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紧扣时代脉搏 现实题材梆子声腔创作才能魅力无限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0-11 10:55:03
    语音播报

    紧扣时代脉搏 现实题材梆子声腔创作才能魅力无限

    10月10日上午,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曲学院等单位的18位知名专家,以“加强现实题材梆子声腔戏曲创作”主题在石家庄进行研讨。专家们各抒己见,点明当下梆子声腔剧种的现实题材作品存在的问题,为打造更多的现实题材精品剧目“开方拿药”。

    研讨会现场。记者王营摄

    遵循规律,回归艺术本色展现戏曲魅力

    在戏曲界,昆曲被誉为“百戏之师”。而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也则盛赞梆子为“百戏之祖”,称其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他认为,梆子声腔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注重现实题材剧目的创作。“目前,现代戏总体水平距离艺术尚有距离。在创作过程中,应遵循艺术规律,逐渐从偏重宣传向注重艺术本身转变。”马也说。

    马也的观点得到了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冉常建的赞同。他认为,中国戏曲是表意主义戏剧,注重运用歌舞化的程式动作,以意象性的诗化形式,来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但是我发现,很多现实题材的戏曲舞台形象太过生活化,导致艺术性不高,戏曲韵味不足。”他建议,现实题材戏曲作品的创作,不能止步于简单客观再现现实生活,而要坚持表意主义美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将现实生活升华至诗化的境界,充分展现戏曲的艺术魅力。

    坚守传统,运用现代生活元素勇于创新

    “现代戏中,西装领带等服装如何表现出戏曲的神韵呢?”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抛出自己的问题。拥有多年导演经历的李建平认为,程式是戏曲舞台塑造形象的基本语汇,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程式化的自然形态。但自上世纪60年代起,梆子声腔现实题材剧目就遇到了程式难题。“原本程式表现的是古代生活,用来表现现代生活很是尴尬。”他建议,要解决程式难题,既要在古装戏中遵循戏曲的美学要求,展现戏曲的古典美和程式美,也要在现代戏中大胆运用现代生活的新元素,创新表现手法。

    京剧刀马旦出身的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林永娜更关注梆子声腔现实题材中的“做”。豫剧《村官李天成》中,李天成拉板车的表演中,充分运用了滑跪、跪叉、跪蹉等高难度肢体动作,这让林永娜印象深刻。她认为,现实题材梆子声腔戏曲创作与传统剧目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肢体表演与程式的舞台调度上。现实题材戏曲创作中应坚守戏曲传统,避免丢失这些最基本、最宝贵的表演形式。同时,可从传统戏中借鉴表演动作,灵活创新,形成新的规范,增加现实题材戏曲的艺术魅力。

    摆脱同质,把握时代精神展现人文关怀

    梆子声腔的剧目创作成为本次研讨会上较为集中的一个议题。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丁科民认为,目前,我国现实题材梆子声腔剧目创作数量很多,但真正的好剧目却并不多。他提出,现实题材创作应提倡“三个面向”和“三个扎根”,即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扎根传统。

    曾创作出《焦裕禄》《全家福》等豫剧名剧的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姚金成说,现代戏创作要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将所处时代的“变与痛”通过戏曲创作予以深刻表现。

    冉常建教授也认为,现实题材戏曲创作要具有现实关怀、人文关怀,对现代人的人性与情感进行深度思考,让剧中人物的成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发展与变迁的缩影。此外,除了表现英雄事迹外,在创作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时,也要开掘平凡人的生活,展现人民群众在现实中的苦乐悲欢,这应成为现实题材戏曲作品的基本主题。(记者王营)

    责任编辑:高小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