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精品是怎样炼成的——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创排启示

河北新闻网 2019-10-18 06:38:51
语音播报
  • 分享
  • 精品是怎样炼成的——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创排启示

    《充满希望的河北》演出现场。

    9月28日,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在省会成功演出。作为我省第一部以交响组歌形式全景展现河北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发展历程、时代风采的原创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其恢宏的中国气派、深厚的燕赵气韵、昂扬的时代精神、精湛的艺术水平,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女声三重唱《奔向大海》

    这是一幅河北画卷,一场艺术盛宴,一次精神洗礼。

    《充满希望的河北》既是一曲激励7500万燕赵儿女坚定“四个自信”、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交响组歌,更是河北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担当使命,培根铸魂,打造文艺精品,勇攀艺术高峰的实践成果。

    情景表演《我站在狼牙山上》

    1

    坚持把创新贯彻始终,“全景展现+交响组歌”打造气势恢宏的河北文化盛宴

    跨越200万年的沧桑巨变,15首声乐作品,800多名演职人员上千个日夜的奋战,把华夏先祖的足迹、红色革命者的誓言、改革创业者的歌声、时代追梦人的激情,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交织碰撞,汇成一部震撼人心的燕赵奋进史。

    河北,内环京津、外沿渤海,山河壮丽、风光秀美,是全国唯一兼具海滨、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的省份,是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在历史长河中,河北留存了东方人类最早的足迹,是中华民族完成第一次大融合的地方,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古往今来,燕赵大地上英杰辈出,慷慨包容、重义然诺,质朴乐观、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早已融入血脉;如今,河北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机遇,奋力推进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燕赵大地到处是火热的实践,充满美好的希望……

    厚重的历史底蕴、昂扬的时代风貌、充满希望的燕赵热土,如何用艺术手法描摹?如何转化成一部恢宏大气、特色鲜明、艺术精湛的扛鼎之作?诚如业内人士所言,要用舞台艺术全方位展现燕赵大地上史诗般的历史进程,尤为不易。

    100多分钟内,《充满希望的河北》大胆突破单纯依靠声乐作品表现的艺术形式,以引人入胜的时空追溯、开放灵动的舞美背景、气势恢宏的合唱阵容、深沉细腻的情景表演,并配以给观众造成强烈视觉冲击的弧形巨屏视频,全景展现河北的时代风采。

    整场演出,引入一位“阅读者”,他用诗意的语言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行走燕赵大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希望、蓬勃发展的河北。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改革发展成就,展现河北充满希望、蓬勃发展的美好未来。

    “我们坚持从大文化、大情感中提炼主题,坚持点线结合,深入挖掘以燕赵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亮点,聚焦充满希望的河北,把河北这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上的故事和精神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交响组歌的艺术总监、词作者、撰稿王晓岭如是说。

    创作团队在探索艺术融合创新的同时,注重运用高科技做好舞台设计。

    近70米长的巨幅屏幕,10台投影仪进行地面投射与主屏影像形成呼应,中央的旋转舞台犹如一块宝玉夺人眼目。配合着展现不同时代和内容的15首声乐作品,画面不断变换, 观众时而穿梭于硝烟弥漫的古战场,时而攀登上巍峨耸立的太行山,时而漫步于春意盎然的塞罕坝,时而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视听盛宴,意境深远的舞美背景、感人至深的情景表演,丰富多彩的视频展现,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感官。”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庞彦强观看完演出后意犹未尽,沉浸在新颖壮美的舞台画卷中。

    更令人惊喜的是,演出首次在交响乐中尝试嵌入河北梆子、河北民歌等具有标志性、符号性的河北传统地域文化元素。

    “唯有河北梆子高亢激昂的唱腔,才能把咱们燕赵人的风骨和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总监、曲作者臧云飞坦言,为了突出河北特色,除了在声乐作品中融入大量的河北民歌元素外,大胆将河北梆子的唱腔融入交响组歌中,也是创新之笔。

    当著名河北梆子演员、梅花奖得主彭蕙蘅开口唱道:“我站在狼牙山上……”全场掌声雷动,豪放激越的乡音乡韵,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枪炮声、梆子声和高亢的唱腔穿越时空结合在一起,其情其境催人泪下。

