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燕赵微光|耿瑞忠的调解经:用公心热心 换百姓顺心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10-18 05:46:16
    语音播报

    燕赵微光|耿瑞忠的调解经:用公心热心 换百姓顺心

    用公心热心 换百姓顺心

    ——柏乡县“新乡贤”耿瑞忠的调解经

    用电脑不熟练,自己带着纸笔手写调解协议书,一笔一画,签字盖章;手机里存着近1000个当事人的电话号码,平均每个月花在调解上的话费就要四百多元;手机一天24小时开机,当事人随时打随时接……

    他叫耿瑞忠,是柏乡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新乡贤”,也是柏乡县最早挂牌民间调解室的义务调解员。他把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将怨气消解在村庄小院,努力让邻里更和谐,社会更稳定,乡风更文明。

    “有事找瑞忠,瑞忠一出面,群众笑开颜。”他靠什么成了父老乡亲遇到麻烦第一个想到的人?

    把调解变“主业”

    耿瑞忠今年54岁,干调解干了30多年。早年他是柏乡县交通局的合同工,主要负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因为处事公平、仗义执言,调解成功了很多麻烦事,在交通系统渐渐出了名。

    口口相传,上门找他的人越来越多。每到晚上,耿瑞忠家的门槛都让人磨平了。怕影响家人休息,2016年,耿瑞忠在县城租下门店,挂上了“民间调解室”的牌子。

    牌子一挂,有人慕名前来,有人遛弯路过聊几句,小屋成了群众解“疙瘩”的地方,调解也成了耿瑞忠的“主业”。

    为了提高调解质量,耿瑞忠买书恶补法律知识,还聘请县里知名律师作为调解室的法律顾问。通过不断学习积累,耿瑞忠逐渐成为一个能够熟练化解各类矛盾的行家里手。

    今年4月中旬,柏乡县龙华镇南郝村村民卢寿谦因为和邻村村民的土地纠纷找到了镇里,镇干部为他引荐了耿瑞忠。

    “我当时想,十几年没厘清的事情,靠调解员一张嘴能解决?如果解决不好我就直接奔省里了。”卢寿谦告诉记者,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前因后果跟耿瑞忠讲了讲。

    “老哥,你先回家,等我了解清楚情况过两天去找你。”耿瑞忠对卢寿谦说。

    第二天一早,耿瑞忠就跑去测量了地块面积。又到对方当事人家里了解情况。回到镇里,查阅了历年来的土地政策,咨询相关工作人员。

    又过了一天,天下大雨。原本并不抱什么希望的卢寿谦看到冒雨登门的耿瑞忠,态度有了变化。

    “乡里乡亲的,总不能因为这三五米的地边让下代人也闹别扭吧。”一个月之内,耿瑞忠往双方家里跑了五六趟,最终双方在耿瑞忠见证下,签订协议,握手言和。

    “调解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化解矛盾纠纷,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在耿瑞忠看来,人情世故和公序良俗在乡村中十分重要,有些纠纷打官司不见得是好办法,而调解员作为第三方,在“理”中讲“情”,可以修复乡亲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张云

    下一篇: 创城进行时|河北文安:城市有温度 人民更幸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