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河北阜平:太行山上大枣红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9-04 05:20:09
    语音播报

    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河北阜平:太行山上大枣红

    北果园乡贾沟枣林

    阜平大枣远近闻名!阜平的枣树,以东城铺、东北庄等地为最多。这些村沟沟岔岔、坡坡埝埝,漫山遍野都是枣林。秋天正是摘枣的季节,头顶蓝天白云,眼前青枝绿叶,树上挂满了红枣,红彤彤一片。树下的谷子、花生、大豆、芝麻,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太行枣林图”。

    北果园乡大枣

    随着时光流逝,阜平大枣的光彩一度渐渐黯淡了,人们以枣挣钱的心思也淡了许多。

    古时,阜平人重阳以枣祀神!

    阜平有一棵枣树王,长在平阳镇北水峪村的山沟里,南宋时期栽植,由三枝酸枣树嫁接而成,树高近10米,树冠阔大,生长旺盛,颇为神奇,成为研究阜平大枣的活化石。1986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将枣树定为“县树”。

    阜平大枣的确给当地人带来过荣耀。过去老百姓管枣树叫“救命树”,每逢荒年,大枣却往往丰收,人们靠其果腹。平常的日子里,枣树又成了大家口中的“财神树”,养家糊口或是挣点零花钱,全指望它们。

    阜平大枣,有婆枣、葫芦枣、小麻枣、菱枣等10多个品种,大多具备个大、皮薄、核小、肉厚的特点。据说,阜平的枣,吃了生津、润肺、补气血,很有营养价值。除了这些,更大的价值应该是能让人时常忆起当年晋察冀边区的峥嵘岁月和一些与枣相关的珍贵往昔吧!

    当地老一辈人常说起,反扫荡的时候,老百姓送给八路军的就是大枣和核桃,更常提到的则是发生在1948年4月,周恩来总理和东下关村贫协主席贾老殿之间的一段往事。在土改座谈会上,周总理握着身边贾老殿那双长满厚茧的大手,问:“你家有几口人?”贾老殿说:“过去家里穷,没张罗上人,没儿没女。”周总理听罢,热情地说:“我和你一样,也是没儿没女。天下穷人是一家,以后大家有了土地都过上好光景了,谁家过日子也就不犯愁了。穷人的后代都是我们的子女。”一番话说得贾老殿心中热乎乎的。周总理又问:“你家靠什么生活啊?”贾老殿自豪地说:“我家有大枣树,大枣好吃着哩!”他从桌上篮子里拿出大枣让周总理吃,周总理欣慰地笑了,连说:“好吃的大枣啊!”在场的人都笑起来。

    上世纪90年代,阜平出过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枣村,叫车道村。车道村枣农王宝祥一年卖枣收入7000多元,盖上了崭新的大砖房。村里老百姓种植枣树的热情空前高涨。

    可是,随着时光流逝,阜平大枣的光彩渐渐黯淡了,因为经济落后、思想封闭,经营意识滞后,人们以枣挣钱的心思也淡了许多。

    有些年,阜平的枣树特别爱得病,枣农们越发着急上火没办法。阜平县有个专门管理枣树的农艺师老安,研究枣树有绝活,施肥打药都拿手,药到病除,老百姓管他叫“枣财神”。老安走到哪儿,吃住到哪儿,常年与枣树为伴,直到晚年患了癌症,连走路都困难的时候,还让女儿安惠彦搀扶着去给枣树看病。老安去世以后,安惠彦有次去眼镜店配眼镜,跟眼镜店老板闲聊,说到自己就是老安的女儿,老板一下眼睛就红了,说:“我们家是枣农,自从老安离开了我们,家里的红枣就逐年减产,真想他啊!”

    阜平的“两种两养”曾一度闻名,两种,其中就有种植大枣。由于技术、市场和气候等诸多因素制约,产量不稳定,收入不高,这种不确定性,让种植大枣的农民很是头疼。枣农只求有枣树,有枣卖,有枣吃,就可以了。但是,阜平县委县政府却想得更多更长远,一直琢磨着如何能让阜平大枣产业重获新生。

    责任编辑:张云

    下一篇: 文明快评|勤俭节约的传家宝不能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