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助力非遗传承 近距离感受铁板浮雕之美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2020-11-17 09:10:11
    语音播报

    助力非遗传承 近距离感受铁板浮雕之美

    拜师省级非遗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传承人

    “叮叮当当”中体验久违的工匠美

    拜见师傅师母

    师傅现场演示铁板浮雕制作

    听师傅讲铁板浮雕的故事

    燕都融媒体记者康瑞珍

    11月11日,一场简约而庄重的拜师仪式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举行,作为燕都融媒体文化创意部记者,我有幸拜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传承人郭海博为师,助力非遗传承,推广传统技艺。

    1和铁板浮雕的奇妙缘分

    生冷的铁板上幻化出神态各异、形态不一的人物、动物,栩栩如生,连人物脸上的细微皱纹、动物身上的毛发都根根分明,十分逼真,俨然是一幅幅“铁板照片”。

    这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展览,第一次见到铁板浮雕的最初印象,深受震撼。

    后来了解到铁板浮雕是一种特色传统雕刻工艺品。利用铁板的特性和原色,在一毫米厚的板材上敲打出凹凸不平的浮雕效果,经过抛磨、烧色等十几道工序,使作品产生黑白相间或兼有色彩点缀的素描般的视觉效果。

    如何在这么薄的硬铁板上创作出这样复杂的画作,还使铁板不裂不断?心中充满好奇,也对这门“神奇”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后,每次观展看到铁板浮雕作品都会停下脚步,认真欣赏一番,期待着有一天能真正走进铁板浮雕艺术,一探究竟。

    巧合的是,前些日子去沧州南皮出差,与郭氏铁板浮雕创始人之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传承人郭海博的女儿郭墨涵同室。或许是自幼受父亲熏陶学习铁板浮雕艺术,郭墨涵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从事铁板浮雕创作,她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美术展览,并屡获大奖。

    墨涵端庄大方、知性温婉、气质清雅,多年来对铁板的锤炼更铸就了其坚毅的性格。我和墨涵十分投缘,两人一见如故。聊起铁板浮雕、聊起这门技艺的传承、聊起墨涵的父亲郭海博对这门手艺30年的坚守和执着追求……

    “多年来,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每天下班后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至少一个小时到工作室做铁板浮雕直至深夜”“不断研发铁板浮雕烫彩艺术、铜板浮雕烧色艺术”“现在是父亲创作的高峰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铁板浮雕创作上,他想趁着举槌轻松还能敲得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品,让铁板浮雕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这是我从墨涵口中得出的对郭海博最深刻的印象,他对铁板浮雕这门艺术的痴迷、“工匠精神”以及对于传承这门艺术的迫切愿望深深打动了我。

    得知燕赵都市报要发起“记者拜师”倡议活动,我首先想到了郭海博。幸得河北省出版总社首席编辑潘海波先生引荐,郭大师爽快答应,便有了拜师的机会。

    2近距离感受铁板浮雕之美

    国家一级美术大师、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有着一长串头衔和荣誉称号的郭海博,比我想象的更平易近人、和善可亲。

    “来,来,里面坐,里面坐!”花白头发、戴着花镜、一身休闲工作服,正在创作重磅作品的郭海博听到我们的到来,放下手头的活儿连忙出门迎接。

    “郭大师,我是来向您拜师的。”我赶紧上前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郭海博笑着说,“早就听墨涵说了,知道你喜欢铁板浮雕,正好你俩小姐妹投缘,一起学习、创作,是个好事儿。”

    一进铁板浮雕艺术馆,《农忙》《丑娃》《山里人的希望》等一个个大作更是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心灵的震撼,大家纷纷赞叹巧夺天工。“铁笔传神”,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见到铁板浮雕后曾这样夸赞道,并留下墨宝。这幅字也挂在艺术馆。

