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透视|让“诗与远方”亲密接触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04-10 07:07:03
    语音播报

    透视|让“诗与远方”亲密接触

    让“诗与远方”亲密接触

    ——透视河北省清明小长假期间的文化旅游热

    清明节期间,邢台县前南峪村抗大陈列馆迎来参观高峰,众多教育机构前来开展研学旅游文化活动。图为学生和游客们在展厅参观,接受红色教育。 张立超供图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时节,是祭奠寻根之日,也是人们踏青出游之时。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河北省许多地方掀起文化旅游热,“诗与远方”的亲密接触,带给我们惊喜,也带来更深思索:在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的趋势下,如何将深厚灿烂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的假日出行之中,让出游不再走马观花,真正成为有品位的文化之旅?

    缅怀英烈 走上红色文化之旅

    “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了,用石头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4月5日,来自保定市的中学教师张同欣,专门带着爱人和孩子前往易县狼牙山。他告诉记者,孩子特别崇拜英雄,尤其对抗日战争中的英雄非常景仰,因此在这个清明节,他特意驾车带一家人前往易县参观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让孩子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在沧州,献县马本斋纪念馆接待游客2.1万人次,同比增长110%。在承德,全市接待游客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9.6%。众多以学生、军人为主体的团体游客,前往董存瑞烈士陵园扫墓。这些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吸引了当地人,也吸引来了大批北京、天津等地游客。

    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11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3.01%,其中红色旅游成游客首选。张家口察哈尔烈士陵园、冉庄地道战遗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这些革命文化汇集之地,让更多的游客牢记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这当然和清明节的特点有关,但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来自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吸引,以及人们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采访中,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馆长姚英芳说,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礼节”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需求。在物质愈加满足的今天,人们需要更深邃、更持久的文化滋养和熏陶,红色之旅既能让人走出去、放飞心灵,亦能收获丰富的知识、鲜活的历史、积极的正能量。

    且行且吟 让文化游展翅翱翔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对“诗与远方”的最佳解读。

    显然,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和文化载体的出现,人们的文化需求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出游不再仅仅是观赏一景一物,更多的是通过游览,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更好地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平常工作很忙,不仅身体疲累,精神文化需求也无法满足,适当走出去,到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不一定是景区,多看看多走走,一直是我的梦想。”采访中,张家口市民李霞告诉记者,周围不少像她这样的上班族都有类似的迫切需求,希望能够摆脱对电视、网络、手机等的依赖,用最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旅游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

    这样的呼声已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他们纷纷表示,河北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有遗迹遗址、馆舍陈列、非遗技艺、历史人文、民俗传说……这些无不蕴含着沉甸甸的文化价值。因此,独坐书斋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想一想,不仅去远方,还能把远方带回来”。

    清明前夕,由省作家协会诗歌艺委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五届“海棠诗会”在正定荣国府举办,郁葱、韩文戈等百余位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活动。清明时节的赵县赵州桥公园内,一场“清明诗会”将朗诵、传统乐器、传统舞蹈等演出融合到文化古迹中。“今天真让我震惊,课本里生硬的文言文原来可以这样生动吟诵。”石家庄市中学生王宝珺被深深吸引,“也说不清为啥,感觉在这个地方,这种氛围里,这样的诗会特别有意义,踏春游玩的同时,还能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让诗词乐曲走进内心世界。”

    此外,前往涉县娲皇宫体味中华祭祖文化,来到正定隆兴寺领略古代宗教文化,奔赴平山西柏坡感受革命传统文化,在藁城沉浸在梨花节的诗词雅韵之中……从“走近山水”到“访山问水”,再到“山水文脉”,如今市民出游已然成为一场精神文化之旅。“越来越多河北市民选择了文化游,这体现了市民旅游观念的升级转型,更给文化厚重之地带来发展的契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商建辉教授表示。

    携诗远行 亟需拓展新模式

    当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越来越向深层推进,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给出游增添更多文化含量?如何在出游中收获更多文化滋养?传统的走马观花加购物的出行模式,是否需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

    今年3月底,一场名为“中国制瓷历史的缩影”的探寻之旅在河北博物院启动。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的近50位文博爱好者参与了本期活动。先后赴定窑遗址、北岳庙、定州博物馆以及定州贡院考察,全方位探究定瓷工艺,深入了解定窑文化遗存。

    “从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车那一刻起,河北省著名陶瓷专家穆青老师就开始讲解定窑的概况,历史沿革、典型特征与器型、考古发掘进程……”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刘栋告诉记者,一边行走一边讲解的接地气的出游方式,是河北博物院推出的一种新探索,依托旅行社,让文博专家从方尺讲台走到实地遗址,观众通过近距离接触考古现场及出土文物,以最直观的方式,穿越时空探访考古秘境。这种通过考古专家、考古现场以及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使观众享受探索发现古代文明的乐趣。

    据悉,该活动已举办四期,第五期正在筹备中。“这是博物馆、社会需求、旅行社三方同生共长的一种尝试模式。”刘栋认为,这种文化之旅能够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旅游体验分享文化价值,既是博物馆文化服务的新延伸,也是文化资源的新体验,是对文旅融合趋势的一种探索。

    专业人士指出,要满足公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未来出游观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含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有景也要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人们更向往充满诗意的远方。”姚英芳认为,深挖文化内涵,是新时代赋予旅游的文化意义,要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让人们在旅行中获得知识,把精神营养积蓄心中。(见习记者吴培源 刘秉鑫 记者龚正龙)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