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钩沉|河北“红旗渠”:人造天河跃峰渠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1-16 05:37:24
语音播报

钩沉|河北“红旗渠”:人造天河跃峰渠

修渠民工身系绳索,悬在半空清理浮石。

阅读提示

它筑于绝壁之上,在平均海拔170米的山间绕岭越峰、涌流奔腾。

它经10万大军历时3年“鏖战”修建而成,全长244.98公里,年均从漳河引水2亿立方米,向邯郸市输水1.2亿立方米,哺育了太行山区的无数百姓。

直到今天,它仍然是邯郸部分工业企业以及生态水网用水的重要保障。

它就是已经通水42年,有“人造天河”之称的跃峰渠。

在太行山间蜿蜒的跃峰渠。

一渠清波出太行

2019年11月13日,初冬已至。

沿着随山势蜿蜒起伏的跃峰渠景观大道,笔者驱车来到邯郸市峰峰矿区药王谷景区跃峰渠纪念馆。

纪念馆内,400多件珍贵实物和照片,仿佛带人回到了40多年前“跃峰渠”兴建时的火热场面。透过纪念馆的玻璃外墙,一渠清波从纪念馆正下方的水渠里穿流而过。这条水渠,就是至今仍在发挥输水作用的跃峰渠。

“提到人工修建的山区水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河南林州红旗渠。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流经涉县、武安、峰峰矿区、磁县、邯郸县(今已并入邯郸市区)的跃峰渠,在工程量、工程难度、现实作用等方面完全可以和红旗渠相媲美,曾对邯郸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跃峰渠修建的亲历者、67岁的跃峰渠纪念馆义务讲解员杜良盛告诉笔者。

时光荏苒,跃峰渠通水已经42年。当年究竟为何要修建跃峰渠?跃峰渠通水为何对邯郸如此重要?

位于河北南部、太行山东麓的邯郸是著名的古都。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明。然而,长期以来,地处太行山区的邯郸西部地区,土壤贫瘠、水源奇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境内最大的河流漳河自西向东流经邯郸。在历史上,漳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雨季常因山洪暴发,祸及下游,旱季则河道断流,使两岸人民遭受旱灾。

为解决这一问题,1965年,邯郸地委、专署经反复调研论证后,作出了修建跃峰渠从漳河引水的决定,并为此进行了两年的勘测、设计、选线等前期工作,制订出《邯郸地区跃峰渠总体规划》。此后,由于历史原因,工程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74年秋,邯郸地委召开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重新作出了兴建跃峰渠的决定。

如今已经78岁的侯春江,至今都清楚记得1974年的那个寒冬深夜里召开的那次会议。

当天,时任峰峰矿区区委副书记的他正在党校培训学习。那天夜里,区委办通讯员突然赶来,通知他去参加矿区区委常委会议。在那次会议上,当时33岁的侯春江被委派担任跃峰渠峰峰矿区民工团团长、党委书记。

1975年1月,跃峰渠指挥部成立。此后,指挥部组织动员跃峰渠沿线县区的工农兵学商组成10余万修渠大军,按团、营、连、排、班的军事化编制,在西起涉县浊漳河天桥断、东至京广铁路,南起漳河、北至洺河的1009平方公里范围内摆开了劈山引水的“战场”。

1975年2月中旬,跃峰渠工程全线开工。

修建跃峰渠与平原修渠大不一样,修渠平均海拔170米,需要逢山凿洞,遇沟架槽,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具体来说,跃峰渠在修建过程中共穿过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还在沿途修建各种建筑物1500多个,其中特大型、大型建筑物683个,分干渠以上工程量达1300万立方米。”杜良盛介绍。

其中,横跨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的险峰渡槽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座主拱跨长106米、高33米的渡槽,至今仍保持着亚洲单跨最大的纪录。

1977年9月15日,被称为“人造天河”的跃峰渠正式建成通水。

“建成后的跃峰渠全长244.98公里,年均从漳河引水2亿立方米,向邯郸市输水1.2亿立方米,解决了当时邯郸46个乡镇、325个村庄、70多万人畜饮水困难,还使沿线60多万亩农田丰产丰收,渠道长度和供水能力都远超红旗渠。”跃峰渠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责任编辑:张云

下一篇: 人物|庞其清:小化石里的大研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