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衡水新闻衡水人文历史
  • 分享
  • 衡水人董保存:鲁迅文学奖、韬奋出版奖得主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8-10-11 09:23:15
    语音播报

    衡水人董保存:鲁迅文学奖、韬奋出版奖得主

    辛勤耕耘者的足迹

    《杨余傅事件真相》一书的成功,曾让董保存产生过些许困惑。为什么辛辛苦苦花很久写成的长篇小说只卖几千本,而近乎“短平快”的纪实文学却一下子卖到20多万册?后来,他体会到,再多华美绚烂的虚构,也产生不了“真实”二字才有的力量。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董保存踏上了纪实类文学的创作之路,把目光转向了党史、军史中一系列人物和重大事件。

    当时,一批在职或退居二线的将帅都开始写自己的回忆录,董保存受命帮助老将军莫文骅写回忆录《回忆解放北平前后》。之后,萧克、聂荣臻、杨得志、杨成武、余秋里、李德生、曾志、曹里怀、欧阳毅、傅崇碧……一位位功勋卓著的革命前辈波澜壮阔的命运历程进入他的视野,成为他的“富矿”。有评论称,董保存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巧妙地选取了那些本身就具有无穷魅力的历史文本,并力图以当代意识解读历史,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简约凝练,为人称道。

    写作过程中,董保存最为看重的是“真实”二字。他曾采访过5位以上的上将,了解到当年那些革命者最初参加革命的动因很多是出于一些实实在在的客观因素,“求生存、图解放”就是最实际的原动力。这与共产主义理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并不矛盾。他说,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真实客观地描述,更有说服力。

    “真实,并不是空喊口号。”董保存的纪实文学作品“努力接近真实,把领袖人物写成真人而不是神”。在采访中,他深入挖掘那一代人的人生故事和生活细节,有时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就要跑很多路、找很多人。在湘江边采访近百岁的老船工,去大渡河实地勘察当年勇士们渡河的铁索如何安置……为了追寻老一辈革命家戎马倥偬的战斗足迹,他重新踏上了长征路,走遍了中华大地的万水千山。董保存相信,好的纪实文学是用脚走出来的。

    董保存完成《毛泽东与蒙哥马利》一书,得益于他的“善于发现”——毛泽东与蒙哥马利的对话,他是在中央档案馆厚厚的档案中找到的。

    蒙哥马利与毛泽东的会见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那时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进行封锁。这位二战时的著名将领、盟军元帅曾以私人名义两次访问中国,先后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时国家安全部负责人熊向晖陪同蒙哥马利走了大半个中国,董保存曾经数次采访过他。

    责任编辑:翟一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