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之七|麻麻花开(报告文学)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4-03 05:48:46
    语音播报

    “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之七|麻麻花开(报告文学)


    “羊圈”咖啡馆外景

    每每走进别有风味的“羊圈”咖啡馆,听着曼妙的音乐,闻着氤氲的咖啡香,保定市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总会情不自禁回忆起他和南峪村共历风雨、努力前行的二十载光阴。

    对一个村庄的发展史而言,二十载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那些在吃穿住用行上日新月异的改变,却让人感到惊喜、激动和欣慰。从一个深藏太行山区的贫穷小山村,到以高端民宿“麻麻花的山坡”为支柱产业的三坡镇“旅游第一村”,段春亭和乡亲们闯出了一条以民宿旅游为特色的扶贫产业新路径。

    在乡亲们七嘴八舌的描述中,镜头闪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南峪村。

    夏日的周末,村民们徘徊在滔滔拒马河东岸,眼睁睁看着对岸的都衙村南来北往的外地游客,办理住宿,吃“小馆子”,买花椒、核桃各种山货……彼岸的村民喜气洋洋,纷纷盖楼买车;再看看南峪村这边,到处破旧衰败,村里人大多连辆摩托车都买不起。有把子力气的青壮年也纷纷出门打工,村子日趋“空心”化,村民们年复一年,只能临渊羡“邻”,望河兴叹。

    而如今的南峪村,“麻麻花的山坡”精品民宿常常挂起“客满”的招牌,“羊圈”咖啡馆里客人络绎不绝。村路宽敞,太阳能路灯明亮,健身广场是大家锻炼的好地方,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的2800元增长到如今的8800元。

    漫山遍野的麻麻花见证了乡亲们一步步脱贫的过程,而“带队大哥”段春亭也获评“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河北省千名好支书”荣誉称号,更喜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一座桥,一条路,一个人,打开希望之门。

    段春亭和“麻麻花的山坡”

    南峪村,位于涞水县三坡镇东南部,张涿高速(首都环线高速)野三坡出口处,东邻北京房山区十渡景区,西接野三坡风景名胜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村由北峪、南峪、南坡、大坑4个自然村组成,山场面积20000亩,土地近400亩。

    曾经的南峪村与中国许多普通的山村毫无二致,灰瓦石墙,低矮陈旧,猪圈、鸡舍杂乱,苍蝇、蚊子乱飞,狭窄村路泥泞不堪。南峪村紧邻的野三坡景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逐渐开发成熟,多年来接待游客无数,而对南峪村来说,那一切仅仅止于新闻。村里的山货照样无人问津,看着彼岸的都衙村风生水起,乡亲们心里急啊!

    然而,无桥,无路,束缚住了南峪村腾飞的翅膀。

    1999年,电视剧《西游记》续集热播,湍急的拒马河上,唐僧师徒四人走过小木桥的一幕让很多人记忆犹新,而这桥正是南峪村与外面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可这又是一座“季节桥”“短命桥”,平时勉强能过独轮车,一到夏天往往被冲毁,所以村里只能在汛期到来前把桥拆走,秋天再装回去。

    乡亲们爱说,村中的巨变都离不开那个叫段春亭的人。年轻时的段春亭,曾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回到老家娶妻生子。他头脑活络,心灵手巧,将木头加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是村民眼中的能人。

    段春亭做生意期间,切身体会到这座“季节桥”带来的不便,因为生意的需要,他只得在都衙村租房,这一租就是十年。而南峪村的村民们更不容易,收购山货的商贩无法过河,只得让村民涉水送到对岸。因长年赤脚蹚过刺骨的河水,许多村民因此患上风湿病。

    闭塞,加剧着村民的贫困。

    1999年8月,段春亭当选南峪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自掏腰包垫资6万元,拆除了木桥,购买水泥管,由村民义务出工,修建了一座坚固的漫水桥,从此,这座桥联通南峪村与外部世界,成为“黄金桥”。

    除了桥,还有路。1999年之前,南峪村只有很窄的山路和土路,村民饮水要步行一二公里,自己到拒马河去挑水。段春亭上任后,架好了桥,紧接着就是修路。一条长4.5公里、宽3米多的水泥路初步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然而,2012年7月的一场暴雨,将这条路毁于一旦,这让段春亭更坚定了要修一条“好路”的决心。

    凭着多年的经商经验,再次修路时,段春亭决定修成一条山村旅游路。几经曲折,宽度是原来两倍多的村路重新修好,从此这条路也成为村民们的致富路。

    更大的机遇出现在2011年。途经南峪村的张涿高速开工,南峪村眼看成为外来车辆进入野三坡的第一个出口。段春亭立刻认定这条高速路将为南峪村的发展带来巨大商机,一个新计划在他的脑海中闪现:打造三坡镇“旅游第一村”!他带领部分村民在南峪村率先建成一座山庄型酒店,接待能力40人左右,初次试水效果尚可。随后,另外8户村民先后仿照他的模式建起了农家院,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然而,谁也不曾料到,随后的事情并未能如期发展。高速通车后,几乎所有旅游车辆直接驶往野三坡,根本不会在南峪村停留。这个小山村依旧冷落,甚至大不如前。段春亭并没有灰心:认准旅游脱贫的大方向,还要精准定位。

