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钩沉|千古悠悠柏人城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1-15 07:07:07
    语音播报

    钩沉|千古悠悠柏人城

    柏人城遗址一角。

    [阅读提示]

    这是一座古城,始建于春秋,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唐朝天宝元年,一场洪水将古城淹没。千古悠悠多少事,就此深埋黄土中。一千多年来,它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大地怀中。

    它,就是屡屡出现在史籍中的“柏人城”。

    如今,从高空俯瞰,柏人城城廓依然清晰可见。这在中国古城遗址中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其保存较好的古城墙,更是成为我国古城遗址中的活化石。

    考古人员在柏人城遗址发掘的探方。

    1

    春秋时期筑城

    据《左传·哀公四年》,齐“国夏伐晋”,“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隆尧县文化学者黄俊里说,这是柏人城见于史书的最早记载。

    黄俊里一直致力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而柏人城,是他投入最多精力的所在。但凡有空,他就会到柏人城遗址走上一走,触摸跃动千年的文化脉搏。

    柏人城遗址地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山前平原交接处,依山傍水,土地肥沃。

    这座古城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黄俊里说,柏人城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尧初到此地,在林中熟悉、观察地形时,偶遇一位长者,自称是尧的父亲喾的老师,名叫柏招,柏招看尧生相奇异,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世之主,将一幅珍贵的河图送给了尧,并传授图中奥妙和运用之法。尧非常感动,思索之余,柏招忽然不见了。尧朝天长拜之后,就按照河图指示,在这一带选建都城。尧在柏人城聚族而居,历夏商而不衰。

    再有,《本草纲目》里说,“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盖阴木而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者,西方也。”《六书精蕴》云:“柏者,木之有贞德者。”也就是说,古时常以柏比喻贤德之士。柏人城,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有贤德之人居住之地。

    现在,柏人城遗址周边仍有不少地名带有“柏”字,如柏乡、柏舍、柏(白)木等等,皆散布尧山脚下。

    据隆尧县1999年修订出版的《唐山县志》(金太宗完颜晟时期,隆尧称唐山)记,《帝王世纪》《城冢记》《大明一统志》皆云:“柏仁(人)城,尧封唐侯所都之地。”

    此外,《唐山县志》提到柏人城时写道:“春秋襄王十七年,纪侯毁于邢,并于纪,遂属纪。”“二十八年晋文公伐纪取邢,又属晋邑,乃为柏人。”按照这种说法,柏人城至少已有2600年历史了。

    史前的柏人古城早已毁无踪迹,那么,现存的柏人城遗址是否是春秋所筑?

    据了解,2013年,柏人城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文物管理处和隆尧县文保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对柏人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这座古老城池遗址进行发掘。

    由于之前从未对柏人城做过正式考古发掘,相关文史资料记录并不详尽,遗址历史内涵不甚清晰,因此,考古人员选择了一个角落先行试掘。队员们抡镐挥铲,各种瓦片、陶片、石磨等文物被一件件清理出土,古灰坑、古驿道等一点点揭开尘封。

    幸运的是,记者探访柏人城遗址当天,河北省柏人城遗址联合考古队正在进行第二次发掘。来自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数十名学生和考古队员们,或立或蹲在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探方里,小心翼翼地清理、发掘古城遗址,最深的探方掘出了三四米深,四壁土层上被考古人员清晰地标出了不同的文化层。

    考古队领队、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周海峰博士说,从这些地层上大致可以推断出柏人城遗址的年代。根据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遗物推断,大致分为五层,最上面是耕土层,属现代时期;第二层是明清时期;第三层是唐宋时期;第四层是战国、秦、汉时期,已出土了八千多麻袋的陶片;最下面的第五层,就是春秋晚期,再向下探挖,目前没发现文化痕迹,“这也证实了柏人城春秋筑城的说法。”

    发掘过程中,不断有瓦片、陶片、瓷器碎片乃至动物骨骼被发掘出来。据介绍,除了发掘出大批秦汉时期的陶片,现场还找到了房屋、窖穴以及汉代时期的两口水井。其中一口水井井口有陶瓦套合立柱,极其罕见。周海峰说,他们还将选取一处破坏严重的城墙进行发掘、研究。

    柏人城城墙一角。

    2

    千年风吹雨打

    前不久,隆尧县举办首届旅发大会,主会场设在柏人城。

    逝者如斯,古风浩荡。站在残破的城垣远眺,沃野平阔,阡陌纵横,气势磅礴。

    柏人城遗址在隆尧县双碑乡亦城村和城角村一带,北邻泜河,三面环岗,城内西北高、东南低。城廓略近方形,西北部为斜角,取古代“天不满西北”的思想。

    黄俊里说,传说原来城墙高三丈,厚七丈,上面可并排跑三辆马车。倘若城墙真的如此,那么柏人城真的是一座巨城!

