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劳动者之歌|孙晨华: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11-25 04:40:16
    语音播报

    劳动者之歌|孙晨华: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孙晨华

    孙晨华在查阅资料。 中国电科54所供图

    深度参与我国卫星通信全体系建设;在国内率先开展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融合研究,以及低轨星座组网研究与验证……

    作为我国卫星通信领域以及天地网络融合方向的带头人之一,30多年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中国电科54所副总工程师孙晨华承担的项目,几乎全部是国家具有“零突破”或“跨代标志”的项目。11月24日,她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经年累月加班,相当于又多工作了30年

    1986年,孙晨华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电科54所。刚来的第一年,师傅便安排她研制一个单板计算机,并实现对卫星通信设备的监控。

    因为无线电特别抽象,孙晨华以前只是在课本上学习过,对实际的东西并没太多接触。而且当时微型计算机刚刚开始发展和应用,人们接触得并不多。

    困难面前,孙晨华没有退缩。

    为了让自己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孙晨华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仔细研读无线电书籍,反复做试验,不到一年便完成了师傅交给的任务。

    也就是从那时起,孙晨华养成了加班习惯:晚上24时之前,她几乎没睡过觉;早晨不到7时,她常常已坐在办公室;即便周六周日,她也是在工作。

    “算起来自己这些年加的班,相当于又多工作了30年。”孙晨华调侃。

    正是凭着这股献身科研的拼劲,多年来,孙晨华在卫星通信领域“越战越勇”。她主持构建了我国卫星通信首个三层三面的运行管理控制体系,突破几十项关键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百余种,近8年创造效益近百亿元。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卫星通信实现“中国创造”

    我们常用“通天彻地”“一网通天下”来形容卫星通信的神通广大。在这个技术制高点上,欧美国家比我国起步早了几十年。怎样才能缩小“起跑线”上的差距?怎样才能让中国卫星从弱到强?孙晨华在技术攻关的路上不敢有一丝懈怠。

    2001年,孙晨华接到某军区的一个项目,成为该项目的常务副总设计师,主持全面工作。

    这个项目涉及一种崭新的卫星通信体制MF-TDMA。该项技术长期为国外垄断,用户指定MF-TDMA系统从外国引进。

    孙晨华花了两个月时间,查阅了无数资料,将这个系统的相关原理和数据研究得十分透彻,并完成了集成应用方案。

    为慎重起见,她让外国公司给出一个方案。但她敏锐地发现他们给的方案缺少一个设备,没有它,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然而,外方代理不认同她的意见。

    “如果你们坚持认为没有问题,那么你们要跟我们签个备忘录,如果后期证明我是对的,你们要承担这个设备的所有费用。”孙晨华自信地说。

    后来的试验证明孙晨华是对的。也正是这个“备忘录”,让外国公司无偿送给了他们11套设备,每套价值约2000美元。

    鉴于对该项目积累的经验,2002年,孙晨华反复思考,下决心要研制我国自主的TDMA通信系统。

    事实上,这个项目国家早就想上了,但是最终由于技术难关而没有上。

    孙晨华知难而上,“虽然难,但是为了发展卫星通信,这个技术必须掌握”。她组织团队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做技术仿真。然后,一个人背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跑到北京去汇报和请示。

    经过3年100多趟的努力,2005年,该项目终于成功立项。

    2011年,由她和团队呕心沥血研制近10年的我国首个多频时分多址(MF-TDMA)及频分多址(FDMA)的融合系统,打破国外30多年技术垄断,实现了“中国创造”,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着眼未来,站在技术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首次采取海上发射的形式,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一箭七星发射成功。其中,由54所牵头研制的“天象”试验1星、2星(又名中电网通一号A星、B星)通过搭载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孙晨华,便是“天象”卫星项目的总设计师。

    空间信息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全球空间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高轨、低轨和地面相互联结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已是大势所趋。“天象”卫星作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试验卫星,为未来低轨接入网建设提供技术验证和支持。

    在这个项目上,孙晨华承受的压力并不小。可是,这是未来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方向,要进入这个新领域,就必须有勇气承担这个风险。

    孙晨华带领她的团队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并一项项落实。经过一年半的刻苦攻坚,终于完成了卫星和地面系统研制,保障了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孙晨华说,作为一名卫星通信领域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敏锐地洞察到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站在技术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相信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卫星通信事业做成世界一流,为中国和全世界提供全球通联服务。”(河北日报记者方素菊、冯阳)

    责任编辑:张云

    下一篇: 作风建设书记访谈|陈刚:奋力开创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