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一点一滴打造“节水之城” ——衡水创新体制机制创建节水型城市纪实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2-25 11:25:40
    语音播报

    一点一滴打造“节水之城” ——衡水创新体制机制创建节水型城市纪实

    日前,饶阳县冠志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人员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对蔬菜进行喷灌。该园区所有温室都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设备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据测算,亩产量能提高3成,节约肥料成本50%以上,节水50%。 记者 焦磊 通讯员 崔佳栋摄

    □记者 陈凤来 通讯员 王贵锁

    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饶阳县众悦农业科技园区里有一条人工修建的“众悦河”。日前,笔者在这里看到,蔬菜包装车间的废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向“众悦河”。这些废水经过处理后,一部分用来灌溉园区苗木,一部分被引入温室,经过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处理后变成了为果蔬滴灌的“营养液”。园区董事长常海峰说,在园区给农作物“打点滴”“喷淋浴”早已不是新鲜事儿,节水已经成了园区的自觉。

    近年来,衡水创新体制机制,推行水资源税改革、“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改革、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使节水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全民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从“让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

    “种地就得选节水品种,用节水办法浇地,不然用水超量了还得交税。”故城县郑口镇东北屯村的周丙文对笔者说,他家有10亩地,以前种的是小麦和辣椒,今年改种了棉花等节水作物。“辣椒虽小,耗水不少。改种棉花等节水作物,收成不减,用水量可是减了不少。”周丙文高兴地说。

    周丙文所说的税是水资源税,自2016年5月河北省被确定为全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以来,衡水市加强了农业超限额征收水资源税的工作力度。该市根据农业用水指标总量和耕地总数,每亩地每年灌溉用水上限定为296立方米。也就是说,农户浇地用水量一旦高于这个上限,就必须按照政策缴纳相应的水资源税。为了便于管理,该市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以电折水系数,即1度电抽取的平均水量。这样,供电公司提报农业用水纳税人用电量,水务局核算用水量。超过用水上限的,提报给税务部门征收水资源税。

    “我家有10亩地,按照政策,用水上限是2960立方米。我们这儿以电折水系数是1.55。这样算下来,我每年浇地的用电量不能超过1910度。”周丙文说,制度在那儿摆着,心里的账必须得清楚。

    在水资源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压采地下水由政府唱“独角戏”,转变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合唱”,不少农户自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从“让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

    园区更是农业节水的“大功臣”。目前,衡水市共创建省、市、县、乡四级现代农业园区495个,水资源税推行后,节水新技术、新措施、新模式在各级园区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园区种植的蔬菜全部采用滴灌,比过去至少省一半的水。”在桃城区邓庄镇沐森农庄,负责人胡铁刚介绍,农庄正计划建设一座占地50亩的节水示范园,集中展示推广各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不仅要发展生态循环的节约型现代农业,还要带动周边园区和农户都参与进来,为节水农业贡献一份力量。”胡铁刚说。

    “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改革开全国先河

    “水价改革保资源,‘一提一补’操作简,公共参与把水节,利国利民大家赞……”这是在衡水农村广为传唱的一首节水顺口溜。其中说的“一提一补”便是衡水开创全国农业水价改革先河的探索。

    早在2004年,桃城区被省水利厅确定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该市农业水价改革的序幕在桃城区种高村拉开。根据村里先前每年的用水统计,先确定了整个村的用水额度,再根据每户的人口、耕地等情况,把全村每年可采42万立方米地下水的总额度分配到户。

    为了更方便操作,他们制定了“一提一补”节水机制,实行“电提亩补”,即:先将电费上提,按浇地的用电量收取电费;再将电费提价部分和政府补贴部分按照土地亩数平均下发,这样一来土地亩数一样的人家补的钱一样多,浇地用水量越少越受益。

    10多年来,“一提一补”在由点到面迅速铺开的同时,人们在节水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应用。有的自发整理渠道、扩挖坑塘,优先引用地表水、中水、雨水进行农业灌溉;有的安装防渗管道、修建扬水站点;有的自觉减种高耗水、低收益作物,重点发展油料作物或节水优质小麦。水利部的“一提一补”制度节水效果研究课题证明,这项制度节水率高达21%,长期坚持,生态效益明显。

    “看,这是我6月底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讨会时的场面。”近日,枣强县水务局水政监察大队长尹东哲指着一张照片难掩激动之情。2016年4月,枣强县用水户合作协会正式成立。他们修订完善了水权交易管理办法,搭建了公开、透明的水权交易平台,实现了水权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性控制。时隔10余年,由桃城区首创、在全市推广、经枣强提升的“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改革模式,再次走上了全国典型经验交流的舞台。

    全民动员创建节水型城市

    从乡村到城市,从企业到学校,从农业到工业,如今在衡水,节约用水正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以前村民用水都是免费,后来我们改为每人每月用水3吨以内,每吨收取0.5元,超过3吨按每吨1.5元收费。”村委委员柴文安说,这个标准执行多年了,为的是增强大家的节水意识。现在村里每年生活用水量一直为两万多吨,核算下来,平均每人每月用水量仅一吨,明显低于我省用水定额标准。

    2016年以来,该市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通知》等多项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在推进农业节水的同时,加强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今年5月,该市又向全体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发出了创建国家节水城市倡议书,2019年争创省级节水型城市,力争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为浪费买单,从节约中受益。广大市民纷纷行动起来,每天厨房节约一盆水、浴室节约一缸水、洗衣节约一桶水,以实际行动争做科学节水的示范者、推动者。在枣强县大营镇,通过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厂的协调运转,皮草产业已实现中水回用,过去的耗水大户正在实现根本的改变;饶阳县15个大型农业园区创建了智慧农业节水试点,全部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设备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节水达50%;该市最大的用水企业衡水恒丰电厂有限公司经过技改,年耗水量由原来的3200万吨,减少到1400万吨。

    创建节水型城市,衡水正在路上。目前该市正对所有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进行节水器具改造,力争在2019年5月底前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同时根据城区用水企业、单位、居民户数的实际情况,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4家、省级节水型单位21家、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20家,确保年底前成功创建70家,并以点带面,打造更多特色鲜明的节水社区、小区、家庭。

    责任编辑:郑晓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