    “从最初母亲腾出一间6平方米的储藏间,妻子拿出1000块做启动资金起步,至今我和铁板浮雕打了30年交道了。以前那个小工作室离家往返有40公里。现在这个近多了。”郭海博知足地说。

    他30年如一日专注于铁板浮雕的创作与创新,由于没有先例,从设计稿样、勾錾阴文轮廓、锤锻,到除锈、烧蓝、抛磨、烧色、打蜡,每一道工序都是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从一次次的失败逐渐走向成熟,才形成现在一幅幅或黑白相间,或有色彩点缀,富有金属质感和特殊肌理的作品,让坚硬、冰冷的铁板变得鲜活,有温度,散发出艺术魅力。

    “怎么才能做出这样惟妙惟肖的铁板浮雕?”我问。

    “最重要的是坚持。”郭海博说。他详细介绍了做铁板浮雕的过程,并补充道,“不同于以往我们摸索着做,现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技法,做起来都不难,只要坚持下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是他创作的秘诀,从足迹深入巍峨的太行山,到不远万里一次次去西藏,正是在这根植于自然与生活的采风中撷取创作的灵感,才创作出一幅幅独一无二的传神佳作,真实、灵动,触动人心。

    3一声“师傅” 喜得工具和秘笈

    能拜郭海博为师,我的心情自然十分激动。郭海博也十分重视这个仪式,他拿出了收徒专用的红色条幅,“师道有序,匠心传承”几个大字非常醒目,并换上了只穿过一次的浅蓝色中式服装,像每次收徒一样,期待着让这门铁板浮雕技艺有更多的人传承。

    鞠躬、敬茶、宣读拜师宣言、恭恭敬敬叫一声“师傅”……一番仪式后,师傅将最新创作的《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法》一书和工具交予我手中,并寄语“拿上这些工具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师傅会毫不保留把铁板浮雕技术传授于你”。师傅的这番话更让我深感肩上的使命重大。

    这本《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法》是师傅郭海博与其女儿郭墨涵共同创作,已于今年4月正式出版。

    该书系统介绍了铁板浮雕的诞生、传承与发展,将铁板浮雕探索发展的制作秘笈和创新发展的妙招绝技,慨然公之于众,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也展现了艺术大师赤诚的胸怀和大气的品格,以及殷切期盼有更多人继承弘扬铁板浮雕技艺的美好愿望。

    4从此人生“响当当”

    “叮当,叮当,叮当……”

    在随后的铁板浮雕技艺示范中,师傅将打好底稿的铁板放在自己设计的工作台上,左手执錾,右手持锤,随着锤子上下翻飞,錾与铁板碰撞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在他专注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坚韧和坚守。或许他的目光曾因一次次失败暗淡过,也因在探索中取得一点点进展兴奋过,但对这条道路的坚定选择却从未改变,正如他最喜欢的那句话“忘记背后,努力向前,向着标杆直跑”。

    他也把自己“一辈子做一件事,一定要把这个事做到极致”的理念一并传授。

    “善良做人,实在做事。”这是郭海博每次收徒都要叮嘱的,也是他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重要的是做人,把人做好了,事情就必然能做好。

    在做铁板浮雕的过程中需要把铁板翻来翻去,换用不同的工具敲敲凿凿,创作一个作品需要数十天甚至数月。

    “虽然过程枯燥,但做成后也会很有成就感。做这件事切忌急躁心理,要循序渐进地一点一点去掌握这个技法,慢工出细活。”师傅说,做铁板浮雕的过程也能培养一个人坚毅的性格,并从中享受乐趣,用工匠精神对待任何工作。他希望通过墨涵和徒弟们能把铁板浮雕技艺传承好,将来在大家手中有创新,让它能发扬光大。

    我把郭海博师傅的谆谆教导谨记于心,愿未来也能为铁板浮雕艺术的发展和发扬光大尽一份力。 

    责任编辑:高小茹

    下一篇: 津石高速廊坊段沧州段主线贯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