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一片冰心在玉壶 (报告文学)

河北新闻网 2019-11-22 04:15:22
语音播报
  • 分享
  • 一片冰心在玉壶 (报告文学)


    上世纪80年代的姚建华(后排左一)和队员们 于春淋供图

    一 初遇冰雪 破茧成蝶

    二十多年来,姚建华曾无数次试图打开那个没有油漆过的木头箱子,但终究没有勇气。这一回,他俯下身,仔细抚摸着箱子。正要揭开早已不再上锁的箱盖时,锁挂下面,“勤奋”“刻苦”四个稚嫩、歪扭的刻字映入眼帘,记忆潮水般向他涌来。

    1977年冬,沽源青年湖。一个年仅13岁的男孩,从早到晚,每天出现在冰封的湖面上。张家口滑冰队的出现,对这个叫姚建华的小家伙来说,就如同小铁钉遇到了强磁铁。一顶毛茸茸的狗皮帽子严严实实裹住了头脸儿,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牢牢盯在滑冰队员的身上。双脚不停地在雪地里跺着,间或,做一个滑行的动作。两股清鼻涕,经他抬手的一条弧线,便冻结成袖口上的一纸薄冰。此后,冰冻的青年湖就成了姚建华寒假生活的乐园。

    两年之后,沽源首届青少年滑冰比赛在青年湖开战。姚建华代表沽源一中,生生滑了个第一。同年,县里成立了由10名男女队员组成的滑冰队,姚建华是其中的主力之一。

    回想起刚进入县滑冰队时的情景,姚建华的目光悠悠地落到了那只旧木箱上。如果把客厅的家具比作白天鹅,旧木箱便是一只灰麻雀。参加河北省首届速滑比赛的自己,不就是这样一只灰麻雀吗?

    赛道上,沽源的队员们大部分摔了跟头,且不说与奖牌无缘,单就“擦冰队”这一绰号,就将他们置于尴尬境地,但没有一个队员中途放弃比赛。

    摔倒了,爬起来,就走稳了。

    1980年,在张家口专业教练员马成才指导下,短短几天工夫,姚建华500米速滑成绩从1分14秒迅速提升到56秒。夏秋两季,队员们没有条件在冰上训练,就在旱地上进行体能训练。次年,姚建华和队友们代表张家口市,参加了在承德市举办的全省速度滑冰比赛。再次站在省速滑比赛的赛道上,姚建华的脑子让“冠军”两个字挤得满满的,赛场上准备的一系列技战术都晕成了一张白纸。刚冲出没几步,便仰面朝天摔在了冰面上。他没多想,一骨碌爬起来,奋力追赶。与前面选手的距离越来越近,正要在弯道完成超越时,又一次马失前蹄,这次摔得更重,他强撑起摔散了架的身体,继续追赶,终点冲刺,1分40秒的成绩取得了第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调整了心态,放下心理负担,轻松获得1500米和3000米两项冠军。这次全省速滑比赛,张家口市的女团、男团分获第一、第二。姚建华和队友们破茧成蝶,完成了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

    二 华丽转身 难舍情缘

    冲刺中的冰上健儿张蕾供图

    1982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刚进十月,雪花便洋洋洒洒飘落沽源。姚建华蹲在湖边,如视珍宝地把弄着手里的一块儿薄冰,计算着上冰的日子。时光匆匆,他从冰上顽童变成了滑冰少年,如今,又由运动健儿转变成速滑教练。身份在变,职能在变,不变的一直是他融进冰雪的心。不到二十岁的年龄,经历了四五载冬训的姚建华深知,他和学生们将面临无数难以克服的困难和不易逾越的挑战。

