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枣强程杨村与“程杨青年连”

来源:衡水晚报 2019-11-19 06:51:18
语音播报

枣强程杨村与“程杨青年连”

枣强县城正北10公里处有个肖张镇,肖张镇西1公里处有个叫“程杨”的村。这里地势平坦,东临衡(水)大(营)公路,南靠中干渠,北邻衡水市桃城区,地势平坦,以农业为主,有653户,2162人,4956亩耕地(2006年数据统计)。村中有十多个姓氏,李、周、闫、张为大户。

村名为什么叫“程杨”?据传,明朝之前就有此村。始名“庄科”。明洪武年间北迁一里建村,当时只有程、杨两姓,故称程杨(见《枣强县地名资料汇编》)。另有一说,古时候有两位将军,屯兵在这里,一姓程,一姓杨,故名程杨。当年建的将军府遗址仍在村北坑北沿上坡碎砖瓦的土岗子(见作家李晓明《回忆》)。

程杨之所以成为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是因为这里曾诞生过枣强县第一支抗日武装——程杨青年连。

那是1939年春天,枣强已被日寇侵占,残匪会道门一时猖獗。县委根据冀南行署的指示,采取分散隐蔽、扎根农村、发动群众抗战的战略。在县委工作的李佩文同志被安排回老家程杨工作。他发现许多农户家有枪支,就和党支部商量决定在本村成立一支抗日武装。报县委后,县委批准请求,并暂定名“青年抗日先锋队”。

程杨村多户为什么有枪支呢?原来,自“七七事变”以来,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由北向南节节败退。1938年10月,国民党鹿钟麟的保安三旅南逃到枣强住在程杨村。后奉命去广宗打鬼子,接触两小时就溃败回来。1939年2月的一天晚上,当听到有人不断喊“鬼子来了,鬼子来了”后(这实际是村党支部请示区委、县委后采取的试探措施)三旅官兵如吓掉魂魄、扔掉枪支,便溃逃得无影无踪。枪支分散在各家各户,有的偷埋了起来,有的偷卖掉。村党支部及时把枪支收集起来,上缴了县委,并留下一小部分用于村里的治安。

自成立抗日武装的决定得到县委批准后,党支部通过群众工作,很快就收集到枪支80余支,报名参加“先锋队”的青年光本村就达六七十人,加上邻村达100多人。后这支当时枣强县的第一支农民抗日武装,被正式命名为“程杨青年连”。

“程杨青年连”的战士们,在攻克肖张据点、武邑苏正战役中,重创日伪,打出了青年连的气概。后来,青年连编入了县大队第二大队,再后来编入10旅25团青年营第4连。抗日战争胜利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说起程杨,还需指出的是程杨村党支部,1938年7月就建立起来了,是八路军东进纵队到达冀南的当年就建立起来的农村党支部,也是枣强县较早成立的农村党支部。

随着党支部和青年连的成立,程杨村走出了一批青年党员干部。其中较突出的是李晓明。他曾任枣北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后随刘邓大军南下,先后在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昌区委、中南区农委、广东、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宣部文艺局担任领导职务。并写出了红色经典《平原枪声》,成为全国著名作家。(马金江)

责任编辑:李瑾

下一篇: 武强成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

相关新闻