    据考证,柏人城共九门:东西各三门,南二门,北一门。

    经勘测得知,柏人城主要宫殿建筑集中在城内中北部,南北300米,东西1400米,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至2.5米。北城墙及东城墙北部,已无城墙遗迹。

    值得一提的是,亦城村北口城墙内还有张耳阅兵处,南北18米,东西25米,高1米至2米。

    张耳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巨鹿之战后,项羽封其为常山王,都信都(今邢台),后刘邦封其为赵王,都襄国(今邢台)。张耳在推翻秦王朝、助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政权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据实际测量数据,柏人城遗址城墙全长8017米,城廓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长1915米,北城墙长2426米。城墙平均厚度15.1米。西北角残高7.15米。

    经考证,地平面以下2米,尚有木眼和夯土,与地上城高合计9.15米。城墙夯土层厚10厘米左右,每高60厘米铺有一层横木,横木间距为30-60厘米不等,名木栣,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用的钢筋。

    记者注意到,在西城墙上,一根根木栣朽掉后留下的圆洞比比皆是。黄俊里说,因为灰土中加了糯米汁逐层夯筑,从而大大增加了土层的韧性,虽然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古城墙至今仍是“固若金汤”。

    如今,除东、西城墙的南部和南城墙的部分地段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外,古城大部分保存基本完好,基本完好部分占总城墙的五分之三。经过现存古城地表以上部分粗略估算,光是土方堆积量就达110多万立方米。这在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可谓了不起的壮举。

    周海峰评价说,像此等规模且保存较好的古城墙遗址,就全国来说极为罕见。

    一座城市,水是滋养它的命脉。黄俊里说,“柏人城”山环水绕,铜墙铁壁,特别是依傍水面开阔的泜水河,不仅满足了城里生活用水,且其交通尤其是水运很是便利,紧紧扼守南北交通通道,因此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按史书记载,柏人城自春秋时期晋文公于公元前624年建城算起,至唐天宝元年被淹城废为止,这座繁华古城存在了1300余年。此后又经1200余年风雨,才成为今天的柏人城遗址。

    周海峰说,因其废于洪水,所以淤积于地下的遗迹、遗物没有遭受大的破坏,而这正是研究、考证古代城市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极其珍贵。

    雄伟的古城乍露峥嵘。随着相关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柏人城的神秘面纱正被慢慢揭开。

    3

    几多风云故事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幽缪王迁元年(前235),城柏人。”这是史籍上一次修筑柏人城的记载。前一次,是在公元前635年至公元前624年之间。

    西汉时柏人城为县级行政首府,北魏时曾易名“柏仁城”。柏人城遗址周围有众多战国及汉代墓,墓中出土了砂陶罐、铜镜、铜带勾、青铜剑、铁剑以及战国时期的错金铜带勾玉璧、玛瑙等饰物。

    黄俊里说,近年来,这里还发现战国时流行的铜质“刀币”,刀币上铸有“白(通柏)人”字样。

    据考证,柏人城在战国时期是赵国仅次于邯郸的第二大城市,当时赵国流通两大货币“甘丹”“白人”。“甘丹”为赵王城所铸,“白人”即为柏人城所铸。柏人城经济地位之分量,由此可见。

    春秋时期,诸国争强,柏人城一再修复巩固。卫文公二十一年(前634年),卫灭邢,柏人城被并入卫国。28年后,晋文公讨伐卫国占领邢地,柏人又归属为晋邑。三国分晋,柏人归赵,成为与邯郸齐名的军事重镇,经济大邑。

    2014年,文物工作者对柏人城遗址西900多米处的墓葬群进行勘探,并确认主墓的主人就是赵国名将李昙,其余27座为陪葬墓。《唐山县志》载:“战国柏人侯李昙墓,在县西亦城村西。按郡志卒葬柏人。”