    冬练三九。400米赛道如同一个耀眼的光环,罩在宽阔的青年湖冰面上。男男女女12名队员,在姚建华的声声吆喝和“指手画脚”的形体语言中,一段接一段,一圈连一圈地滑翔着。滑直道,如白鹤亮翅;过弯道,似燕子穿行。晴朗的天气里,他们的训练常常能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观看,一旦大雪封门,街上便人迹罕至,这时候,最活跃的就数青年湖冰面上姚建华带领的这支野外训练队了。室外温度零下26摄氏度,100米长的弯道处,厚厚的积雪让姚建华一双大头鞋踏成一地毡片。在队员们眼里,他们的教练成了雪人。他呼出的哈气树挂一样白茸茸地结在棉帽上、脖套上,眉毛、睫毛和下巴也都是一色儿白。脖套上的冰溜茬子长到影响视线了,他就来个180度,把它转过去,前后交替使用。经验丰富的姚建华还自创了一套防冻方法,让队员们抓起雪,在脸上、耳朵上不停地揉搓,什么时候找到知觉,什么时候停止揉搓。这招很管用,训练下来,队员们没有一个冻坏鼻子和脸的。

    担任教练后,姚建华就不得闲暇。早晨,队员们都上文化课去了,他开始一双接一双地整理冰鞋。第一步,把鞋子和冰刀上的污渍擦干净;第二步,用细磨石将冰刀面儿打磨平整;第三步,用特细磨石将冰刀内外刃毛茬磨光,打出刀刃儿;第四步,擦去冰刀上的油渍和粉末,把冰鞋放进鞋套里。队员们下课回来,准备投入训练时,所有冰鞋必须拾掇利索。这十二双冰鞋,每天除了在青年湖冰面上发出声音,还要在姚建华的磨刀石上发出声音。这是两种截然不同也不相称的声音,但在他听来,是和声,是音乐。下午训练一结束,他又忙不迭地打理赛道。为了便于取水,他在赛道周围,每隔10米凿一个冰窟窿,然后用脸盆儿从冰窟窿里盛满水,均匀泼洒在赛道上。4000平方米的道面,一脸盆一脸盆地往上泼水,从下午六点半泼到晚上十点半,才能完工。他的帽子、褂子、裤子,以及手套和鞋袜,都已成为钢盔铁甲,僵硬地罩在身上。这种情况下,衣服是脱不下去的,只能在炉火旁稍作解冻,才能勉强脱掉。炉盘上,一圈铁丝架子,一半挂着冷馒头,一半挂着冻衣服。在“双烤”的间隙里,他拿出日记本儿,总结着当天训练的成绩和不足,盘算着第二天的训练方法和步骤。

    天道酬勤。1983年,全省速滑选拔赛,沽源男女少年队分获团体第一。姚建华麾下的12名队员全部入选河北省速滑比赛。第二年,在承德举办的全省速滑比赛上,再摘双冠。1985年,沽源少年速滑队的冰刀已经滑向更远。这一年,张家口代表河北省,首次亮相全国少年速滑比赛。沽源少年速滑队有6人参赛,且成绩傲人。

    孩子们在全国大赛崭露头角,接下来,参加比赛的机会就更多了。1986年至1988年,沽源的冰雪健儿们连续三次作为主力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全国少年速滑(西北区)比赛,并三次蝉联男女团体桂冠。其间,又有几个新队员被输送到张家口速滑队,其中有些人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四年队员,六年教练,姚建华把他滚烫的心烙在了青年湖的冬梦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场经济的大潮涌到每一个角落,体制和机制的改革,领队与教练的更替,一时间,让姚建华无所适从,加上严重的膝关节炎的煎熬,跳槽的念头水草一样缠绕着他的心。当时,一个去税务部门工作的机会落到姚建华面前,可是,在通知他上班的当天,姚建华没有马上去报到,而是朝着青年湖走去。一阵寒风扯起湖面的雪粒儿,使劲掴打他的脸颊,姚建华木桩一样一动不动。妻子默默走到他身后,轻声说:舍不得,就留下。何况,那些孩子们也离不开你。听妻子这样说,姚建华鼻子一酸,泪珠掉下来。

