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 分享
  • 娇滴滴的“小公主”变身家务好帮手!“劳动作业”带来深刻变化

    来源:燕赵晚报 2020-03-31 15:01:55
    语音播报

    娇滴滴的“小公主”变身家务好帮手!“劳动作业”带来深刻变化

    《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报道一

    娇滴滴的“小公主”变身家务好帮手 

    “劳动作业”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还让孩子懂得了感恩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很长一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劳动成为不少人成长过程中难以忘记的青春记忆。石家庄市北新街小学五(四)班的同学们从三年级开始,劳动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的家庭作业。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孩子,看一看两年的“劳动作业”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劳动让娇滴滴的“小公主”变勤快了

    3月30日早上,11岁女孩逗逗吃完早餐后,将桌子上的空餐盘拿到了水池旁边进行清洗。清洗完餐盘,逗逗坐在书桌前,打开平板电脑,开始了这天的网课。吃完饭清洗餐具已经成为了逗逗的习惯,而这件事在两年半前逗逗是绝对不会做的,那时候她上三年级。

    原来的逗逗在家里是个“小公主”,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包围着,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都三年级了,她早上有时还会让我给穿衣服。”说起这些,逗逗妈妈有些无奈。升入三年级后,逗逗的班主任在每天的作业里增加了一项:做家务。这项作业需要每天记录,一周上交到班级一次,优秀作业还会在班级展示。

    逗逗的“家庭劳动之旅”开始了,从吃饭时拿碗筷,吃完饭收拾碗筷,洗完澡后洗自己的袜子,到扫地、拖地、倒垃圾,再到打水、买调料品,她的家务能力越来越强。“刚开始,孩子对做家务有些‘不理解’,老觉得自己小,就该受家里人的照顾,每次做家务都像完成任务。可慢慢地,她的主动性变强了,眼里也有活了,不用催也会干自己分内的事。”逗逗妈妈说,看着每天做的家务被记录成文字,有时甚至还会被评为优秀作业,孩子动力更足了,虽然做家务还经常会“手忙脚乱”,但就如老舍在《劳动最有滋味》中说的:自己家劳动换来的饺子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

    经过两年半的时间,逗逗从娇滴滴的“小公主”变成了劳动“小能手”;经过两年半的时间,逗逗从分不清各种调料的小女孩,变成了会煮方便面、做水果沙拉、炒鸡蛋的“小厨师”;经过两年半的时间,逗逗从做事情总要喊妈妈的小姑娘,变成了主动让妈妈休息,自己收拾桌子和刷碗的家务“小帮手”。

    “现在有时候我们家长工作忙,孩子一个人在家也能将自己的生活料理得很好。”说到这些,逗逗妈妈很是满意。

    劳动让内向的男孩成了男子汉

    “妈妈,今天的午饭你不用管了,我来做。”说完这句话,犇犇从冰箱里拿出了两个鸡蛋,把鸡蛋打入碗中打散,将电饭锅里的米饭盛出来,洗好的胡萝卜切成丁,又将火腿切好。这一切准备完毕后,犇犇熟练地架锅、打火、倒油,油热后依次放入各种食材,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炒米饭完成了。炒米饭做好后,犇犇又切了一个西红柿,另打了一个鸡蛋,再次架锅,一盆西红柿鸡蛋汤又完成了。

    坐在餐桌前,看着儿子做好的午饭,犇犇妈妈有着说不出的欣慰:“从三年级班主任开始留家务作业到现在,孩子身上的变化特别大。”11岁的犇犇是一个略显“内向”的小男孩,有时候还显得有些胆小。在犇犇妈妈看来,孩子身上的这些表现可能和自己平时对他照顾太周到有关。“在生活上我给予了他很多关照,家务活儿基本不舍得让他做。”渐渐地,她发现孩子遇事不敢上前,动手能力也欠缺,甚至有时连学校的手工作业都想让妈妈代劳。

    就在犇犇妈妈面对孩子的“依赖”束手无策时,班主任老师在每天的家庭作业里增加了做家务一项。“最开始,孩子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家务,内容也很单一,基本就是倒垃圾和扫地。可一段时间下来,他似乎发现了做家务的乐趣,会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儿。”犇犇妈妈说,孩子会煮面条,会炒米饭,会做简单的汤了。

    随着做家务能力的增强,自己甚至发现原本“内向”的孩子性格变开朗了,遇事不再向后退,甚至主动照顾起了比自己小三岁的妹妹。特别是这个寒假,犇犇居然学会了做蛋糕、做冰激凌,去附近小超市买蔬菜、水果,还带着妹妹做家务。“有了两个得力助手,我也轻松了很多。”看着犇犇在厨房认真忙活的样子,妈妈笑了。

    劳动让“懒丫头”爱动脑筋了

    在疫情之下,今年的寒假有些“漫长”。而这个特殊的寒假,却让8岁女孩雯雯变了。“我们家雯雯原来是个‘小懒丫头’,在家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冥想’,有时候连作业都不愿意写。”雯雯妈妈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不过这个寒假里,“懒丫头”雯雯变勤快了,也爱动脑筋了。

    因为是在家上网课,所以除了正常的文化课以外,学校还安排了适当的“劳动实践课”。如帮着父母做家务,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食物等。在完成“劳动实践课”的过程中,雯雯对床的“依赖”消失了。妈妈做饭时帮着择菜,吃饭前摆筷子,吃完饭收拾桌子,还会按时记录自己的“劳动实践课”内容。其中一幕让妈妈印象深刻,雯雯拿果汁时不小心洒了,她赶紧用抹布擦地板,还鼓励自己:“动动脑筋,下次一定会做好的。”

    现在的雯雯做事之前爱动脑筋了,对于学校留的文化课作业也积极了很多。特别是在做家务过程中,雯雯的手部肌肉得到了锻炼,字迹也变得更加工整了。“真没想到,原来不被重视的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有这么大变化。”

    劳动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个寒假,对于11岁的嘉嘉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嘉嘉的父母都是医生,疫情期间一直在单位忙碌着,嘉嘉需要安排好自己每天的生活。按时上网课,做简单的饭菜,收拾屋子,从刚放寒假到现在,嘉嘉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真没想到,孩子独立性这么强。”嘉嘉妈妈说,两年半的“劳动作业”真的让孩子掌握了不少家务技能。

    “将劳动变成日常家庭作业,是一种尝试,现在看来这种尝试收获真不小。今年的寒假,我们班不少孩子就展示了自己不凡的身手。”嘉嘉的老师、石家庄市北新街小学五(四)班班主任梁翠芹说,自己是从三年级开始担任这个班班主任的,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应该算中低年级,根据以前担任高年级班主任的经验,她觉得孩子们做家务还是要趁早。梁老师说,自己相信通过日常家务劳动,可以塑造孩子的品格,可以让孩子们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懂得感恩父母。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四肢,特别是锻炼手部肌肉,为孩子们写一手好字打下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手部肌肉得不到锻炼,怎么能写好字呢!”

    经过两年半家务作业的锻炼,五(四)班的63位同学已经把劳动融入了日常生活,班集体也更加团结了。在孩子们心中,做家务不只是一项作业,早已成为了自己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劳动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可以让他们从劳动中感受到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要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现在的孩子都很忙,从很小的时候就要上各种兴趣班,走进校门后更是为了各种考试努力着,家务活、劳动似乎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缺失了重要的“劳动课”呢?明天,我们的系列报道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记者 赵晓华 通讯员 刘嘉仪)

    责任编辑:郑晓娟

    下一篇: 石家庄部分饭店恢复堂食 专家给出6点公众聚餐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