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让沉睡的文物登“云”见日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6-03 15:30:21
    语音播报

    让沉睡的文物登“云”见日

    日前,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以“云游敦煌”小程序让千年敦煌文化释放出新的活力为例,阐述文物数字化的重要作用。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文博机构纷纷解锁“云”技能,从轻点手机近距离欣赏敦煌石窟,到布达拉宫首次直播吸引92万人次在线观看……搭上新科技快车,让博物馆的展示边界不断拓宽,文物不仅“活”在当下,更“活”得出彩。

    不断增加的“花式”逛展方式,让大众发现古老博物馆开始“逆生长”。有人说,博物馆是“性价比”最高的课堂,也是最适合想象的殿堂,代表着日常生活的“诗与远方”。随着近年来博物馆热席卷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开发数字博物馆,推出VR游览,运用3D技术加强互动性、趣味性……如今,最让大众新鲜的体验莫过于观看博物馆“云直播”。例如,甘肃省博物馆讲解员王雪麟在直播中介绍一幅壁画砖上描绘的邮差骑快马传送信件的情形时说:“这人有眼睛、有鼻子,但唯独缺失了嘴巴。它体现的是1700多年前甘肃河西地区邮差守口如瓶的形象。”类似这样的讲解,结合展示文物细节,更通俗易懂,很受观众欢迎。线上实时弹幕“666”“邮政形象大使”“会氧化吗”等情绪、观点和发问,加上讲解员回复的方式,活跃了观展氛围。这种线上万人探讨、碰撞想法的观展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性。

    “云”空间为众多沉睡在库房的文物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在数字化普遍应用的当下,博物馆内静态实物、图片加解说的展品陈列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打通“云端”通道后,不仅能为观众提供近距离的观赏效果,还为最大限度展示博物馆藏品提供了可能性。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曾透露,故宫实际展出的藏品不足全部藏品的1%。“不是没有家底,也不是不展示,是苦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来展示宝贝。”放眼各地博物馆,文物“老面孔”一展就展很多年的情况客观存在,对公众来说缺乏新鲜感。只有让那些“沉睡在库房里面的文物”与尽量多的参观者见面,博物馆才能更持久地火下去。借助新科技的力量,盘活更大的“云”空间,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让众多沉睡的文物重见天日。

    从线下到线上,众多“云端”新玩法预示着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众所周知,大众通过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对话,进行文明的交流。这种对话交流不应只在博物馆内,更应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融入生活。观赏文物,肯定是在实地场馆里更为直接,但如果想了解文物的细节,线上展览在便捷性、体验感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对文博机构而言,加快新科技的融入步伐更显得迫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苏伯民建议,“十四五”期间国家应加大对文物数字化技术的创新研究,以科技创新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不同形式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物展示内容。这样既可以减轻文物本体的压力,又能更广泛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责任编辑:魏雨

    下一篇: 河北石家庄栾城区:以大众创业为引领培植“创新基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