    公元前251年,赵国在北部边境展开了一场对燕反击战。赵国上卿廉颇和柏人守将李昙在柏人据泜河坚守,奋勇杀敌,斩燕将栗腹于鄗(今河北柏乡北),追杀燕军500里,进围燕都,迫使燕王割城请和。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封李昙为柏人侯。

    隆尧县旅发大会举办前,重修了李昙墓和他领兵打仗的柏人渡和昙公廓。

    李昙是陇西、赵郡李氏共同先祖,生有四个儿子:崇、辨、昭、玑。长子李崇,随李昙出使秦国时被留在那里,后因功而任陇西郡守,封南郑公,创建陇西李。其余三个儿子在此继承繁衍后裔,史称赵郡李。这两支李姓人丁兴旺,遍布全国。

    李昙的孙子李牧(李玑之子)是著名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镇守边关,御胡慑秦,为赵国晚期的政权巩固作出卓绝贡献,史书有“牧存则赵存,牧亡则赵亡”之称。

    黄俊里说,李昙为赵郡、陇西两大李姓支系的祖先,一直受到李氏后代的崇拜。特别是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详细记载。

    据考证,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为柏人侯李昙的第30代孙,李渊的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陵墓,合称唐祖陵,就在隆尧县魏庄镇王尹村北。而李昙墓的发现,更加佐证了李唐祖籍在隆尧这一史实。

    历代文人为书写古城故事不吝笔墨。唐朝诗人李白写过《枯鱼过河泣》:“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作书报鲧鲵,勿恃风涛势。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诫。”讲的是刘邦夜宿柏人的故事。后来,“柏人为诫”成了一句成语。

    《唐山县志》里称,刘秀“施德行仁自柏人始……”柏人百姓为刘秀建祠盖庙,缅怀他的功德。今天,隆尧县南汪店村有系马台,传为刘秀系马之处。南汪店村西北还有一座光武庙。

    元代翰林学士冯子振所立的《光武灵应之碑》记载着刘秀在柏人一带转战的经过,以及他靠麦仁汤、黍面饼救命的故事,此碑现在保存在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碑廊。(记者邢云)

    图片均由记者邢云摄

    ■采访札记

    遇见一座古城 走进一段历史

    隆尧始名于1947年,“县龄”并不久远。

    但是,其由隆平县、尧山县合并而成。特别是尧山县,因其境内尧山而得名,曾名唐山县、柏人县。尧山因尧帝在此建都、居住、行政而尊崇天下。

    从这层意义上说,隆尧,可谓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

    柏人城北侧就是美丽的泜河。蓝天深邃,黄昏的阳光洒满城廓,投射着长长短短的斑驳阴影。站在黄土夯就的古城墙上,聆听大地回声,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其神秘的氛围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迷城。

    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却也因水而受到重创。那曾经的王朝基业、曾有的辉煌,一切都在岁月沧桑中随风而逝。掩埋于黄土之下的柏人城,究竟藏有多少秘密呢?

    古城决不会因一场洪水而被历史湮没。因为它太大了,它太重要了,历经千年风吹雨打,煌煌气势依然不减。

    城内的陶片、瓦片随处可拾,沉甸甸的,它们渗透着柏人城的精魂,显得格外厚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柏人城淤泥下尘封几千年的古迹陆续亮相,将会给世人带来更多的惊叹。

    尧山巍巍,泜水汤汤,古城古韵,盛装归来。

    今年10月,2018全球李氏恳亲大会选择在隆尧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千余名李氏宗亲聚首于此,恳亲联谊。

    一条新修的大道,将沿途诸多人文景点串为一体,直通柏人城。一个个富含古典设计美感的装饰,整齐地悬挂在灯杆之上,与古城的文化韵味相得益彰。城墙之下,更是繁花似锦,散发幽幽清香。

    柏人城,从来没有这般热闹!

    隆尧县围绕独具优势的历史文化和“新景区、新业态、新未来”主题,确立了“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传得远,使隆尧历史文化有形化”的新规划,设计了1条精品观光大道、7条精品旅游线路、6个涉及历史文化的建设方案,打出独具隆尧特色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

    现在,在隆尧县,柏人城、唐祖陵、后周文化广场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产相继开发,一处处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相继亮相。隆尧从县城西部的柏人城文化,到中部的尧山文化、后周文化,再到南部的李唐先祖祭祀文化,一条“柏人城—尧山—后周文化广场—历代碑林—唐祖陵”特色旅游线路逐渐形成。

    一城静美,未来可期。(文/记者邢云)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