    大山深处的南峪村犹如一位养在深闺的俊女。这里空气清新温润,负氧离子浓度极高,以太行山与拒马河为代表的山水资源,交相辉映……这些都使得南峪村天生丽质,只待梳妆。

    段春亭开始了反反复复的思考,“要想吃上‘旅游饭’,必须保护好生态!”段春亭决定封山育林,还村里一片绿水青山,就不信迎不来金山银山!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段春亭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因为全村一半多村民都养羊,最多时达到15000多只。不让村民放羊,谈何容易?

    “不让放羊可以,你给找个营生。”村民王振社年过六旬,家里养着130多只羊,他舍不得卖羊,向段春亭提出条件。张涿高速的一个工地设在村边,段春亭找到负责人,靠自己的“脸面”,给王振社找了一份工作。这之后,又先后解决了许多养羊户的工作问题。

    2014年,全村终于彻底禁牧。

    一座桥,一条路,一个人,打开希望之门。

    那充满山野风情的房子里,装着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慢生活铺就脱贫快车道,刻满回忆的南峪村见证着历史。

    充满地域特色的民宿

    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国三星联合发起“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河北)项目”,项目的焦点,是要从河北省22个候选贫困村中评选出一个村庄,提供帮扶资金。得到这个消息的段春亭,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始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改善村里的环境,先后铺设村内道路4700米,建成3000平方米的公园兼健身广场,同时安装污水处理设备,铺设污水管道、饮水管道,安装太阳能路灯等。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的项目专家团队几次到南峪村实地考察,在最终的评审会上,段春亭以“南峪美丽乡村梦”为主题,描述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坚定的自信心,深深打动了参评专家,在三轮考察评审和一轮现场答辩的PK中,南峪村高票胜出。

    精品民宿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南峪美丽乡村梦”的正式实施,这对南峪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6年4月,南峪村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段春亭出任理事长,设立三级联动五户联助的管理模式。第一级是理事会、监事会、村两委班子党员组成的互助骨干14名;第二级是通过五户联助推选出的43位互助代表;第三级是以户为单位的社员代表。其中59户贫困户103人平均分配到各骨干及互助代表组里,每名骨干党员至少带动2户贫困户。合作社还专门制定成员确权方案及确权标准,从而真正把村民组织起来。

    合作社骨干会上,大家一致通过发展高端民宿作为支柱产业。专家实地给出方案,把村民闲置多年的老旧民宅,流转到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和县政府扶贫资金,进行特色改造,打造高端民宿。合作社产生的收益5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村集体公共事业,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帮扶其他贫困乡村。实际操作中,一般农户每人分一股,贫困户每人分两股,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

    段春亭做村民工作、与企业洽谈、参与民宿设计、查看现场施工……各种急活儿、硬活儿纷至沓来,疲劳过度的他突发心脏病,医生要求他必须住院治疗,他却以“村里事儿多离不开”为由死活不肯住院。回到家里,他每天早早起床,输两个小时液就又赶紧去忙工作。乡亲们看着段书记带病从清晨忙到日落,格外心疼。

    村子每天都在变样,日子越来越好,村民们终于明白了段春亭忙碌的意义。

    初秋的黄昏,山坳里炊烟袅袅,层林尽染。段春亭请来的几位专家正在村民家中走访,忽然,一阵奇香扑鼻,香味飘荡了大半个村子。当他们四处寻找香气的来源,发现一位大嫂正在炝锅,原来,那浓郁的香气正来自大嫂手中上下翻炒的白色小花——麻麻花。

    金秋时节,放眼村外,麻麻花开得烂漫恣肆,那是南峪村一种常见的野味——山韭菜花,乡亲们采来晒干做调味料,成为村民的最爱。这让正在苦苦寻找民宿灵感的专家们心里一下透亮了:就是它了!

    高端民宿取名“麻麻花的山坡”。此前,专家们为打造民宿想出多个名字,都不甚满意,直到遇到这朵本地的小花。

    2016年的一天,来自外地的小轿车成群结队一路奔来,他们从都衙村过桥,沿乡村公路盘转千余米,直奔世外桃源般的“麻麻花的山坡”(以下简称“麻麻花”)了。

    开始时的“麻麻花”只有两处院落,由村中两处老宅改造而成,让游人真正体味乡村的原汁原味。2017年春节,万家团圆之际,段春亭在村子里游走、巡查,让他意外的是,“麻麻花”里竟然住满了客人!他看到了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巨变,同时内心豁然涌动着一个强烈的愿望——扩建“麻麻花”!

