构建城市与农村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同时,要把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力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及京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深度对接,以有力举措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大限度实现各类要素资源在三地顺畅流通。

    明晰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现代都市型农业。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城市规模,乃至不同的都市圈层,其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如北京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突出生态、展示功能;天津把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和建设区域性健康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基地放在首位;福州、厦门则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和观光休闲农业等。因此,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根据我省目前城市规模及分布情况、农业发展状况,考虑到京津辐射情况以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我省在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总体功能定位上应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兼顾生态、社会、文化和辐射展示功能。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在不同的都市农业圈层、不同的发展区域内各有侧重。如在环首都经济圈及各大城区和城市周边,要以发挥生态、社会功能为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物流农业和研发农业;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各县(市、区),则要以提升经济功能、保障市场供应为主,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在燕山、太行山山区,要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为主,强化林业资源建设和保护,适度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总之,要立足实际、扬长避短,瞄准京津高质量安全食品和休闲消费市场需求,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重点推动我省环京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差异化发展。(穆兴增)

    责任编辑:谭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