    “整部作品穿越历史,空间开阔,气势恢宏,但又不失细腻婉转,以孩子对母亲的情感、以种子对大地的敬意,喊出河北的名字、描绘河北的模样,抒发着对河北最深沉的爱,充满了抒情性和震撼力。”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骆岭赞不绝口地表示。

    河北梆子演员、梅花奖得主彭蕙蘅倾情领唱《我站在狼牙山上》

    2

    坚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专业素养+奉献精神”勇攀艺术新高峰

    雄浑、震撼、唯美、激昂——这是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给予人们最真实的感受,也是其最亮眼的艺术特色。诗的魅力,配以声、光、电营造的艺术氛围,再加入乐曲、舞美、影像的现代舞台呈现,为观众们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忠如此表示。

    “大河之北,我的家乡,雄浑伟岸,源远流长。走过每一片山水,都充满美好的希望……”这段时间以来,河北师范大学声乐系学生齐洺和总会不由自主地唱起这首《大河之北》。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参与了我省舞台领域堪称规模空前的一次合唱,成为《充满希望的河北》400人合唱团中的一员。他说:“我不仅在舞台上演唱,我还希望能把这首歌唱给更多人听。”

    歌声中有乡音,有故事,有情怀,能够让歌者与观众同频共振,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演出的恒久魅力源自立足本土实际的原创理念。

    《大河之北》《桑干河水清又清》《龙印》《我站在狼牙山上》《奔向大海》《不走山梁不走沟》《林为情思风作马》《冰雪之约》《雄安之歌》《冀在心上》……短短100分钟,通过音、诗、画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现跨度200多万年的河北历史,描绘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大地的巨大变化,其创作难度可想而知。

    “记不得有多少个夜晚了,绞尽脑汁琢磨。怎么开篇,怎么收尾,用怎样的方式、语言、角度展现,靠什么形式串联起来。”王晓岭感慨万千,创排这部作品就是艺术者的“赶考”。

    一次次构思,一次次修改,精益求精,数易其稿。3月领取任务,8月底要求首演。在确定创排原创大型交响组歌后,王晓岭专门改写了一首诗:“决心已定将欲行,犹闻楼上军令声。太行燕山高千尺,不及尊朋送我情。”拿到歌词的臧云飞反复朗诵,找感觉、琢磨如何配乐,他左手弹琴,右手写谱,甚至一度“走火入魔”。他说,一部经典剧目要想做到久演不衰,得让作品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

    大型交响组歌的艺术综合性,决定了创作的复杂性。音乐要和表演结合,乐队要和演员配合,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才能个个出彩,而这需要专业精神和不断磨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会议室的灯光长明,排练厅里音乐不息。每一位主创和演职人员都全力以赴,奉献最真挚的感情表达。华美绽放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次的细节磨合。

    作为河北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拓鹏参与过多次大型交响乐演出,在他印象中,以河北本土资源为基础进行如此大规模交响组歌创作,这是第一次。他坦言,这是对河北艺术队伍的一次全面检阅和集中展示,在这部交响组歌演出中,乐队成员全部来自河北交响乐团,领唱及演员也几乎全部来自河北。“这说明几个月来我们的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在文艺精品打造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提升。”

    400位合唱演员来自4支合唱团,河北交响乐团乐手数量达80余人,如何做到整齐划一?“没有巧办法,只能下硬功夫。合唱队进晚了,就提前一点;抢了,就再慢一点。每一处都需要仔细标记、仔细磨合。”拓鹏说,有时一天的排练下来,手抖得连矿泉水都拧不开。”

    “别看我的台词不多,但背起来比话剧台词难太多。”“阅读者”的扮演者宋波坦言,背诵短短10段台词所下的功夫,比他背诵一部话剧的台词还要大。为了能准确记住台词,宋波把台词录下来反复听,有时还要抄写在纸上加深印象。排练时,为了避免由于饱餐导致消化道需氧量增加,脑部缺氧记忆力减退,他只吃早晨一顿饭,直到一整天的排练结束。

