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河北家长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增新规,这样做让你的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6-29 18:20:03
    语音播报

    @河北家长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增新规,这样做让你的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6月28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关于校园欺凌的问题,草案二审稿完善学生欺凌行为的处理程序,并增加规定: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如果遇到校园霸凌,如何面对?”

    ●当众嘲笑辱骂也是校园欺凌

    2017年,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一份《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

    身体暴力:主要表现对身体进行伤害的行为,损坏同学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也是暴力。

    语言暴力:主要表现为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对学生精神上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网络暴力:主要表现为网上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

    心理暴力:主要表现为通过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同学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

    >>校园欺凌三大危害

    首先,被欺负的对象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自尊较低,缺乏自信。

    其次,受欺负者对自己的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评价偏低,在长期遭受同伴的羞辱又无力自卫时,他们极易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并可能形成习惯性的无助感。和一般人相比,其消极意识会更强。

    最后,受欺负者较内向,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受欺辱的儿童,心理挫折感会更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表现出孤独、自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有的还会出现生理反应,如头痛、胃痛、失眠、做噩梦等。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受欺凌:

    1.性格内向、怯懦;

    2.特立独行,张扬。

    >>预防的5个具体措施

    一、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二、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三、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四、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五、在路上,高年级学生如果把你围住要钱,首先要记住他们的服装、长相等特征,向老师和学校举报。其次,有危险时要“舍财保命”,千万不要与其发生争执。不要往人少阴暗角落走。

    ●面对欺凌和暴力,孩子怎么办

    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另外,遇到校园欺凌时,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引起周围人的关注,还能对欺凌者起到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同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要记住,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要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寻找机会逃走。

    受到欺凌和暴力以后,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静,并把发生的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或校长。应该告诉孩子,不要沉默,要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家长这样做,别让孩子孤军奋战



    ●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呈下降趋势


    6月1日,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披露,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形势趋稳向好,自2017年纳入统计,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呈下降趋势。

    据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苑宁宁介绍,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在修改过程中,两部法律将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问题作出规定。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改善校园欺凌的现状,需依赖多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

    (河北新闻网综合央广网、环球网、陕西日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大河网等,编辑孙玉)

    责任编辑:孙玉

    下一篇: 中俄东线上的“超级”监理团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