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 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衡水日报 2019-05-05 10:08:01
语音播报

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 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衡水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衡水法帖分别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金鱼、侯店毛笔、冀派内画、武强和饶阳的古典乐器、武邑仿古硬木雕刻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其中宫廷金鱼、侯店毛笔、冀派内画被称为“衡水三绝”。目前,饶阳民族乐器行业共有企业摊点110多个,年收入超亿元;武邑硬木雕刻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加工生产企业及摊点1009家,年产值近10亿元;冀派内画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全国各地销售内画产品店铺1000余家,年产值10亿元;阜城剪纸从业人员近万人,年销售额超亿元。武强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千年古县。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社会发展,文化多元化发展迅速,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如何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科学规划,有组织地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由县级制定本地历史文化开发名录,逐项研究挖掘开发措施,该完善的完善、该论证的论证,县域统筹开展,避免各自为战,总体把握住挖掘和保护的标准不能降低。坚持保护性开发,既要保护文化延续,又要保护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原汁原味,秦是秦、汉是汉,切不能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关公战秦琼”的基础性错误。对文化景观的开发要以“再现型”为主,即对本区域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失传的乡村文化资源,按照史书记载或民间图片等资料,通过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建设与历史大致相同的人造景观,基本恢复历史面貌。二是积极开发,推进文化产业与实体产业融合。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合理配置文化产业的人才、资金、信息、项目众元素,有效整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发扬历史文化、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的共同目标。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把历史文化与传统乐器、金属橱柜、硬木雕刻家具、内画鼻烟壶等特色产业相融合,利用从业人员众多,产品品种丰富诸多特点,在全市多个区域形成县级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文化产业与加工业相辅相成的独特模式。将历史文化和先贤传承赋予实质载体上,不但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原有的产品也由一个“死物件”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气息”。三是品牌引领,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在展示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丰富衡水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内生活力,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聚集优势。紧扣“大儒之乡、生态湖城”这条主线,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以“九州之首”为代表的“冀文化”资源,塑造“鼎立五千年,华夏第一州”的“冀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景县、枣强、故城等地的董子文化资源,结合衡水治学崇文的文化传承,塑造董子儒乡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安平台城第一农村党支部、冀州冀鲁豫边区党校等红色旅游资源,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塑造红色旅游品牌;深入挖掘故城、景县、阜城等地的运河文化资源,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衡水内画文化、枣强移民文化、武邑孝贤文化、武强年画文化、阜城剪纸文化等,塑造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作者:衡水学院 鲍荣 刘世倩)


责任编辑:翟一杉

下一篇: 百年梨乡春色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