    来自4所学校合唱团的大学生成员,牺牲了暑假时间,两个月加紧排练。齐洺和感叹,这是他经历的时间最长、最艰苦的一次排练。每天几乎都要站8个小时,时间最长的一次排练从早晨8时一直到23时,累了就在原地蹲一会儿。齐洺和坦言,作为艺术生,这次参演的苦与累、激情和付出都让自己受到了最深刻的精神洗礼,“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女声表演唱《桑干河水清又清》

    3

    坚持艺术创作科学组织,“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形成打造文艺精品的整体合力

    优秀的舞台作品能赢得观众的掌声和热泪,舞台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

    “这不仅是一部礼赞70年河北波澜壮阔历史和感天动地奋斗史的作品,更是一曲向几代奋斗者、奉献者、拼搏者致敬的壮歌!”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白朝晖接受采访时,激动不已。

    显然,一部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一个单位,单兵作战、单介质传播是不行的,需要各方鼎力支持,要遵循艺术规律,要秉承科学理念。

    “作为一部描绘河北波澜壮阔历史和感天动地奋斗史的作品,《充满希望的河北》演出成功得益于领导重视,得益于有力的组织策划和顶层设计,得益于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得益于艺术工作者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史建伟介绍说,省委、省政府对组歌创排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台大型主题文艺演出列入全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安排。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部署,省委分管领导多次研究部署创排工作,多次专题听取汇报、审阅修改串联台本和导演台本、现场审看节目彩排,指导协调推动组歌创排工作。为确保创排工作科学有序推进,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建立了定期调度、现场协调、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在组歌创排期间召开27次工作调度会,5次组织专家现场审看节目彩排,绝大部分都是在河北交响乐团、河北艺术中心现场办公,聚焦重点、多线并进、解决问题、督促落实。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协调一致。”总导演赵小津认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为组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有效地提升了节目品质。

    人才队伍无疑是精品文艺创作的核心因素。《充满希望的河北》能获得观众与专家一致好评,与其顶级的制作团队密不可分。从去年年底任务确定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开放的视野组建创排“梦之队”,面向全国精准选聘核心主创人员,经过多次遴选和研究,最终决定选用经验丰富、配合默契的王晓岭、臧云飞、赵小津搭建主创团队。同时,还面向全国聘请高水平舞美、音响、服装设计团队进行舞台设计及制作,从源头上保证创作质量。同时,立足河北,充分发挥本土人才队伍优势,集结省内一切优势资源。“我们每个单位自身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要有很强的整合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统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那书晨认为,打造文艺精品必须打整体战,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特别是对于省内资源,要打破部门、行业、体制、层级等限制,根据创作任务的需要组配各种资源,互惠互利,通力合作,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此次创排,专门邀请陈建忠撰写串联台本,从河北交响乐团、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和各地文艺院团中精选独唱、领唱演员以及情景表演演员,由河北广播电视台专业团队负责舞台背景视频制作,由省艺术中心提供一流的专业场地和全方位的现场保障服务,在省教育厅、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支持下,集中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省艺术职业学校等4所高校组成400余人合唱团,合力推进组歌创排。

    “乐团这次经历了大考验,在实践中学习了本领,在磨炼中提升了业务水平。”自从承担了《充满希望的河北》排演任务,河北交响乐团党总支书记商明凯的微信群一下多了20多个,常常不分昼夜提醒他,又来活儿了。该团150多人全部介入排演,分为14个工作组,包括乐队组、外联组、服装组、道具组、化妆组、后勤组、协调组、宣传组、外请演员组、器材装运组等,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投入,创排演一流大型剧目的能力得到全面检验和提升。

    “这是全体组织者、创作者、演职人员用科学方法、奋斗精神打造出的一部舞台艺术精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河北交响乐团团长梁扉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打磨提升,力争将其打造成一部能够代表河北艺术水平的留得住、唱得响、传得开的扛鼎之作、口碑之作。(记者肖煜、龚正龙)

    图片由记者史晟全摄

    责任编辑:张云

    下一篇: 关注丨让尼泊尔“国宝”重焕生机
    视频直播
    直播|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北京游客市场调查启动仪式

    预告|河北省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

    预告 | 河北“援藏律师服务团”先进事迹报告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