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奋斗,开创幸福路——“赶考”路上的河北答卷(下)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10-01 06:41:03
语音播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奋斗,开创幸福路——“赶考”路上的河北答卷(下)

时间无言,却能书写壮丽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燕赵儿女的生活却实现了质的飞跃。7500多万燕赵儿女用奋斗开创的幸福生活,如同气势恢宏、动人心弦的交响乐,让“赶考”路上的河北答卷更有温度。

气势磅礴的奏鸣曲

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即将实现全面小康

“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正定县塔元庄村即将迎来又一批游客。人们可以在滹沱河畔散散步,到美食街品品美食,还可以住住别具特色的木屋民宿……有吃有喝,有游有乐,塔元庄前不久进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列。

正定塔元庄,是坐落在滹沱河北岸、有着500多户人家的普通村庄。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习近平两次到这里考察。特别是2013年的那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为塔元庄指明了小康村建设的方向: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

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塔元庄村富了,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事实上,过上幸福生活的,又岂止是塔元庄。

一组收入对比作证。

201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997元,是1978年的119.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1元,是1978年的123.0倍。

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气势磅礴的奏鸣曲振奋人心。

民以食为天。新中国百废待兴,首先面对的是粮食短缺,要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然而,新中国的粮食关口,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制度性、可持续性的成功突破,对饥饿的恐惧是当时最难忘的集体记忆。

穷则思变。

1977年一个窒闷的夏夜,大名县万北村。面对粮食亩产只有64公斤的尴尬收成,万北一队冒着风险,作出“分田到户”的创举,比安徽小岗村整整早了一年。

说起40多年前的创举,当年的万北一队队长、现任万北村党总支书记董可志感慨:“要说当时有什么想法,就是想早点甩掉贫困,不饿肚子。”

“告别饥饿”“告别短缺”,正是那个时期最主要的奋斗目标。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不断完善,彻底打破了“大锅饭”,粮食生产能力和潜力如火山喷发般奔涌。

1949年,全省粮食产量只有469.5万吨,1978年产量1687.9万吨,到1988年突破2000万吨,2009年突破3000万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通过开展高产创建,加快优良品种和配套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生产向高产稳产、优质高效、节本增效发展。201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3700.9万吨,居全国第5位。

70年来,随着居民消费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居民收入用于吃、穿的支出占消费比重大幅下降。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改革开放前的60%以上分别下降到24.6%和26.7%。

万众一心的协奏曲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岁末,党的十八大后仅40多天,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外出视察,也是第一次赴农村地区视察,就来到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的阜平县,冒严寒、踏冰雪看望困难群众,共商脱贫之策。在这里,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

在这里,总书记鼓励干部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这句励志语,被刷写在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街道的墙壁上,更被落实于脱贫攻坚的实践中。

近年来,阜平县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高效林果、特色养殖三大产业,带动2.1万贫困户增收致富。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90元,是2012年的2.63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脱贫的信心、干部扶贫的决心,积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2018年,全省实现65万贫困人口脱贫,251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84%降低到0.78%,下降9.06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在全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河北进入了“好”的行列。

一字“好”字,来之不易,背后是前所未有的攻坚合力。

干劲之足前所未有——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带头包联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市县,30多位省领导深入包联县具体指导,鼓舞带动各级各部门和基层干部勠力同心、奋力攻坚。全省五级书记抓扶贫,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抓实。

合力之强前所未有——

全省组织2.2万名干部驻村帮扶,34.8万名干部和3800多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1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40个县(市、区),京津对口帮扶28个县。

举措之实前所未有——

产业就业、科技扶贫、教育健康、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多管齐下,产业扶贫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贫困人口就业35.8万人,9.3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竣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入住9.1万人。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我省还有未摘帽贫困县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448个、贫困人口39.95万人,需要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进一步共同努力、携手攻坚。”

8月26日召开的全省脱贫防贫暨“千企帮千村”工作推进会,号召全省民营企业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再立新功。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还有一年多时间,如何啃下硬骨头,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需要补短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

需要巩固成果,稳定脱贫,持续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站,而是新起点。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已退出的县仍需持续用力。

需要精准防贫,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我省出台《关于建立精准防贫机制的指导意见》,将全省6.8万非持续稳定脱贫户、24.2万非贫困低收入户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纳入防贫保障范围,确保“防贫不返贫、非贫不致贫”。

翻天覆地的变奏曲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有了空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9月15日,省会石家庄天朗气清,又迎来一个优良天。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这份美好。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2018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56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8%,空气质量6年来最好。今年以来,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尤其是5至8月,连续4个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2013年以来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民生方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的衣着从“黑蓝灰”到“个性化”,饮食从“吃饱肚子”到“吃出健康”,居住从“狭窄蜗居”到“保障住房”,中国人民有了空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全省7500多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河北是一个重若千钧的时代考题。

“咱祥富里的变化一天一个样,真想把好消息捎话给总书记呀。”唐山市路北区祥富里社区居民经常这样说。

祥富里社区是唐山大地震后建设的第一批安居工程小区,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专门到这里看望居民。

因年代久远,小区许多设施老旧落后、功能不全,2018年该小区列入唐山市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名单。改造后的祥富里社区统一规划了停车位,增设了健身娱乐设施,灯亮了、路平了、环境好了。

人民的向往,前进的方向。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在我省得到长足发展。

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稳如磐石。

2018年,我省就业人员4196.1万人,比1978年增长98.9%;城镇就业人员1324.0万人,是1949年的20.9倍。

教育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8年全省小学学龄人口毛入学率为101.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2%。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18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2所,是1949年的40.7倍。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养老更安心。从2019年1月1日起,我省454万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这是我省2005年以来连续第15次调整养老金。看病更加省心。到2018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6900多万,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持续调整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体工资稳定增长,职工工资待遇持续改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坚持以办好惠民实事、增进人民福祉为重点深化20项民心工程,全面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继去年我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实施20项民心工程后,201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的全省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又一次向全省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燕赵大地再次传出温暖人心的“春消息”。

原本枯燥的数字,此刻却透着浓浓的民生关怀:棚户区改造开工3.47万套、建成4.19万套,2646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工作,计划新建、改扩建的幼儿园有36个完工、63个主体竣工、101个在建……截至今年6月底,年初部署实施的20项民心工程稳步推进。

回望来时路,燕赵大地“气质”越来越美、“颜值”越来越高,燕赵儿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明显;踏上新征程,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延展的是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足迹。(记者吴艳荣)

责任编辑:张云

下一篇: ​河北省各地举行公祭烈士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