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梆子声腔展演】让梆子声腔走得更远唱得更久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0-04 03:23:03
    语音播报

    【梆子声腔展演】让梆子声腔走得更远唱得更久

    让梆子声腔走得更远唱得更久

    ——来自“新时期梆子声腔剧种发展路径”专题研讨会的思考

    【梆子声腔展演】让梆子声腔走得更远唱得更久

    10月3日,众多市民汇聚省会文化广场看戏、拍照,欢度国庆。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设立了博物院广场“戏迷大舞台”和西清公园“戏曲大观园”两个演出分会场,吸引了大批市民在家门口免费看大戏。 记者田瑞夫摄

    □记者 曹 铮

    梆子声腔艺术自山陕之地走向全国几百年以来,不断吸收各地语言特色和民俗特点,形成不同的流派和支系,群众基础深厚,影响深远,广受群众喜爱。近日,在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上,一场关于“新时期梆子声腔剧种发展路径”的专题研讨会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梆子声腔剧种已经走过几百年,如何寻找新路径、培育新受众,成为当下亟需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守特色,寻找变与不变的时代契合点

    从戏曲剧种的形成发展看,语音是区别剧种特点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梆子声腔自来有腔随地改、易地而歌的特点,因而在全国衍生出众多梆子腔剧种,同一个剧种还会再分出不同地区、不同流派。变与不变,一直是梆子声腔的发展秘诀。当下如何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创新,使其拥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成为它发展路径上的一个关键点。

    “很多河北梆子演员觉得京剧好,就学京剧的唱腔,反倒丢失了自己原有的特色。”省剧协原副主席刘仲武梳理梆子声腔的发展历史指出,地方剧种要坚守自己的特色才能立稳根基。

    这一观点得到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艺术中心原副主任张刚的认同。他表示,每一个剧种都是依托当地方言发展起来,方言带有民族感情和地域文化特征,如果戏曲念白都用普通话,无异于抹杀了戏曲艺术的个性化特点。

    “这几年我们创排了《山东汉子》等多部新剧,就是要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反映基层生活,以小见大。在唱腔运用方面,枣梆也曾借鉴其他剧种的唱腔,把好的拿过来用,结果就像贴了一块儿膏药,怎么用都用不好。”山东省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院长张梦龙介绍,近几年该团也在不断探索,此次来石家庄演出的枣梆现代戏《草根大师》的音乐唱腔特点鲜明,在保持原汁原味传统唱腔的同时又赋予其新意,乡音乡情浓郁。

    再创新,兼顾戏曲艺术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

    传承是戏曲艺术的“核”,梆子声腔创新的基础是做好传承。

    山西省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院长白海滨认为,要想让梆子声腔剧种更好地传承传播,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良。近年来该团创排的现代戏对晋剧唱腔进行了创新,比如在一些唱腔设计上突出节奏明快,使其符合现代审美,易传易唱。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是1993年成立的全国首家民营艺术院团,多年来一步步成长为全国民营院团的一面旗帜。“老百姓喜欢什么我们排什么,并且每台戏都要符合时代发展,传播正能量。”该团团长王红丽认为,要做到叫好又叫座,必须兼顾戏曲艺术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双赢。

    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工作多年的李平芳认为,应当在坚守传统底线的基础上,勇于大胆创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宝莲灯》在澳门演出时,采用了文戏用粤剧、武戏用河北梆子的方式,演出效果非常好。”

    传薪火,让现代年轻人爱上传统梆子声腔

    戏曲源于民间,并在民间不断成长发展壮大。教化百姓、传播知识、传递欢乐的特性使其一度成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代言。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走近广大青年群体,让戏曲传承发展薪火相传?

    9月30日起在河北卫视开播的大型戏曲文化纪录片《中国梆子》,运用现代手法拍摄,引入时尚理念,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追片”。参与该片制作的河北广播电视台节目研发部主任朱新认为,在振兴戏曲的道路上,媒介传播的作用很大,让年轻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至关重要。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戏曲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传播和发展机遇。为了让更多年轻人领略到戏曲艺术的魅力,王红丽在手机上注册了短视频APP的账号,上传演出视频,目前粉丝数已达到十万。

    “和豫剧相比,河北梆子因为调门高,很难向大众普及。”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作曲姬君超建议,可以结合男声唱腔的改革,筛选老唱腔,组织词曲专业人士创作适合青少年欣赏、学唱的新唱段。

    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从接触到了解,从喜爱到传承,让戏曲艺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戏曲艺术,戏曲艺术才能薪火相传,走得更远,唱得更久。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