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秋分至 | 昼夜均 寒暑平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2020-09-21 21:33:09
    语音播报

    秋分至 | 昼夜均 寒暑平

    凉风习习,丹桂飘香

    昼夜平均,寒暑各半

    9月22日迎来秋分节气

    “秋分气初爽,灯火新照夜。”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这一天昼夜平分,还曾是传统“祭月节”,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期盼和热爱。这一天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田野上,金灿灿的稻谷、沉甸甸的玉米,还有即将播下的种子,是农民的寄托与希望。

    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

    “秋分”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9月22日或9月23日,它也是一个古老的节气。早在春秋以前,人们使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最先测定了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四个节气点,继而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

    民俗专家萧放说,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出现,在《逸周书》中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序列,只是个别名称位置不同。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大致有两个:一是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开始干涸。

    秋分三候的变化,提醒人们关注农事活动。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指明了播种冬小麦的时间。在江南地区,这会正是播种水稻的时候。

    秋分习俗知多少

    >>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一些农村还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秋牛图”

    在古代,秋分时候还有一种别致的习俗。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挨家挨户去送,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10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这一时节

    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

    气温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饮食

    >>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螃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好几倍,而且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蜂蜜

    喝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咳嗽、便秘等症。

    >>鸭肉

    鸭子富含营养,有滋补、养胃、补肾等功用,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

    >>梨

    梨是秋季最好的润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两个梨可有效缓解秋燥。秋燥袭人时,出现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或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喘及痰黄等症状,可多食梨。但梨性质偏寒,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

    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

    平衡营养饮食

    “贴秋膘”可不要补过了

    秋分养生

    >>“秋冻”宜适度

    在穿衣方面,适当“秋冻”有必要。气温下降时,人们要适时添加衣物,但添衣切忌太快太多,要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降的气温,使身体防寒能力增强。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宜“秋冻”。

    >>起居宜早睡早起

    在日常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远离秋乏。一般而言,秋季以晚上10点左右入睡为宜。适当午睡有利于消除困顿和疲乏感,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

    >>注意补水防秋燥

    在日常养护方面,秋季要注意补水。秋季天气较为干燥,人体会出现皮肤紧绷、起皮脱屑等秋燥现象,应多喝水、多喝粥。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在运动方面,强度不宜过大。秋季是运动养生的好时节,应以慢运动为主,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好选择平缓轻松、出汗较少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步行等。

    >>调养精神放松心情

    秋季天气日转凉,万物渐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悲秋伤感之情,所以秋分时节还要注意精神的调养。建议多选择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河北新闻网综合新华网、中新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微信等,编辑郑晓娟)

    责任编辑:郑晓娟

    下一篇: 河北兴隆:板栗产业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