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梁晓声:先掂量作品的社会意义再创作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09-09 03:18:28
语音播报

梁晓声:先掂量作品的社会意义再创作

梁晓声。 见习记者 吴安宁摄

“河北是燕赵故地,人文底蕴深厚,很高兴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拍摄、讲述这样一个故事,这也是我在完成长篇小说《人世间》后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日前,由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担任编剧的儿童电影《桑丘的故事》在井陉开机。在拍摄间隙,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桑丘的故事》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山区,父亲捡回来一头奄奄一息的小毛驴,两兄弟从小与这头名叫桑丘的小驴相伴,感情深厚。无奈山村少雨缺水,为了节水,父亲和村民们欲将桑丘送到山下去。两兄弟和小伙伴们为了留住桑丘与大人们展开了一场奇特的“夺驴之战”。

谈起创作这部电影的原因,梁晓声说:“我想通过这部电影来展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比如片中的这头小毛驴,它陪伴孩子们成长,为一个家庭辛勤劳作,那么在困难来临时,人类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动物朋友呢?孩子们是最纯真的,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所感染,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爱的种子,一颗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种子。”

作为一位以创作现实主义题材闻名的小说家,梁晓声关注儿童题材并诉诸于电影剧本的创作,源于他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曾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多年,对儿童电影很有感情。在当下,所谓大场面、大阵容的商业电影占据了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那么,国产文艺片和儿童片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呢?我认为是有的,这个空间需要有人去不断尝试和开拓。”在梁晓声看来,文艺片、儿童片可能难以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但却是一种必要的“拾遗补缺”的存在。梁晓声表示,影片中讲述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其中所阐释的真善美,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进而影响人们的心灵,这是那些只注重感官刺激的商业电影所无法做到的。

梁晓声表达了他对当代儿童阅读环境的忧虑,他坦言:“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需要娱乐和游戏的时候,这无可厚非。但是人不能一直处在娱乐和游戏的状态里,这世界上还有好书,有好的电影,作为读者和观众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而作为一个写作者则需要去创作和引导。我在思考自己创作的时候,会先掂量掂量这个作品放到社会上有没有意义,我的作品能为社会作出多少贡献。而作品卖了多少万册、有多少稿费,这些并不能使我从心理上得到慰藉和满足。”

梁晓声不仅仅通过电影《桑丘的故事》表达这种思考,其不久前斩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更是如此。在《人世间》里,梁晓声以小人物周秉昆的个人生活史为圆心,广角式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展现了他多年来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此外,梁晓声还呼吁广大青年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他说:“一个人的心灵史、思想史和他的阅读有一定的关系。如今的手机和书籍相比有很多优势,比如功能性、便携性、娱乐性等,但读书更能修养身心,更能培养人的定力。一些人之所以能够客观地考量世界、审视人生,和阅读书籍不无关系。希望所有人都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有所感悟。” (见习记者 吴安宁 记者 田 恬)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