    姚建华没有离开青年湖,没有离开他的团队。他的坚持再次证实了他的选择没有错,一批批新队员脱颖而出,身经百战的老队员则飞得更高。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崔建丽位列第六,跨进女子速滑运动健将行列。随后,晋升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的黄旭,多次为国家滑冰队做弯道示范,还有一段弯道以他的名字命名。1979年到1992年,沽源滑冰队一次次铸就辉煌,成为国家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优秀运动员的滑手共计80多名。

    1993年,是姚建华记忆中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训练经费的严重短缺,让张家口速滑队,那个曾经风靡全国的队伍,静悄悄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姚建华沉寂了,青年湖沉寂了。

    三 热切回归 初衷不改

    直到22年后,京张携手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喜讯再次开启了姚建华关闭已久的心扉。

    2015年7月31日,收听收看了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新闻现场的电视转播,彻夜未眠的姚建华心动了。他打开了那只木箱,一股淡淡的霉味在客厅弥漫开来,箱子里,一双锈迹斑斑的冰鞋,一沓叠放整齐的锦旗,一副针织的毛线手套,几本泛黄的稿纸。它们挨着靠着,挤在一起,静静地等待主人的召唤。

    看着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姚建华抽动着嘴角,喃喃吐出三个字:久违啦。

    我国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冰雪运动快速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努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姚建华行动了,虽然时值夏秋,但并未羁绊他滑行的脚步,一双旱冰鞋成了他再次起航的引擎。

    第一天试滑,他像做贼一样,等单位下班,人静楼空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在走廊滑来滑去。二十多年没滑了,当他轻轻摆动起胳膊,交替探出腿脚的那一刻,他的心醉了。在地面有限的走廊里滑了几天,他就憋不住了,来到人迹罕至的乡间公路,放开手脚急速滑行。结果,一个大转弯摔出去,年过半百的他,摔出了腰伤。修养期间,同事们去看望他,他说是骑自行车摔的,大家相视而笑,不再追问。

    2017年冬天,姚建华与阔别已久的青年湖如期相遇。仅仅两天时间,那条光环一样的跑道,再次闪现在青年湖上。

    张家口市第八届市民运动会冰上项目牵动着姚建华的心,年轻的滑手几乎没有,会滑的,能滑的都是些年逾不惑的老队员,他们二十多年没接触滑冰,而且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能上得了赛场吗?他忐忑地拨通了第一个老队员黄旭的电话,他相信,多年来,奋战在公安一线的黄旭,身体素质一定还不错。果然,电话那头爽快地答应了。此时,姚建华纠结的心才得以放松下来。接着一个个电话或短信,也都陆续有了回复:参加。很快,一个取名为“冰刀起航战队”的微信群建立起来。

    姚建华每天忙碌在青年湖的冰道上。9名队员的出现,成为冬日青年湖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短短两个月的集训和散训,他们的体力有了明显增强,滑行技术基本都找了回来。

    12月17日,上万名观众云集青年湖畔,张家口市第八届市民运动会速滑比赛正式拉开了帷幕。姚建华和他的队员们共同参加了男女成年组和青年组速滑项目的比赛。寒风中,他们花白的头发飘逸出岁月的色泽,脚下的冰刀与青年湖洁白纯净的冰面发出“沙沙沙”的摩擦声。队员们顺利完成两项比赛,并收获男女两个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不久,这支由老队员组成的滑冰队,代表张家口市参加了河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速滑比赛,分获女团第一,男团第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元月,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在张家口清水河摆开战场。来自京、津、冀、黑、吉、辽等省区市的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6个长距离滑冰项目的比赛。姚建华终于可以带着他自己的队员,亮相全国性滑冰赛场。这是他执教生涯首次以教练的身份出席国家级比赛。经历了赛场上的奋勇拼搏,姚建华的队员终于站在了领奖台上。奖牌高高举起的瞬间,泪水顺着姚建华的脸庞流下来。

