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好戏连台、硕果累累,全省艺术创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08-16 10:13:00
语音播报

好戏连台、硕果累累,全省艺术创作迈上新台阶

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高奖——“文华大奖”,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摘得全国群众文艺的最高奖——全国群星奖,话剧《塞罕长歌》、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丝弦戏《大唐魏徵》、河北梆子《吕建江》、民乐管弦乐《大河之北》等一批精品正在精心打磨……

今年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通过加强艺术创作的规划和指导,建立出精品、出人才、攀高峰的激励机制,鼓励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脱贫攻坚、英雄群体、美丽河北等热点,创作现实题材佳作,同时举办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七进”惠民演出,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全省艺术创作呈现出既有“高峰”令人艳羡,又有“高原”千帆竞发的蓬勃发展态势。

多方合力,河北梆子《李保国》攀上艺术“高峰”

“文华大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每3年评选一届,每届评选10台剧目,是全国文艺院团为之奋斗的最高荣誉。本届“文华大奖”是从2016年至今全国创排的3000余部舞台作品中,通过层层选拔和严格评审,最终产生10个获奖剧目,难度可想而知。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7月31日上午举办的全省艺术创作工作座谈会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指出,河北梆子《李保国》荣膺“文华大奖”,是我省舞台艺术在长期接力奋斗、不断积累提升基础上取得的新的重大突破。

大奖是走出来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创作团队为了深度挖掘“李保国精神”内涵,多次走进太行山,走进河北农业大学等地,寻找有戏剧张力的人物关系,把真人真事变成艺术典型。正是在这样深入生活挖掘典型的基础上,2016年中秋节,创作团队完成了初稿。

大奖是演出来的。从2017年1月18日河北梆子《李保国》完成首演至今,演出团队走进太行山区的乡村,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走进黑龙江、浙江、天津、江西等地,演出200多场,受众达30万人。先后6次进京演出,核心唱段7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参加了2017年新年戏曲晚会。

大奖是改出来的。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演艺集团等各级领导不仅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还多次组织专题调度会、召开专家研讨会积极帮助打磨提高。该剧在创演过程中,一边演出,一边研讨,一边修改,大改9次,小改20余次,使剧目的思想更精深、艺术更精湛、制作更精良。

好戏连台,全省艺术创作千帆竞发、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全省艺术创作掀起新热潮,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单位和各市都加大了创作力度,特别是加强了现实题材的创作。省市县三级艺术创作单位完成创排剧目31部,其中20部为现实题材剧目。

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正在打磨。除了围绕脱贫攻坚题材,弘扬“李保国精神”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登上艺术高峰,在河北艺术创作的“高原”上,还有刚刚入围全国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公示名单,围绕塞罕坝英雄群体,弘扬“塞罕坝精神”的话剧《塞罕长歌》,以及河北梆子《吕建江》、民乐管弦乐《大河之北》等诸多优秀作品,更有围绕新时代美丽河北建设,振奋人心、鼓舞干劲的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等作品蓄势待发。

石家庄市复排传统戏,抢救保护丝弦艺术,重点推出的丝弦戏《大唐魏徵》今年7月进京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8月应邀到国家大剧院演出,10月底将赴福州参演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多年来秉持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作风,先后创作了《雾蒙山》《成兆才》《塞罕长歌》等一批优秀剧目。如今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精准脱贫为大背景,讲述新时代青松岭人生活、创业和发展故事,展现青松岭人全新精神风貌的话剧《又绿青松岭》,又在积极筹备中。

河北大地,春潮激荡,千帆竞发。从滨海到草原,从平原到山川,艺术作品好戏连台,艺术氛围空前浓厚。全省“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进军营”的“七进”演出活动,上半年演出8100场,完成全年目标的81%;省会小剧场演出季从7月到9月的3个月期间共安排演出223场;来自省内外的50位美术家正在进行“走进太行”写生创作……全省各级艺术创作团体和一大批表演艺术家、美术家们纷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最贴近人民的地方寻找灵感,传递真情,奏响时代最强音!

根植沃土,全省艺术创作迎来更大机遇

燕赵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艺术创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尚小云、荀慧生、奚啸伯、宋德珠、桑振君等历史名家群星闪耀,孙德民、许荷英、邱瑞德等优秀艺术家活跃在舞台。而河北大地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别是以燕赵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为了培育出更多河北梆子《李保国》式的艺术精品,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着手开展艺术规划调研和编制工作,对剧目创作、生产、演出进行空间布局和时间安排,做到梯次培育、分年实施,形成“规划一批、创作一批、演出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格局。

同时,探索建立出精品、出人才、攀高峰的激励机制,整合提升河北省戏剧节、河北省民俗文化节,谋划搭建更具影响力的全省文化艺术平台,使之具备戏剧展演、美术书法绘画摄影、非遗展演、群众文艺表演、演艺装备及文创展、演艺项目交流研讨推介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形成艺术创新优良氛围。

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采风创作机制,鼓励建设一批戏剧、美术创作采风基地。以省会石家庄为试点筹建小剧场联盟,活跃小剧场演出,使小剧场成为具有艺术孵化、培育新人、艺术实验、交流演出、繁荣市场、亲民惠民等综合功能的重要平台。

另外,还将通过建立艺术人才库、艺术专家库,实施促进文艺人才成长的戏剧传帮带工程,实施支持青年编导、演员创排优秀项目的“青藤计划”,推进校团合作规范化运行,针对编剧、导演、舞美等紧缺人才加大培训力度等措施,着力解决人才老化、青黄不接、结构失衡的问题。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京张携手筹办冬奥会三件大事正在强力推进,由京津冀共同承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河北聚焦了世界目光。我省的艺术创作理应挺立时代潮头,引领风向。

(文/林庆荣 图/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提供)

责任编辑:魏雨

下一篇: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法治思维履职行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