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世道人心的永恒亮色——评冯骥才《真人不露相》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4-03 15:38:49
    语音播报

    世道人心的永恒亮色——评冯骥才《真人不露相》

    当代作家王蒙评说冯骥才的作品时,用了一个字“哏”,言其有趣与津味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11月推出的冯骥才《真人不露相》作品集,读来也颇“哏儿”。

    大冯以善意、豁达的笔触写天津卫的各色市井奇人,带着俗世的热闹与情义,讲述特殊年代的人性故事,道尽了现实中的曲折与温情。读之,念之,感之,叹之,拍案惊奇,诚觉世人尽可爱,也觉世事尽如戏。

    这部以艺人、学者为背景的作品集,多篇写出没于市井烟火中的传奇高手:刷子李、泥人张、皮大嘴、好嘴杨巴、蔡二少爷……这些清末民初天津卫码头上的乡土怪客与民间英雄,是了解津味儿文化的一把钥匙。他们性格怪异,手艺高超,让人称奇叫绝。作者坦言:“如果没有这些人,你就不知道嘛叫天津卫。”

    真人不露相,通俗讲就是高手不显摆。书中的手艺人,都有着神乎其神的技艺,作为养家立身的本领,他们无意显摆,却自成绝响。

    粉刷匠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给自己立的规矩是“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作者写他刷墙的动作,有节奏,有美感,简直“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好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脆响声中,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而“蓝眼”江在棠,看假画时,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火眼金睛,令人叫绝。泥人张捏泥人的技艺更是神奇,“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黄金指》中的“指画”,手指头像个肉棍儿,但画山画水画花画叶画鸟画马画人画脸画眼画眉画樱桃小口一点点,看画画比看画儿更好看。

    这些手艺人,即便绝技在身,却也丝毫不敢懈怠,依旧努力磨炼技艺。如泥人张经常出入戏院、饭馆,观察人间百态,为制作泥人搜集素材。由奇工异能走向传奇人生,不仅凭的是技艺,更要具备卓越品格。

    冯骥才写的手艺绝活,涉及各行各业。写社会,反映多种层面;写人性,也把握了不同角度。他用一杆妙笔,为我们展示了光怪陆离的世界和形形色色的凡人俗事,告诉我们,立足天下的“绝活”都是精于一技、专于一业,雕刻匠心,无人能比。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活灵活现地写他们超乎常人的技能,更揭示出他们平凡人生中所具有的不平凡的个性品格。他们在拥有了高超技能之后,于生活中表现出的自信、自立和自尊,才是世道人心的永恒亮点。“天津卫是个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怵谁?怕谁?”他们身处乱世里,生活于城市的底层,却依旧活得有滋味、有尊严,以自己的特立独行演绎着一部部现实版的人生传奇。

    作品后半部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啊!》《雕花烟斗》《楼顶上的歌声》《感谢生活》等,真实还原了那些特殊年代的历史记忆——关于活着、关于苦难、关于人性的真实讲述。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寄寓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思考,也揭示人性中的至美。作品没有过多的曲折离奇情节,相反,不过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真真切切,然经由他的妙笔点染,深沉余味便咀嚼不尽。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是普通人的悲剧故事,作者将美好打碎了给大家看,看得人心伤,也沉重,但人性中的至美——不为外界打扰的挚爱相守,也将深深唤醒每一个人内心的柔情。

    《雕花烟斗》则讲述一个无名花农与一个著名画家的交往故事。画家处于鼎盛时期,总是看轻与花农老范的友情,甚至践踏友情。当画家处于人生低谷时,就想以老范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友情给自己安慰。而花农老范,却不管画家社会地位如何变化,始终如一地欣赏着他,帮助着他。小说最后,画家的悔意代表人性的觉醒。作品给我们一个启示:质朴高尚的灵魂是通向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唯一连接生活与艺术的纽带,更是高尚艺术的最终归宿。

    书中一些篇目是以往已经读过的,如今重温,依然感慨颇深。鲁迅文学奖于大冯的颁奖词中说:于奇人异事中见出意趣情怀,于旧日风物中寄托眷恋和感叹……那意趣情怀,那眷恋感叹,便是因那永恒的优美的人性吧。(崔立新

    责任编辑:魏雨

    下一篇: 清明假期河北天气多晴好 气温先降后升风力较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