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任仲元:见证绿色奇迹,此生无怨无悔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2-03 06:50:24
    语音播报

    【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任仲元:见证绿色奇迹,此生无怨无悔

    摄影:田明、霍艳恩 剪辑:周国梁 包装:杨爽

    “塞罕坝林一代”任仲元:

    见证绿色奇迹,此生无怨无悔

    每次走进林子,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任仲元都感到自豪。(资料片) 记者田明摄

    □塞罕坝林场第一代建设者任仲元/口述

    记者李建成 陈宝云/采访整理

    1963年5月17日,我从天津上坝,成为塞罕坝林场头一个学机械的大学生,开始了我与绿色的一生之缘。

    我清楚记得,报到那天错过了午饭时间,伙房大师傅给我做了碗面条说:“小伙子,头一天来吃好点儿,以后再想吃白面就得等过年了。”我吃着热汤面,心里却拔凉拔凉的。梦想造飞机、坦克的我,从此将在塞罕坝一片荒原上,终日与拖拉机、植苗机为伍,心中不由生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那时候,林场的气氛和我的心一样凉,大伙每天眉头紧锁,士气低沉——头两年栽下的1000亩树苗,成活率不足8%。通过调查研究,大伙儿认为外来苗子水土不服,是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可林场自己在坝上培育出苗木后,成活率仍不理想。

    “再栽不活树,林场可能要下马。”有风言风语在私底下传播。作为林场第一个学机械的大学生,大家也把期盼的眼光投向了我。

    1964年春天,决定林场命运的马蹄坑会战开始了。会战中,我每天在机器后面弯着腰、趴在地上,从早到晚仔细瞧,就想找出树苗成活率低的原因是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苏联进口的植苗机“水土不服”!塞罕坝是高原丘陵,地不平,但植苗机是按在平地上植树设计的。平地植苗时,机器四平八稳、深浅合适、栽苗不歪;但到了塞罕坝,种下的树苗就东倒西歪,又怎么可能成活呢。

    我的发现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林场决定改进植苗方法,把栽歪的苗人工扶正,重新培土,逐一踩实。20天后,树苗成活率达到96.6%!得知这个好消息,我一蹦三尺高,借了匹马就往马蹄坑跑。看着这片稚嫩的绿色,我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这辈子就守在塞罕坝了!一定要让眼前这片绿色更大更美。

    1981年,林场基本完成造林任务,全面进入以森林经营为主,造林为辅的时期。这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塞罕坝,林场搞起了多种经营,我被调到坝下的纤维板厂负责机器维护。

    那几年,林场经营红红火火,职工收入节节高,白面馒头大米饭成了家常便饭,让其他单位的人羡慕不已。我们算是苦尽甘来,心里美滋滋的。可有次我上坝办事,路过自己亲手栽的一片林子,看见原本高大挺拔的松树被伐个精光,新栽的树苗还没有草高——林子没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找学林的同事说起这事儿,才知道这叫“皆伐”,就是给一片林子“剃光秃”,然后重新造林,全国林场都这么干。连续几天,我都像丢了魂似的,实在忍不住,就找了几个老同事一起向林场领导反映。哪知道,领导们也正为这事犯难呢——林子是每个林场人的心头肉,砍了谁不心疼?

    种了这么多年树,我也知道人工纯林不伐不健康,可我总忘不了当年在马蹄坑确定的人生目标。我们几个便跟领导说,守林比造林更难,不能别人怎么伐咱就怎么伐。就跟当年造林一样,没有路咱就闯出一条路,塞罕坝就是创造绿色奇迹的地方。

    营林改革被林场提上日程,不但内部搞起了技术创新竞赛,还抓住对外开放的机会,向森林经营最先进的欧洲同行取经。

    有一天,林场用车把我们几个接到坝梁一片林子,那林子好啊。落叶松稀稀落落的、长得壮实,阳光直接透进来,树下花呀、草啊、灌木啊都茂盛了,还有新栽的云杉树苗,美得像幅画儿。

    林业科的同志告诉我们,这片林子是试验林,采用了择伐作业方式。择伐就是“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去密留匀”,留下好树腾出空间再补栽云杉、樟子松,能让林子“越砍越多、越砍越好”。这回,我们几个心里都踏实了。

    林子越来越漂亮,林场建起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靠卖木头赚钱,板厂也关停了,我也回到坝上场部工作,每天看着林子,心里特舒坦。

    1999年退休后,我回天津老家住了几年,但离开这片林子心里总是空荡荡的。都说落叶归根,在天津我才知道,我的根早扎在了塞罕坝。

    我最终还是回到了塞罕坝。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坝看林子。月亮山望海楼附近有一片荒坡,土少石头多还是阳坡,栽啥啥不活。我去那天,林业科长李永东正领着人在那造林,我寻思这不瞎子点灯白费蜡吗?

    李永东跟我说,现在技术进步了,石质荒坡也能造林了。林场还有近10万亩这样的荒坡,要全造上林子,让塞罕坝绿上加绿。你看,这就是塞罕坝新一代务林人,和我们林一代一样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塞罕坝肯定会越来越好。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事迹做出重要指示,消息传来,林场都沸腾了。林区里、家属院里,“林一代”“林二代”“林三代”们奔走相告、喜上眉梢。

    见证着荒原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又变成金山银山,我这辈子,能参与造这片林子,护这片林子,此生无憾。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