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走基层问民生·说说我的获得感】惠民举措落地 民生实惠更多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01-13 06:45:44
    语音播报

    【走基层问民生·说说我的获得感】惠民举措落地 民生实惠更多

    随着各地民心工程的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感受到身边“稳稳的幸福”——

    惠民举措落地 民生实惠更多

    新建小区有了高标准学校:“从家门到校门,骑电动车只需5分钟!”

    1月3日下午,保定市复兴小学放学的铃声响了,7岁的刘晴析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从学校里冲出扑进妈妈郭龙凤的怀抱。接过女儿的书包,母女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家就在不远处的万和城小区。

    “去年复兴小学第一年招生,我们小区又划在了片内,我女儿正好赶上了这一拨。从家门到校门,骑电动车只需5分钟,真是太幸福了!”郭龙凤高兴地对记者说。

    随着保定主城区框架的拉大,市区西北部新建小区日益增多,人口多、学校少的矛盾日益凸显,万和城小区就是其中之一。一年前郭龙凤还在惴惴不安,如果复兴小学不能如期建成,女儿就不得不到其他学校去上学,而离家最近的一所小学也有4公里远。

    如今,不仅复兴小学如期招生,而且学校的硬件、软件远超郭龙凤的想象: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图书室、活动室一应俱全,智能化的教学设施更是见都没见过,“校牌、班牌,都是一键操控的。”小晴析说。此外,“新德育”“中国好课堂”等众多新的教学内容,也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如今,每天上学成了小晴析最高兴的一件事。

    复兴小学校长贾燕青介绍说:“去年第一年招生就有400名适龄孩子入学,满轨后将能容纳2400多名学生,可大大缓解周边社区孩子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缓解城区就学压力,2018年,保定市在中心城区启动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启动实施改扩建31所,当年,包括复兴小学在内的5所学校投入使用,2019年将再改扩建学校18所,古城教育资源不足情况将得到较大缓解。

    社区养老日渐完善:“每天生活都是乐呵呵的”

    “这里的护工24小时和我们在一起,打饭、上厕所、理发、洗澡全程有帮助,真是尽心。”

    1月3日上午,廊坊市广阳区管道局第七生活区金星道社区养老医疗服务中心里,93岁的靳广怀一见到记者,就对服务中心连声称“好”。记者注意到,老人刚要伸手去够水杯,一旁的护工连忙把小餐桌推了过去。

    靳广怀是中石油管道局的退休职工,几年前老伴去世,一直独自生活。两年前,又因肾病住进了医院,病情虽然平稳,但腿脚不再灵便,吃饭上厕所都成问题。儿子女儿也都70岁左右了,都到了要人照顾的年纪,靳广怀思谋着,给自己找个养老的去处。

    那时广阳区正在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2017年,管道局第七生活区依托“油地共建”机制,利用中石油管道局免费提供的办公用房,建成金星道社区养老医疗服务中心,采取民办公助形式,由中石油管道局、金星道社区居委会、廊坊万平中医院三方合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靳广怀成了入住这里的第一批老人。

    中午11时30分,午饭时间到了。“靳大爷,我去食堂给您打饭,您今天想吃什么?”护工李鹏年轻声问道。

    李鹏年口中的食堂也被称作“长者食堂”,是社区养老医疗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该食堂除了为居住在社区养老中心的38位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外,还为小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膳食服务。目前,单广阳区就建有社区“长者食堂”6个,惠及老人7000余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1月3日下午,邯郸市复兴区石化街道机械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传出嘹亮的歌声。循着歌声,记者随石化街道党工委书记唐伟强走进社区里的养老服务中心培训教室,40多名老人正在志愿者老师指导下练习合唱。

    65岁的张晓玲是合唱队老队员,3个孩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成了“空巢老人”。刚退休的几年,张晓玲喜欢“宅”在家里,和邻居也很少打交道,自打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她的晚年生活变了样。

    “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多了,每天生活都是乐呵呵的。”张晓玲指着培训室门口的社区活动时间安排表介绍,“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培训课程,摄影、舞蹈、唱歌、书法,想学啥就学啥。每年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社区还要办联欢会呢。”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设有艺术培训室,还有台球室、图书室、康复室等多个活动场所,为老人提供娱乐、学习、休闲健身、日间照料等服务。

    志愿者孙力军说,当初为鼓励老人走出家门,他们探索了积分制管理办法,参加活动的老人可凭积分兑换洗衣液、香皂、牙膏等日常用品。目前,积分制管理办法又拓展了新内容,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邻里互助等均可积分,老人们在互帮互助中增进了感情,社区成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医保惠民实招多:“老百姓的负担真的减轻了不少!”

    “原来住院要先筹够治疗费交到医院,等出院后才能报销,现在押上医保卡,交上一小部分押金,就能住院治疗了!”说起住院看病,赵县东关村的董志华深有感触。

    早年的辛苦劳作,让年过七旬的董母患上糖尿病等毛病,近两年他总是跟医院打交道。

    2017年底,石家庄市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统筹,医保药品目录由原先的1346种,扩大到现在的2632种;医保实际报销比例也平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

    “城乡医保实现统筹后,实际报销比例由60%多涨到了80%以上,老百姓的负担真的减轻了不少!”董志华说。

    董志华还提到,前些日子,他大娘做白内障手术,起初担心住院要交一大笔押金,心里总打鼓,自打知道了国家直接给报销,个人只需承担自己应该负担的那一小部分费用后,“老太太复查看病比之前积极多了。”

    和董志华一样感受到医保惠民政策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的,还有灵寿县陈庄镇石咀村的贫困户赵连海。

    “你看看,这儿的医生水平又高,住院看病又能报销,这次咱一定要配合着医生把病治好!”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房里,赵连海给病床上的老伴儿鼓劲。

    2018年9月,石家庄市出台“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管理办法”,在城乡医保“三重保障”的基础上,专门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立“第四重保障”,贫困户看病不仅全部医疗费用报销95%,并且每天还有30元的陪床补贴。

    “家穷又加大病,曾经以为家要塌了,是国家关于医保的好政策,延续了孩子他娘的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赵连海感激地说。(记者寇国莹、孟宪峰、刘剑英、董昌)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