    说干就干,当年南峪村完成6套民宿改建。2018年,又新改造7套民宿和1套多功能会议室。到2019年,南峪村一共有15套民宿投入运营。

    多少个夜晚,繁星点点,“麻麻花”的会议室里却灯火通明,讲师侃侃而谈,听课的“学生”却是本村女村民——这是“管家”们正在参加培训的一幕。管家,这个与“麻麻花”密不可分的名词,如今频繁地出现在南峪村。你道“管家”是何人?都是昔日围着锅台转的村妇。她们必须经过两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从形象气质、服务礼仪,到有效沟通、处理突发状况……夜已深,但“管家”们仍旧不觉疲倦,认真听着,记着。

    正是顺应了当下人们有闲、有趣、寻乡愁的情感需求,“麻麻花”日益红火起来。那充满山野风情的房子里,装着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慢生活铺就脱贫快车道,刻满回忆的南峪村见证着历史。

    如今,随便上网搜索,无论“南峪村”还是“麻麻花”,都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品牌。此时,南峪村的巨变,把不少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吸引回来,昔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也已全部脱贫。村民们激动地说,村里今天的成就是段书记带领大家拼出来的。

    “麻麻花”是南峪村的,也是你的、我的,是所有城市行者的精神原乡。

    麻麻花开

    2016年之后的南峪村变得很“洋气”,比如这里有个被频繁提到的词叫“团建”。

    如诗如画的古朴村落,本该主要吸引画家、作家等“搞艺术”的人啊。然而,看似土得掉渣的“麻麻花”,竟被北京那些整天埋在营销、数字、市场等国内国际业务中的大大小小的公司“盯”上了。每逢月末、季末、年末,他们需要找一个既能总结工作又能让员工放松身心、联络感情的地方去搞团队建设。

    万物复苏,和风夹着花香吹向山谷,“麻麻花”的春天就来了;春天尚未走远,就迎来了“宫崎骏的夏天”;秋天可以在这里深山探秘、梯田焖饭、烤地瓜、遇松鼠、撩小羊;冬日里火盆锅炭烧起,大家寒意顿消,围炉夜话,管家大姐贴上漂亮的窗花,再一起包一顿香气扑鼻的饺子……“麻麻花”里的“团建”成为京津冀各大公司的山野版“向往的生活”,一年四季不打烊,各取所需,尽是欢乐。

    南坡上的“羊圈”咖啡馆格外有趣。松软的泥土里蓦然立起一个萌态十足的“羊圈咖啡”招牌,屋内落地窗为界,挡住了微凉山风,却拦不住远山近景。氤氲香气里品一杯咖啡,享受慵懒的下午茶时光,沐着天光云影,把整个人放空……脱贫户徐术芳自豪地说:这里曾是我家的羊圈!

    土极了,萌翻了,乐透了,美晕了。关键还是,“麻麻花”改变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城里人也越来越爱上“麻麻花”,从来没有哪一天像现在这样,城市与农村如此亲昵。

    “客人一会儿就到,做好接待准备。”这是运营经理通知62岁的蔡景兰。

    蔡景兰是“麻麻花”4号院管家,刚为患有尿毒症的丈夫把输液管拔掉,就接到了运营经理的电话。安顿好丈夫,蔡景兰麻利地穿上碎花围裙,戴上帽子,沿着平整的山路,来到了一处幽静而又别致的小院。

    蔡景兰的老伴儿徐振海十年前患上尿毒症,女儿双目失明,不幸的命运像一座大山压住这个家庭,典型的因病致贫。

    “天塌了,地陷了,真想过跳楼……”为了这个家,当年59岁的蔡景兰帮别人盖房子、搬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挣到多少钱。然而,一座大桥、一条道路、一栋房子、一份工作,让她的境遇彻底改观。

    “麻麻花”招聘管家,按照规定,年龄在35-50周岁之间才能报名,但考虑到蔡景兰的实际情况,段春亭果断地让60岁的她经过培训也上了岗。

    “除每月1950元的基本工资外,每接待一拨客人增加绩效工资50元,算下来每月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2017年全年,蔡景兰收入3万多元,再加上年底分红,家里的日子慢慢好起来。

    除了“麻麻花”高端民宿,段春亭还组织村民改造了多座中端民宿和普通农家院,可以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三哥三嫂”民宿老板徐术亮一直在北京打工,挣的钱除了日常开销所剩无几。2018年他回乡开民宿,自己当厨师,爱人做“管家”,一年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在南峪村,像徐术亮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

    南峪村脱贫致富的事迹吸引了电影工作者,段春亭自豪地透露:南峪村要拍电影啦!2019年底,以南峪村脱贫故事为素材的电影剧本《隐居乡里》完稿,如今演职人员早已就绪,只待新冠肺炎疫情过去,即可开机。

    “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比啥都值。”段春亭并不满足现有的成绩,要进一步开拓旅游脱贫思路,预计在未来3年完成60余套高端民宿的改建,带领村民过上更加富裕的日子。

    “麻麻花”是南峪村的,也是你的、我的,是所有城市行者的精神原乡。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场令人欣喜的嬗变,让所有可能“遇见”南峪村的人,都开始读懂隐藏于“麻麻花”里的幸福密码。

    (刘世芬)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 助力百业复苏·商贸在行动|一个企业的战“疫”故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