    四 培新聚力 再创辉煌

    姚建华(右五)和新老队员的冰上聚会 张蕾供图

    2018年冬,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各类滑冰赛事中,老队员捷报频传,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时常袭上他们心头。姚建华深知,滑冰赛场是速度与力量的碰撞,激情与青春的交织。他在关注老队员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后备人才的培养上。辛海明就是这一年来到姚建华身边的,看着这个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的男孩子,姚建华觉得这小家伙就是自己小时候的翻版。

    和所有初学滑冰的孩子们一样,辛海明刚接触冰面时,也有些胆怯。为了训练他们冰上的胆量,增强人与冰的亲和力,姚建华给他们精心设置了打冰球一类的小体力游戏,孩子们在不经意间找到了冰上的感觉。

    2019年春节临近,人们都忙碌于筹办年货,姚建华带领他的小队员们仍在进行最后一轮的训练。以辛海明目前的成绩,晋升国家二级运动员大有希望。放假前,姚建华把一整套训练计划交付辛海明和他的伙伴们。一个假期很快结束了,当辛海明出现在姚建华眼前时,着实令他大跌眼镜,这孩子胖了。果然,在冰道上,刚一起跑,拖泥带水的鸭子步,证实了姚建华的判断:辛海明没有执行训练计划。一遍又一遍地试滑,都赶不上平时的成绩。当天夜里,姚建华失眠了,辛海明也失眠了。

    次日清晨,辛海明再次站在了青年湖冰面上。姚建华盯着辛海明泛红的眼睛,问一句:昨晚睡好没?辛海明轻声答道:睡好了。随即,他胸脯上被轻轻捶了两拳,虽然力道不大,却让他一个激灵昂起了头。这一次,辛海明的速度明显比昨天快了,原本可以轻松达标的辛海明,现在,只能用加倍的训练脱掉身上的赘肉,并找回他平时的节奏、速度和弯道技术。

    2019年4月25日,黑龙江大庆市奥林匹克体育场座无虚席,全国速滑比赛男子少年组1000米的比赛开始了。初上国赛冰道的辛海明兴奋中不免带出几分紧张,前100米,动作明显不够舒展。第一圈顺利,第二圈顺利。最后一个弯道,选手们都想在此处完成超越占领冲刺先机。一个倒下了,又一个倒下了,辛海明用教练传授的绝技——“黄旭弯道”,闪转腾挪,躲避着脚下一双双寒气逼人的冰刀,小旋风一样,刮过弯道,进入最后冲刺。此时,场内鸦雀无声,姚建华冲向场地,扯开嗓子朝辛海明狂喊:保持节奏,有希望。辛海明紧咬牙关,他将自己的愧疚化作无穷动力。

    虽然没有站在领奖台上,但不足半秒钟的差距,实现了他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梦想,这不到半秒钟的差距,也预示着他未来长远的滑冰之旅。

    “冰与雪是一对恋人,风是冰雪之子。”姚建华很喜欢老队员于春淋的这个比喻。颇为浪漫的一句话,蕴含了速滑人对冰、雪、风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感情。

    姚建华和他的滑冰队队员们就在这冰与雪装扮的青年湖上,滑出了风的速度,滑出了风的激情。如今,沽源冰雪已渐渐走近寻常百姓,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冰雪,乘风而行。

    冬天来沽源,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一季纯情的冰雪盛宴,裹进欢腾的风里,穿行在一条条冰轨雪道上。滑吧,滑吧,滑出你的精气神,滑出一个冰雪乾坤,滑出一段冰雪奇缘。 (常 云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 关注诚信建设|“月光”变“月欠” 莫让信用破产
    视频直播
    预告 | 城市“冀”忆:打卡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

    直播| 河北“援藏律师服务团”先进事迹报告会

    回放|河北省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