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河北蓝皮书: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0)》解读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6-29 05:19:09
    语音播报

    《河北蓝皮书: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0)》解读

    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协同创新质量提升

    ——《河北蓝皮书: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0)》解读

    “五年来,成绩斐然,三地发展实力得以提升,协同发展的空间结构得以优化,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得以建立,协同发展的动力源得以加强。”日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河北蓝皮书: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0)》,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剖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出现的困境,提出新阶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创新路径,塑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三个“率先突破”取得实效,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得以建立

    “2014年至2018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由67290.5亿元增加至85140.3亿元,增加了17849.8亿元。”蓝皮书主编、省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璐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和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单中心的首都发展格局获得转变,协同发展的空间结构得以优化,三地发展实力稳步提升。

    五年来,产业、生态、交通三个“率先突破”取得实效,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得以建立。

    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载体和关键环节获得突破,产业对接有序推进。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结构有序引导生产要素流动,进而疏解非首都功能,均衡各地发展,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是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首要任务。围绕此任务的实现,京津冀相继出台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等系列政策,同时建立了以“2+4+N”为核心的产业疏解空间载体和平台支点。“2”: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4”:即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4个战略功能区;“N”:即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载体和关键环节获得突破。尤为重要的是,针对三地产业转移承接的税收分享等核心问题,三地进行了突破性探索,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等政策文件,为三地产业协同对接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保障,三地产业协同发展获得有序推进。以京冀为例,2014年至2018年,河北省共承接北京市转入的产业活动单位3860个,其中承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单位1202个,占31.1%;承接信息服务类、科技服务类单位748个,占19.4%。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获得突破,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得以扩大。围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水环境保护等生态建设,三地深化合作,建立了“五个统一”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签署了水资源补偿协议,合力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大气及水污染协同防治。2014年至2018年,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累计增加50万亩,北京、天津和河北优良水体比例分别提高32%、15%和8%,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0.6%、37.3%和41.1%。

    交通“主框架”和“微支撑”同时推进,交通一体化加速形成。五年间,围绕交通发展的率先突破,三地进行了积极推动。轨道交通等交通骨干和打通“瓶颈路”“断头路”等交通“毛细血管”同时推进,京津冀城市群之间轨道交通路网、高速公路网加速完善,覆盖全区域的便捷交通网络加速形成。京昆、京台、京开高速拓宽工程,京秦、首都地区环线(通州-大兴段)和延崇高速平原段等相继建成通车,1小时城际交通圈的范围不断扩大。五年间,河北累计打通与京津间的干线公路“断头路”“瓶颈路”27条段、1676公里。2014年至2018年,三地公路里程累计增加1.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1674.5公里,三地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张云

    下一篇: 高考准备工作紧张进行中!河北将设置16500余个考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