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邯郸市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2-19 14:38:13
    语音播报

    邯郸市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乡风文明,淳美和谐家园。邯郸市把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协调部门联动,培树先进典型,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引导等组合拳,狠刹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歪风,树立喜事新办、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新风,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传播文明新风,全市移风易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52万党员全部签订《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公开承诺书》;5379个行政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事前引导、事中参与、事后备案,今年累计为群众节省红白事办事费用2000余万元;3800多个行政村将杜绝天价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纳入村规民约;全市举办集体婚礼30余场,2000余对新人参加,树立起节俭办事新风;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适龄青年档案信息库,组建4000余支免费婚介志愿服务团队,举办公益相亲活动50余场;创作190多个移风易俗文艺作品,深入社区、乡村巡演200多场次。

    今年6月,省文明办印发《关于在全省学习推广邯郸市及肥乡区移风易俗工作经验的通知》,“邯郸经验”开始在全省推广。

    顶层设计“一盘棋”

    前不久,邯郸市肥乡区常年在外工作的张先生,本想花2000元请台戏为逝去的父亲办周年表孝心,在村红白理事会劝说下,张先生改为将钱孝敬在世的母亲,为老人添置取暖炉等电器,改善生活条件。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顽疾旧俗愈演愈烈,给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部分群众因婚因丧致贫、返贫,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实施的障碍和制约。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7年12月,邯郸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市农村树立社会新风开展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市委改革办将移风易俗工作列入2018年重要改革试点工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明确了移风易俗“十个一”工作举措,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全面展开。

    齐抓共管高规格。邯郸市把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政府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部门联动聚合力。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多面广,仅靠部门各唱“独角戏”很难奏效,只有加强协作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产生实效。邯郸建立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由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召开移风易俗工作例会,通报问题、推进工作。联合制定政策文件,移风易俗好家庭可在多方面享受服务,打通了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真正使群众得实惠。

    落实落细下真功。农村不良风俗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破陋习、治歪风、树新风亦非一朝一夕之功。邯郸市委宣传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签订承诺书、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举办集体婚礼、搭建公益相亲平台、创作文艺作品、开设专题专栏、制定奖励机制、开展推选活动、推行综合评定等“十个一”活动,使移风易俗工作有制度、有标准、有抓手。

    做实载体强推进

    “千年风俗一朝改,转变思想是关键。”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邯郸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逐步改变观念,自觉认同和践行文明行为规范。同时,严格督导考核,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真正把此项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做深做实。

    强化宣传引导。群众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主体和主力军,邯郸通过宣传发动,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县(市、区)开展了“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十佳红白理事会”推选活动,目前全市已评选“三好一佳”达600余人。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在医疗、就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12月13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举办首届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优秀红白理事会“三好一佳” 表彰暨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活动,经过通过申报、推荐、评议、网络公示等环节,共评出市级“三好一佳”各20名,通过表彰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各部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主动性。

    举行特色巡回演讲,广平县将演出和表彰相结合,举办了8场“抵制高价彩礼”巡回演讲,通过现身说法,用群众身边的故事感染教育群众。将典型事例编排成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组建文艺宣传队在农村巡回演出,鞭挞不良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各县(市、区)结合乡村实际,充分运用电视台、报纸、微信矩阵、大喇叭、标语、展板、文化墙等群众身边的教育阵地,开展高频次、多渠道宣传动员。加强新闻宣传,在媒体开设移风易俗专题专栏,挖掘出肥乡区零彩礼新娘陈晓薇、广平县好姑娘卢慧慧等一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

    完善服务激励。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适龄青年档案信息库,组建免费婚介志愿服务团队,结合“五一”“七夕”“十一”等时间节点,举办“新时代 新风尚”集体婚礼30余场,公益相亲活动50余场。肥乡区2017年12月举办的百对新人零彩礼集体婚礼等,被央视等媒体深度报道。市民政局联合教育、卫生计生委、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免费婚检、殡葬服务项目优惠等40余项移风易俗惠民政策,树立了良好的政策导向。

    加强考核测评。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对出现索要天价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建立务实管用的移风易俗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分级分类分步督导考核机制,实行“月排名、季通报、半年问责”制度,激励引导文明乡风在农村落地生根。今年5月,邯郸市在肥乡区移风易俗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掀起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强大声势。

    实施联合监督。组成市级联合督导组,对各级各部门移风易俗工作实地督导验收,逐项对照、量化计分、通报排名。各级宣传部、文明办联合督查部门对公职人员婚丧嫁娶事宜开展暗访检查,对顶风违纪、大操大办的坚决给予处分,促进养成习惯、形成规矩。肥乡区成立移风易俗工作巡查组,建立巡查工作群,制定督导管理办法、巡查处置办法等,对全区不间断巡查,有力震慑了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等不文明行为。

    多方融合促提升

    歪风陋习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反复性。治理歪风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与全市“文明乡风汇”微信矩阵相结合。充分利用全市乡(镇)、村两级微信矩阵,将适龄男女青年信息在矩阵进行交流。目前有1000多个村把适龄青年的信息在微信矩阵上进行发布,并尝试跨乡村、跨县域交流,利用微信矩阵认识并结婚的青年全市约有50对。

    与“惠民帮帮团”志愿服务相结合。今年11月至明年1月,利用元旦、春节等返乡高峰,开展“惠民帮帮团”专项志愿服务,为适龄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和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农村男女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婚恋观。

    与人社局、专业职业技校等相结合。与人社局劳动服务局、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等联合,加强农村男女青年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吸引更多女青年回乡婚恋。

    与团委、妇联等部门相结合。建立全市农村未婚人士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信息共享,分门别类整合各县(市、区)未婚人士信息资源,定期发布征婚信息。支持各县(市、区)联合举办公益相亲联谊活动,扩大择偶范围,目前已登记男女青年信息5万多条。

    成立“红娘协会”。在做大免费婚介平台、公益红娘团队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职业红娘,倡导各县(市、区)组建“红娘协会”,将职业红娘注册管理,为农村适龄青年免费介绍对象,并开展优秀红娘评选,对工作成效好、推动移风易俗作用发挥好的优秀红娘予以表彰。目前全市已组建了4000余支免费婚介志愿服务团队。

    移风易俗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树立文明乡风和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载体,更是顺应人民期盼、减轻群众负担的民心工程,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邯郸将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举措,凝聚合力,增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精准施策上动真招、出实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成效,为新时代全面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高小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