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 分享
  • 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袁雅冬:赴汉抗疫医护人员眼里的“袁妈妈”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2020-12-25 09:42:06
    语音播报

    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袁雅冬:赴汉抗疫医护人员眼里的“袁妈妈”

    推荐理由

    她被称为河北医疗界呼吸领域的“大拿”,曾抗击过SARS、阻击过甲流;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虽已年近花甲,仍然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线,担任河北省第一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在武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她说:“我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这个时候最能发挥作用,到武汉抗疫,我觉得更加义不容辞。”……她就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内二科主任——袁雅冬。

    回放

    有她在,就托得住!

    2020年春节,对于袁雅冬来说,开启方式有些特别。

    1月25日,大年初一,袁雅冬像往常一样来到科室值班,让外地的同事能够与家人团聚。晚上11时左右,她突然接到电话,河北要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需要科室派人。没有多想,她立即报了名,“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一名危重症科医生,必须得冲在第一线。”

    这已经不是袁雅冬第一次冲在一线,2003年,她曾指导河北全省的SARS防控和治疗;2009年,她还曾受命组建了医院的甲流病房。虽然经验丰富,但对于这次上一线,家人还是有些担心。不仅仅是因为她已经57岁,更是因为她干起活就是“拼命三郎”,但家人没有阻拦她,只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重身体。

    刻不容缓,第二天,由袁雅冬带队、150多位医护人员组成的“河北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坐上前往武汉的火车出发了。在去程的火车上,袁雅冬一夜未眠,深感责任重大:哪个队员没有父母,哪个队员没有亲人的挂念。“队里相当一批队员是80后、90后,有的人的孩子刚刚出生,有的人推迟了婚期,他们第一次面对这么重大的突发事件,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大家平安带回家。”她告诉记者。

    1月27日4时30分,当袁雅冬和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队员到达武汉市第七医院时,正是武汉与疫情较量的关键时刻,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排成长龙,呼吸、重症医生短缺,当地医护人员连续作战,已经非常疲惫。

    看到这种情况,袁雅冬带领的医疗队顾不上休整,立即与武汉市第七医院对接,连夜制定院感防控流程图、医护人员院感防控操作规范,边改建边救治患者,一口气接管了四个病区的177张普通床位,还有工作强度大、感染风险高的重症监护室、检验科。

    “尽管来之前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困难还是超乎想象。”袁雅冬说,当时防护物资不足,她和队友就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防护服型号不全,个子高的队员就硬着头皮穿进去,并且坚持数小时的工作;N95口罩不足,就戴一个医用防护口罩加一个医用外科口罩;鞋套不足,就用塑料袋代替……虽然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她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一个床位就是一缕曙光。为了能够解决“一床难求”的状况,袁雅冬积极协调增设1个新隔离病区,同时,进一步规范诊疗流程,加快病床周转率。在2月18日,她所负责的武汉市第七医院在武汉全市率先实现“床等人”。

    新冠肺炎重症救治,没有现成经验,为了给患者最积极的治疗,袁雅冬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要亲自查房,挨个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她对每一位病人的病情都问得很仔细,边问边在本子上记录,有些资料和数据记不下来,她就用手机拍摄下来。为了让患者打开心扉,积极乐观地接受治疗,每次她总会对病人进行鼓励:“加油!要有信心,你的病一定能治好。”而当她看到患者在精心治疗下好转,尤其是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时,她就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在全力以赴救治病人的同时,袁雅冬一直不忘来时的承诺——“全员零感染”。从医院到酒店,从群体到个人,凡是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全力做到防控先行,力争防控无死角。而她,除了是病人的好大夫,也成了随队“保健医”,队员里谁有点儿不舒服,袁雅冬都会去看望并对症诊治。医疗队的许多年轻医生、护士都亲切地称袁雅冬为“袁妈妈”“袁老师”,在他们看来,“有她在,就托得住!”

    没日没夜地与时间赛跑,近50天,他们累计收治患者429人,其中重症患者119人、危重症患者78人。归来时,包括她在内的全体医疗队员保持了零感染。那时,她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因为,我们一个不少地都回来了!”

    回访

    将珍藏的白大褂捐给母校校史馆

    从武汉回来后,袁雅冬获得了许多荣誉,更有不少陌生人寄来的字画,上面书写着许多感谢和赞美的话语。面对荣誉和嘉奖,袁雅冬十分感激和感谢:“大家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这说明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役当中,我们医务人员的付出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国全省各界人士的认可,我由衷地表示感谢和感激。”而在她个人看来,其实既然选择了学医,就选择了奉献,治病救人就是医生的责任和担当,是医者仁心的表现。

    而今,她一如从前,每天忙碌在病房,查房、会诊、检查病历……在袁雅冬看来,她是一名医生,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抗疫战场回归到我原来的状态,我仍然要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这件事是一定要做好的。”

    只是,当记忆的闸门打开,回忆起那段武汉经历,已如此刻骨铭心,令她难掩激动。“前不久,我回武汉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那些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武汉同行们听说我来了,特意赶来见了一面。”袁雅冬自然而略带兴奋地说着“回”武汉,在她看来,武汉俨然已是她另一个“家”,回家,自然要与亲人见面。

    返回河北时,袁雅冬还带回一件宝贝——一件写满了名字的白大褂,那是武汉市第七医院最后一个新冠肺炎病区关闭时,她特意留的一个纪念。

    拿出这件叠得整整齐齐的白大褂,她的手指轻轻从白大褂一个个名字和话语上拂过,背后的故事历历在目:这里面,有我们所有当班的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名字,有武汉第七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的名字,有接送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34路公交车队部分司机的名字,有坚守执勤的当地民警的名字,有跑前跑后的当地志愿者的名字……

    记者注意到,在这件白大褂上,写得最多的是“谢谢”,袁雅冬说,在武汉听到的最多的话,也是谢谢。“走到哪,一说是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对方就竖大拇指,鞠躬,不停地道谢。”

    这件充满纪念意义的白大褂,袁雅冬准备“割爱”。“这次经历,几乎都浓缩在这件白大褂上,它也是全国各行各业团结战斗过的象征。我已经决定把这件白大褂捐给母校——河北医科大学的校史馆。让学弟学妹们都知道,有过这样一段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也因为袁雅冬不仅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老师。在她看来,医者师者,她想把医者情怀传递给她们,告诉他们作为一名医者,在危机面前,必须知重负重,勇于承担,无私奉献,专业执着。

    “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明白,每一天所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要善尽‘人中人’的天职!”袁雅冬的话,温软而坚定。

    感动语录

    “从选择做呼吸医生的那一天起,我就注定了一定会直面新发、突发的呼吸道传染病。面对疫情和危险的时候,医生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奋战在第一线,用心、用情、用力救治每一个患者的生命。我想,这就是每个医者的情怀和责任。”

    ——袁雅冬

    (燕都融媒体记者 李春炜)

    责任编辑:李亚萍

    下一篇: 省级党报网站第五!河北新闻网入围2020党报各渠道传播力TOP2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