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暑期安全系列报道⑤】暑期安全用网,提防网络诈骗!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07-11 17:27:01
语音播报

【暑期安全系列报道⑤】暑期安全用网,提防网络诈骗!

根据2018年《河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河北省网民规模达4522万人,18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达372万人。团中央和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报告显示,约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触网年龄在6-10岁,且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使用能力。

进入7月,漫长的暑假来了,孩子们也迎来了难得的自由时间,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网络,如何让他们既能放松又不上当受骗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网络安全那些事儿。

●网民低龄化,缺乏识骗能力

今年1月7日,邯郸李某在游戏中认识了一名自称代练的男子,后李某加了对方微信好友,通过微信和支付宝陆续转账给该男子共计5850元,后李某发现该男子已将其微信拉入黑名单,自己的游戏账号并没有被代练升级;

4月,秦皇岛市公安局查明一团伙在网上以购买游戏皮肤、装备为名,通过扫二维码支付手段实施电信诈骗,涉及全国受害者3000余人,涉案金额1300余万元;

7月1日,石家庄王某红通过微信群添加了一个微信号为“dhhdusudh****”的陌生人为好友,咨询了她在群中说的刷单事宜,刚开始都是正常返现,后按照骗子操作被骗8592元;

……

青少年使用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工具或者平台的频率日益增长,网络诈骗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对此,记者采访了河北省反诈骗中心负责人刘杰,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心理专家张伟旗,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三类网络诈骗,谨防上当

刘杰列举了三类网络诈骗的类型,分别是网络买卖游戏装备被骗、网络刷单诈骗和网络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在三种类型中,涉及青少年更多的是有关网络游戏的诈骗。

>>升级代练法

这种诈骗手段通常是骗子在游戏中发布虚假广告,称可低价代练游戏角色等级或装备,从而获取玩家游戏密码并要求玩家先行支付部分费用,等得到玩家汇款后立即将玩家的装备、游戏币洗劫一空。

>>低价售物法

这种诈骗手段通常是骗子在游戏中以低价销售游戏币或装备为名,让玩家线下银行汇款,待收到钱款后立即消失。

>>买卖账号法

这种诈骗手段通常是骗子以高价收购玩家高等级游戏账号为名,诱使玩家登录钓鱼网站或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玩家银行卡信息,并以各种理由让玩家支付相关费用,或者直接转走玩家银行卡内钱财。

●培养自控能力,正确使用网络

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心理专家张伟旗认为,要正确认识青少年的身心特征,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自控力弱,对后果预估不足,玩网络游戏更易上当。刘杰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能力差,不能分辨真伪,一味地追求刺激,不惜用金钱换取快感,达到升级换代的目的,很容易陷入骗子的圈套。

张伟旗建议,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分配时间,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对于逆反心理强的青少年,要进行适时地引导,教会他们分辨网上的不良信息,告知其骗子惯用的伎俩;还要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窝在家里,多带孩子走出去。

●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跌入圈套

刘杰告诫大家,作为青少年的家长或者学校老师,平时生活和学习中,要加强对此类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特别是涉及网络游戏买卖交易的情况,要尤其小心,不要轻易给一些不正规网站、平台或者来路不明的人转账汇款。如遇到可疑情况,要多与身边的同学、老师和亲属沟通或拨打报警电话。

张伟旗也提醒,不要轻易把自己微信及QQ的账号密码告诉他人,尤其对方让提供验证码时务必格外小心。不要随意转发或点入不是经官方渠道发布的游戏链接,更不要轻易填写个人信息。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要格外留意,避免跌入圈套。此外,家长还要对自己的手机支付进行加密,并不时更换密码,防止孩子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消费。

●暑期安全五点要牢记

针对暑期中广大青少年空暇时间多,刘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家长和孩子们注意:

1.不去网吧、电子游艺厅等未成人人不宜进入场所;

2.控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不玩渲染暴力等不健康网络游戏;

3.注意信息安全,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姓名、肖像等信息发到网上;

4.慎交网友,不与陌生网友见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5.不发布不转发谣言和不良信息。(记者高薇)

责任编辑:吕熠

下一篇: 邯郸启动2019邯风郸韵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