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亮绝活!“指尖”非遗炫彩山海关古城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8-09 00:01:58
    语音播报

    亮绝活!“指尖”非遗炫彩山海关古城

    纯铜与大漆工艺创新结合在一枚小小的茶针之上,纯棉彩线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手工纺织化身汉锦,色彩明艳的手工缎面鞋上绽放着绣工精湛的花卉图案……8月8日,随着2020“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拉开帷幕,设置在山海关古城南大街的“长城脚下亮手艺——传统手工艺项目展示展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游客的目光。

    河北省非遗项目“郭氏铁板浮雕”代表性传承人郭海博,带来了大漆和纯铜相结合的文创产品。 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纯铜手工制作的芒果叶形香插,在阳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泽。红色大漆与纯铜手工打磨而成的茶则、茶拨独具匠心。在河北省非遗项目“郭氏铁板浮雕”的展位前,不少游客驻足欣赏、询价。“这次带来的作品除了五件铁板浮雕、彩铜浮雕外,还有纯铜手工制作的部分文创产品。”为了参加此次展示,“郭氏铁板浮雕”省级非遗传承人郭海博,8月6日晚连夜赶制了两件大漆与纯铜手工打磨的茶则、茶拨,想通过这次展示展销“试试水”。

    经常参加各地非遗展示活动的郭海博深知,作品必须不断融合新技术、新技法,将老手艺拓展出新的表现形式,才能更受市场欢迎。因此,除了创作铁板浮雕、彩铜浮雕等艺术品外,近年来郭海博将创作目光延伸到了更具实用性的茶道用具上。这样的创作灵感源于一次非遗展会上看到的大漆制品。大漆厚重的质地与铜非常匹配。此后,经过不断尝试,郭海博成功制作出大漆和纯铜相结合的茶针,深受市场欢迎。“这次带来创新作品,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铁板浮雕技艺的魅力。”郭海博说道。

    河北省非遗项目“巨鹿手织汉锦”代表性传承人邱敬双,进行织布技艺展示。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在林林总总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展示展销区,有位“织女”让人眼前一亮——来自邢台的河北省非遗项目“巨鹿手织汉锦”代表性传承人邱敬双,熟练地操作着织布机,梭子在织布机上穿来穿去,那些原本整齐排列的棉线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土布,让人不禁感叹传统手工艺的精巧。提起“汉锦”的名字,很多人会感觉到陌生,但说到手工粗布,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汉锦就是巨鹿一带盛行的手工粗布,因起源于汉代,传承至今,故名“汉锦”。如今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巨鹿“织女”邱敬双发扬光大,不仅再现古老手工艺的魅力,并且不断改进、创新,开发出了100多个花色。

    邱敬双研发的适合5到14岁少儿使用的“喳喳织布机”。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喜欢传统手织汉锦,邱敬双去年研发出了适合5到14岁少儿使用的“喳喳织布机”。这台小巧的织布机是纯木质结构,机身上绘制喜鹊登枝图案。迷你版织布机以喜鹊的叫声命名,别有一番童趣。“别看这是台玩具织布机,它也能织出漂亮的汉锦。你看,小朋友们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机身上的喜鹊的图案填色。”展示现场,有小朋友对迷你版织布机产生了浓厚兴趣,跃跃欲试,也想在织布机上一展身手。

    河北省非遗项目“抚宁绣花鞋”代表性传承人蒋丽娟展示绣鞋技艺。 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艳丽的色彩搭配和栩栩如生的造型,让游客走到“抚宁绣花鞋”展位前总要驻足观看。河北省非遗项目“抚宁绣花鞋”代表性传承人蒋丽娟,热情地向往来客人一遍遍介绍着绣品特点和每个图案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单纯做民间艺人不行,要懂得推广,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有这么优秀的文化,要让他们了解、接受和喜欢绣花鞋。”蒋丽娟笑着说。

    除了虎头鞋,蒋丽娟展位上的绣品还有虎头枕、虎头帽、手绣婴儿马甲……因为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慢工细活,耗时良久,此次她带来的作品不多。早上一开展,就不断有游客前来选购。“一共带来两双虎头鞋,都是为这次展示活动现赶制的,100元一双,现在就剩一双了。布老虎挂件20元一个,也很受大家欢迎。”临近傍晚,蒋丽娟的展位前依旧围着一圈游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韵味,看过更解其中之妙,让人心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愿望。“能看到长城,还能欣赏到来自河北各地的非遗,真是不虚此行。”专程从石家庄赶来的刘女士流连于山海关古城内,不住赞叹。

    据悉,此次“长城脚下亮手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展示展销”将持续至 8月11日。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来自河北各地的100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类别的非遗项目将进行展示展销,百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互动、销售,让广大游客能感受到非遗文化触手可及的魅力。(河北日报记者曹铮、史晓多)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 2020中国梨产业年会在河北辛集召开,辛集皇冠梨品牌战略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